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丰子恺的祖母:曾被比作《浮生六记》中的芸娘,胸襟开朗,洒脱自然

 民国女子 2022-02-15

因爷爷丰肇庆排行第八,丰子恺的奶奶就被人称为丰八娘娘。丰八娘娘有两子两女。长子幼女早夭。次女也就是丰子恺的姑姑名丰针,三子也就是丰子恺的父亲名丰鐄。爷爷丰肇庆早丧。

丰肇庆给丰八娘娘留下几十亩地和一个小小的丰同裕染坊。据丰子恺回忆,丰同裕染坊是一家百年老店,但这家老店本身规模很小,管账、染坊司务、曹奉、学徒,一共才五六个人,加上石门镇几经变乱,行市萧条,染坊店又非生活所必需,生意并不红火,也就是够吃饭而已。

丰八娘娘为了生活得更好一点,有一段时间甚至把自家房子腾出几间,招徕租客,但好像也没赚到什么钱。不过日子总得过下去。丰八娘娘自己读书识字,她对一双儿女寄寓着很大希望。

丰子恺的姑姑,十分能干、描花、刺绣、剪纸、摘珠花、书法、画画,样样都会,全县闻名,这源于巧手的丰八娘娘的调教。儿子丰鐄,则走科举之路。因为当时最好的出路就是考举人。

除了严格要求儿女积极上进外,丰八娘娘还不容子女在外人面前有一点吵闹。据说,家里来了客人,姐弟两人如果不守规矩了,丰八娘娘便向他们使个眼色。等客人走后,就有一顿好打。

有一次,姐弟两人按捺不住孩子好动的本性,在客人面前不免又调皮了一番。丰八娘娘向他们使一个眼色。姐姐便对弟弟说,“今天晚上我们早一点上楼去睡。睡着了,姆妈就不会打了”。

哪知道丰八娘娘并不因他们睡着而饶过他们。等安置好客人后,她上楼把他们叫醒,仍没逃过一顿打。这种做法让人想到《红楼梦》中贾母说的话,小孩子若不与大人争光,就只管“打死”。

但她不是死脑筋,也并不一味的死守着寡妇的规矩。夏天的傍晚,经常穿着一件竹衣坐在染坊店门口的河岸边吃蟹酒。镇上演戏时,她总到场,先叫人掇一只高椅子去。她能看《缀白裘》等剧本小说,还请了会吹会弹的人,在家里教子女唱戏。邻近的秀才沈四相公常在背后议论她,说,“丰八老太婆发昏了,教儿子女儿学唱徽调。”这种话传到她耳朵里,她也满不在乎。

这样的丰八娘娘,轻盈洒脱。丰子恺在《中举人》一文,曾把奶奶比做《浮生六记》中的芸娘。

 

时光催人老。丰鐄考了三次举人,但都没考上。上了年纪的丰八娘娘对人说,坟上不立旗杆,我是不去的。按那时规定:中举后,祖坟上可以立一对旗杆,意思是让祖宗也光荣光荣。

丰八娘娘这句话,意味着,如果丰鐄在她生前没考上,他就是不孝的,可见她的愿望有多强烈。同时也显示了她的要强性格,她想着给丰家祖宗培养一个举人出来的,死后好见列祖列宗。

1898年的秋天,丰鐄又要到杭州应试。丰鐄在石门镇动身时,丰八娘娘照例把糕、粽送到他手里,盼他高中。同时又叮嘱他,斛泉,到了杭州,勿再埋头用功,先去玩玩西湖。胸襟开朗,文章自然生色。这句话,就把她和一众农村老寡妇区别开来了,她是懂得作文之道的:一是教儿子不要读死书,二是给儿子把脉,切中丰鐄的弊病,又给儿子精神上松了绑。

但丰八娘娘对儿媳可就没这么体贴了,她容忍不了儿媳钟云芳只生女儿。钟云芳嫁过门来,可以说,不是在生产,就是在生产的路上。她一连生了6个女儿。每逢钟云芳临盆的时候,丰八娘娘就在楼下厨房里煮婴儿洗澡的热水,等候消息。当收生婆报告她又是一位千金时,她就有意碰响锅盖,发脾气,表示不满。这对钟云芳来说,是种无形压力,但也只能偷偷落泪。

