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油画百年历程3

 惠训书院 2022-02-15

董希文《开国大典》

    文化艺术与社会现实从来都是息息相关的,社会现实制约着文化的方向也制约着艺术的方向。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油画进入以历史题材为主并在艺术语言上已有不同程度的的中国作风的创作时期,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在写实油画创作中注意形的提炼,善于处理红与蓝对比色,使之与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形成默契,在理论上突破了观念上的'苏欧'模式,开始注重中国的传统艺术,在这些年代还有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罗工柳的《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孙滋溪的《天安门前》等都是对民族精神的高歌。中国油画在这时已经由模仿走向了创造,油画这个外来物经过发扬消化已 '同化'以'为我所用', 中、西方各自以其'自我'的形式进行'形态'上的一种平衡性,这就是在两者之间找到了一种'契合点'。中国油画发展史是一部以视觉方式来认识和表达中国的历史。所谓油画民族化就是外来绘画为本民族多数人所认同和喜爱也即运用西方油画的技法来画出融中华民族文化内涵传统的中国式作品,体现中国人的生活、民族精神、气质、欣赏习惯、美学情感。     

詹建俊《狼牙山五壮士》

    到了20世纪7、80年代'迎春画会'(随后改称'北京油画研究会')、 '星星画会'、'同代人画会' 、'伤痕绘画' 、'乡土写实绘画'、 '新潮美术'等民间美术社团与美术思潮相继出现,罗中立的《父亲》、陈丹青的《西藏组画》、靳尚谊的《瞿秋白》、《歌唱家肖扬》、杨飞云的《北方姑娘》、何大桥的《静物》等在肖像和风景油画上显示了古典主义风格和写实油画细腻、深入的特点。刘德润、李燕的《沂蒙娃》、王玉琦的《腊月》、高天雄的《老乡》和费正的《包饺子》等用写实手法描绘了乡土风情。姚仲华的《啊,土地》、官其格的《高原红色》属表现主义的作品。苏笔柏的《大娘家》、周思聪的《正午》用简括写意手法。王怀庆的《伯乐》、刘秉江的《塔吉克新娘》等很具装饰艺术色彩。闻立鹏的《红烛颂》具有象征意义、韦启美的《讲座》具有构成主义倾向、高立达的《加利福尼亚高速公路》具有抽象主义成份。张群、孟禄丁的《在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韦尔申、胡建成的《土地: 蓝色和黄色的和谐》、郭力的《忧郁》等反映出人文主义、理性精神新的自信、对艺术价值和理想美的重新肯定。中国油画出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各种原始的、边远的生活情趣的关注,对西方现代绘画风格的兴趣。两种追求的结合,使表现、抽象和象征成为新的艺术取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