定义 待摊费用是指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摊销、一次支出数额较大的财产保险费、排污费、技术转让费、广告费、固定资产经常修理费、预付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等。根据我国会计制度,低值易耗品也可列入待摊费用。待摊费用的概念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也是配比原则的要求。 简单来讲,确定一项费用的入账归属期间,是看这项费用产生效益或者说作用的月份,而不是支付时间。比如路边的广告牌,租赁有效期为一年或者多年,费用往往是当月一次性支付,但费用的受益期间则是一年或者多年的租赁有效期,则该项费用需要在受益月份进行平均摊销。当然,超过一年以上的待摊费用,入的是“长期待摊费用科目”,属于非流动资产。但06年出的新会计准则里,取消了“待摊费用”和“预计费用”科目,(以下只谈论待摊费用科目)。取消的原因,业界有如下几种观点:资产负债观更符合信息有用性,将已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即不符合资产定义的项目剔除出资产负债表。从新准则对资产的定义看,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待摊费用”本质上是一种费用,属于无价值资产,是企业一经发生就已消耗的一项“沉没成本”,它没有使用价值,没有流通性,假如企业破产,是不可能用它来偿还债务的,如果将它归类于资产,会虚增企业的资产总额,虚夸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严重影响企业财务指标的公允性,不利于投资者对企业生产经营与财务状况作出正确的判断。在实务中,有些企业对“两费”业务进行核算时,故意作账户游戏,利用“两费”作为调节利润的“蓄水池”或“变压器”,成为企业粉饰会计报表的惯用手段。概括起来,利用“两费”做假账主要有随意改变“两费”的摊销、预提期和摊销、预提额:“挂而不摊”掩盖亏损;将不属于“两费”的内容列入“两费”;将属于“两费”的内容未列入“两费”:“两费”摊入和预提对象不正确:“两费”在会计报表上披露不准确等几种情况。 有人可能会问,这里是不是自相矛盾了,既然待摊费用科目取消的原因是因为不符合资产定义,那就意味着需要一次性入费用,就像原先的企业的开办费,固定资产修理费等很明显的不符合资产定义,不再资本化,可以一次入费用,但其他的仍具备很强的多期间受益属性的费用,倘若一次性全费用化,其实就违背了权责发生责这一会计记账基础。倘若不费用化,那就必须资本化,那最终还是入了资产,又绕了回来。 离离原上谱的是,06版新准则里也没有对原会计制度规定的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有关业务的帐务处理及报表列示作任何说明,这样就造成了众多执行新准则企业的会计人员对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产生了困惑。其实可以这么来理解,我们不能死板的看理论定义和猜测。对于“待摊费用”问题,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下,并没有完全予以取消,只是不再单独出现“待摊费用”的字样、概念而已。只要企业的相关经济业务符合准则中资产的定义,仍然可以将其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方。比如,企业预付若干月的广告费,在原准则(制度)下,计入“待摊费用”科目,在新准则下,如果符合资产定义,可以计入“预付账款”科目。同时,根据重要性原则,一些小额的待摊费用,可以直接入费用,不再进行繁琐的摊销处理。借:管理费用——广告费 贷:预付账款—预付待摊费用-广告费 企业对待摊费用的信息化建设才是本文想要聊的重点,前面铺垫有点长了。 见过的报账系统,传统的软件,像用友跟金蝶的报销模块有摊销功能,能对摊销业务自动生成摊销台账以及每月生成自动摊销凭证,专业的SAAS报销系统,也有些头部厂商能实现该功能。但那些未实现信息化或者信息化不够完善的企业,处理摊销其实主要有两种方式。当然这个工作的繁琐性不言而喻,尤其是零售行业,广告宣传费和门店租赁费用就是比较常见的报销业务。本质上来说,折旧和摊销其实是一个东西,有形的资产的损耗叫折旧,无形的资产(不特指无形资产)的损耗就是摊销,资产损耗的AB面而已。所以可以可接利用自有资产系统,通过建立资产卡片每月自动折旧的方式来处理自动摊销。不仅实现凭证自动化处理,资产卡片信息记录数据变动额,也实现了对摊销台账的管理。 根据报账系统的对应字段,如名称,摊销期间等,通过接口集成至资产模块。如果摊销期间超过一年,则需入不同的资产类型,根据类型来对应不同的会计科目。资产卡片再生成对应的会计凭证。例 二、每个月末对资产卡片进行自动折旧,生成折旧凭证。一般资产系统的折旧类型都能支持当月增加,当月折旧。 但实际中,不可能每次业务产生就立马报销,也不是每次报销就能当月完成当月生成资产卡片。例如业务的受益期间为1月份至12月份,但报销是2月份,甚至是3月份。中间两个月的期间应直接做费用化处理。第一张卡片为受益期开始期至报销结束期对应金额部分。
点击“在看”,你最好看
会计实务—小题大作系列:
会计实务:预提和冲预提在实务中的应用
为什么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
会计实务分享:预提和摊销的区别
增值税免抵退税通俗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