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乡的年(外一篇)

 民国女子 2022-02-15

想说几句故乡的年。

记忆里,在水源山,一到腊月,全村人都忙活起来,老的少的,像是受到某种神秘的感召,坐不住了;捎带鸡呀狗啊,都不安分,整日里在屋前屋后乱窜。

这一忙,大概要忙乎一个月。

其实在那贫瘠的岁月,有什么可隆重准备的?除去扫尘浆洗,余下无非就是准备吃。但说来奇怪,我所有关于过年的兴头,均来自那时。

现在回想,故乡的年虽然平淡普通,却非常隆重,有一种非如此不可的仪式感。

比如要贴门对子,连猪圈的门上都要认真贴上一幅……正屋厅堂裱的年画,大都是松鹤延年或鲤鱼跳龙门之类,居中,一定是伟人画像,两幅红底黑字的烫金对联左右并立。在它们的映衬下,屋里顿时亮堂许多,零零碎碎的摆设也都变得庄重起来。

吃年夜饭之前,要烧上香烛,摆上供品,一家人在长辈的带领下,恭恭敬敬地磕上三个响头。大年三十晚上,每一间屋子都要点亮一盏油灯,长夜不灭……有很多的规矩和禁忌:走路要小心,不能磕着碰着;拿东西要小心,要轻拿轻放;说话也要小心,不能带脏字……这就是仪式感吧,有人类的虔诚在里面。什么是虔诚呢?虔诚就是信仰。如今,我们拥有很多东西,唯独缺少信仰。

那时天气似乎比现在冷,常下雪。大年初一,也就是大雪过后两三天,太阳出来了,门前、屋檐下还有积雪,鞭炮的碎屑散落一地,红白相间,谈不上多么好看,却让眼神一再流连。

江南之地,腊月气温趋于零度,即使有好太阳,也觉得风刀割面。但童年的我,被过年的喜悦激荡着,哪里顾得上这寒冷?一趟一趟地往外面跑,空气里有一股硫磺和硝的味道。舞狮子和舞龙队一拨拨来,一拨拨走,锣鼓喧天,光是远远听见,都很欢喜。在村里玩腻了,就随着舞龙队到邻村看杂耍,也忘了告诉家人一声,回来赶不上吃饭,往往要挨骂,还是一脸欢喜……就这样,忘情地玩,可以一直玩到正月十五。

正月里,小孩子要去走亲戚拜年,一大早就要起床,要走很远的辛苦路。对于我来说,这才是过年的最高潮。母亲给我做的新袄子和新棉鞋,在这一刻,才有了意义。我穿着它们,走在去外婆家的乡间小路上,觉得整个世界都在眼前闪闪发光。

到了傍晚,沿河两岸,人来人往,走亲戚的人回来了。一轮红日缓缓西移,最后没入地平线,天地暗下来,河岸有一些树和零星灯火。灯火光亮处,就是我们的家。

                       糯米粑粑 

糯米粑粑,几乎是童年生活里关于大年初一的最初记忆。

是呵气成霜的清晨,我和姐姐挤在小床上,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醒来。枕头下藏着我们昨晚得的压岁钱,床头边摆放着我们簇新的花衣服,厚厚的棉被这么暖和,一切都刚刚好,让人心满意足。直到厨房里飘来糯米粑粑的甜香,我和姐姐突然不再留恋,争相从被窝里跳出来,光着脚丫就往外跑……

我一向不太喜欢甜食,但糯米粑粑是个例外。可能是水源山一进腊月,家家户户必须都举行的一项仪式——碾糯米做粑粑,改变了我的味觉,让我在满心期待中滋生了无数饱满的味蕾。

记忆里,腊月总以晴天为主,日头一天到晚地晒着。我的母亲,还有整个水源山的婶娘们,似乎这个腊月不用做别的,就是东洗洗西涮涮。她们把在屋子里她们能看到的东西都拎出来,丢进河水里,里里外外涮干净,然后晾在日头里。

唯独放在米缸里的糯米拿出来后,不急着晾晒,先用井水浸着,要浸上好几天。等到拇指和食指轻轻一捻,就碎了,便拿去村东头的碾坊去碾磨。这碾坊是我儿时最乐意去的地方之一。我帮着母亲,一勺一勺往磨眼里填糯米,母亲有条不紊地推着磨,雪白的米浆汩汩流出,流进下面的木盆。

当所有的糯米都化成了米浆,要经过一夜的沉淀,糯米粉会逐渐沉积到水下,把上面汪着的一泓清水舀去,再用青灰裹进白纱布里扎紧,放在米粉上吸水过滤,直到糯米粉轻轻一捏,可以成团了,才可舀到簸箕里到日头下晾晒……这晾晒好的糯米粉,专门用来正月里做粑粑吃。

有劳动力的人家,不去碾坊,而是打粑粑吃。他们把浸泡好的糯米放进一个石臼里,再高高举起木棒一下一下用力击打,这项工作很耗费体力,只有青壮年才拿得下。

这样打出来的粑粑,更有劲道,更粘牙,适合下油锅煎炸着吃。

我还是喜欢吃母亲做的糯米粑粑,切成小小的方块,用甜酒煨上,雪白剔透,上面细细碎碎洒了一层金黄的桂花,香气扑鼻。这没有芝麻馅的粑粑,虽然不如汤圆,但足以让一个饥饿的孩童魂牵梦绕。

我的童年,还处在一个物质非常匮乏的年代。而过年的全部意义,似乎就在于制造一种哪怕是暂时的富足感——箩筐里装满糍粑,酒坛里盛满米酒,橱柜里堆满大钵子的鱼和肉,瓶瓶罐罐里有源源不断的糖果、花生、瓜子……

被这短暂富足感滋养的我,为一种莫名的情绪所激荡,连步伐都迈得比平时轻快。今天回头看那个一蹦一跳的少年,眼角不由有点湿意。


作者:甘草子,不小资,不文艺,不妖娆,不风情,恬淡自守,性如草木。
转载及其它事宜请加微信:gancaozi2018



点个“在看”,好文共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