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世称李后主,南唐最后一个帝。... 然而,正是因为李煜一味沉醉于填词作诗,遂使他的文采风流给南唐的文化带来了一定的繁荣。他的词,在文学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李煜还很爱书法艺术,他尤其崇拜卫夫人的字,甚至对她焚香祝祷,自称“私淑弟子李煜”。李煜对她的字潜心苦练,后来深得卫 夫人的真传,写下了《书述》和《书评》两篇著作。《书述》谈的是书法艺术的风格和书写“八字法”的秘诀。前人对此都不肯传授,未有文字记载。李煜认为这样有失传的危险,因此把自己的“八字法”心得著成文字公之于世,使后世学者有所本。李煜的另一部著作《书评》是最早论述关于书法理论的,他评论了自晋王羲之以下的一些著名书法家字的得失,如论虞世南的“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的“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诸遂良的“得其意而失其变化”等语,都是很有见地的。李煜不仅是一位书法评论家,他自己的书法也很好,可惜因他专写条幅匾额,且以小楷居多,流传下来的甚少。 此外,他在文化上也有所建树。世传“澄心堂纸”便是在他的主持下,于宫内的澄心堂研制成功的。这是一种用于书画的专用纸,是宣纸中的精品,极为名贵,当时只供家享用。后来他又着意于对墨和纸的研制。宋前,一般都是在陶瓦片上磨墨写字的,后来虽有用石头制砚,出现了歙砚与端砚,但李煜并不满足于此,他特意派人去寻访,终于在婺源县的一座山里发现了形如龙尾的巨大砚材。他为此特地在歙州设置了砚务衙门,委以九品官衔负责督造砚台。那座山被命名为龙尾山”。后来,龙尾山出产的砚成为稀世宝砚,史称“龙尾砚”。 墨到了南唐李后主时期,有了巨大的改进。为了改进墨的质地,他专程请了著名墨工奚超来金陵制墨,李煜不仅封他官,还赐他以国姓,更名李超。后来李超的儿子李廷硅制墨手艺更高,成为制墨高手中的代表人物。李廷硅制的墨,泡在水中可以三年不坏,李煜尊称他为“廷硅叔”,自称为“侄儿李煜”。廷硅造出了许多精美的好墨,成为徽墨中的珍品,史称“李墨”。 在李煜统治的十多年中,宫廷藏书极为宏富,后来国破城陷,其劫余之册籍都被送往汴梁(今开封),李煜也被俘去汴京。宋太祖赵国胤一日亲临崇文院观书,把南唐后主李煜和刘錶(五代时南汉的国君,公元921年降宋)召来同观。太祖对李煜说:“闻卿在江南读书,此简策多卿之旧物,归朝来,颇读书否?”由此可见江南李氏藏书之多且精。其实还有许多书在城破之时被烧了。 李煜在文化上是做了一些好事的,然而每当人们在评论他时,总拿他与陈后主(叔宝)相提并论。这其实是很不公允的,可以说,李后主是一个具有双重人格和复杂性格的人物。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的七タ,正是李煜四十二岁生日的时候,他竟然忘了自己是个阶下之囚,作《虞美人》词,“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毫无顾忌地抒发他的故国之思,并命宫女奏唱,声闻于外。是为太宗所闻,于是就令其弟赵廷美赐牵机药把他毒死。 王家德202108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