这种压力几乎是每个农村女人都曾经承受过(农村主流观念,可以没女儿,但没儿子不行。现在好多了,但仍然有很多家庭在拼儿子)。听我妈说,她生下我姐姐时,一家人没说什么,但我出生时,重男轻女极其严重的爷爷听说又是个女孩,不说一句话,回屋睡了,奶奶的饭菜就有点不大及时,而父亲在那样的氛围中说了一句话,母亲直接崩溃,父亲说,要是再是个女儿,就别叫我回来了(尽管父亲后来其实最疼我,然而,母亲谈起这个话题还是很心酸)。

农历926日清晨,钟云芳又生产了——一个男孩降临人世,他就是漫画家、文学家丰子恺。丰八娘娘立刻命人摆起香案来敬神,第二天,又去各个寺庙烧香拜佛,祝祷孙子长命百岁。

丰子恺回忆说,奶奶喜欢热闹,尤其良辰佳节,总不肯轻易放过。虽然丰同裕染坊经济并不宽裕,但仍置办着四时行乐的一应用具。例如新年里用的锥鼓,迎花灯用的彩伞,甚至胡琴、琵琶、三弦、策笛,也都样样齐全。这影响着丰子恺对艺术的喜爱。丰八娘娘对丰子恺的另一个影响是,因为她的宠爱,让丰子恺养成了任性的性格。比如,二三岁上,小丰子恺能走了,奶奶经常带他一起去烧香,然而,有一天,他睡着了,没带他去,他就不干了,等傍晚,奶奶回来,他一定要奶奶再带着他去烧一次香,奶奶只好再次背上黄布袋,带着他再去一次。

丰子恺女儿丰一吟在《我的父亲丰子恺》一书中说,

“应该实事求是的说,丰子恺小时候的任性,长大后还保留着一部分,特别是面对不喜欢的人和事时,他会率性而行,丝毫不留情面”。

命运对丰八娘娘不薄。19029月,如愿有了孙子的丰八娘娘亲眼见到了儿子考中的喜报。据丰子恺描述:丰鐄接话封!丰鐄接话封!当一大群人跟在高声叫喊的报事人后面涌进来时,丰鐄才相信自己考中了,慌忙到楼下迎接。因为太激动,忘了把卧病在床的母亲接下来。

丰八娘娘在病床上把这一切都听得真切,她使劲呼唤,但外面已经乱成一锅粥,没人能听到。她咬咬牙,从病床上挣扎起,下了地,双手扶着家具,艰难地一步步移到扶梯边。她一望陡的扶梯,吓软了腿,坐到地上,再也起不来,只得顺势一步步坐着下楼梯,居然也到了楼下。这时才有人注意到她。啊呀,老太太自己下楼来了!众人把她连扶带抱,安排到了上座。

 

丰八娘娘在弥留之际问儿子,坟上旗杆立好了吗?”“立好了,立好了!丰鐄恭顺地低头回答。哪里知道抬起头来一看,母亲已含笑合上了双眼。重阳节那天刚办过中举喜事,不到两个月,又要办丰八娘娘丧事。开吊出丧,盛况不亚于开贺时。所有参加吊唁的都盛赞老太太好福气。

丰鐄拿了一叠文稿纸,罩在丰八娘娘紧闭的眼前,含着泪水说:姆妈,我还没有把文章给你看过呢!他“鸣咽哭泣起来,闻者无不下泪”。丰鐄这次考中举人,文章的题目是《汉宣帝信赏必罚,综核名实论》和《唐太宗盟突厥于便桥,宋真宗盟契丹于溜州论》,不是八股文而是策论。丰鐄每次考试回来,必把写的文章稿子交母亲过目品评。由此可知丰八娘娘的学问。

 


作者:樵髯:喜欢红楼及一切有趣文字。


亲爱的读者,我们有个读者群,
喜欢民国或者读书话题的朋友,欢迎入群。
入群请加微信gancaozi2018
注明“民国女子读者群
转载或商务合作,也请加以上微信,
注明转载商务合作

感谢阅读,请点一下右下角的“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