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皮肤光滑似水柔润(走出健康误区)

 飞龙掌血老鬼 2022-02-15

走进营帮  拥抱健康

皮肤是人体的天然外衣,是保护身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本身就具备着抗菌的功能。古代中医法医经典《洗冤录》说“皮乃体之营卫,营卫固则体全。”《格致余论.别论》说:“肌肤臻理,营卫于表,固营卫和,五脏皆安”。可见,皮肤是保护身体健康的边防部队,对健康来说起着决定的作用。

按在现代《解剖学》表述,皮肤由外至内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大部分,而表皮又分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及基底层。皮肤最外层为角质层,于皮肤屏障功能的完整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角质层上面有一层皮脂膜,是由皮脂、汗液和表皮细胞分泌物乳化而形成的半透明乳状薄膜,皮脂膜中的游离脂肪酸、乳酸盐、尿素和尿酸(痛风的病人肯定一看到“尿酸”两个字就讨厌,其实尿酸也有很温柔的一面)为天然的保湿因子,对皮肤起保湿作用。角质层和皮脂膜可以防止皮肤的水分丢失,保持皮肤的保湿状态和弹性。皮肤表露在身体的最外面,是身体最大面积的器官。为整个身体遮风挡雨,接受风吹日晒雨淋等各种自然条件考验。所以,皮肤的新陈代谢比身体上任何一个器官都要强要快。就像军队的供给来自国库一样,皮肤的营养来自体内的五脏六腑。所以,皮肤上的疾病,也直接反映着内脏功能的盛衰。中医说“肺主皮毛”,“脾主肌肉及四肢”肺气输布津液的功能正常,皮肤就光亮润泽;脾气运化水谷之精微正常,就皮肤充盈,肢体灵动,饱满而有弹性。不难理解,要皮肤充盈滋润有光泽,首先要肺活量好,呼吸畅顺,中气十足;其次要营养丰富,精神旺盛,机体结实。《御药院方》又说“动则气血行,百脉畅,肢灵体活,肌肤结实而无病.....多卧伤气,懒动伤肌,筋痿肉驰,痰湿聚而脂膏满,肌肉削而形骸枯,神色无光,毛发不泽,皆三阴之不主也。”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多活动就会肌肉结实,肢体灵活,血液循环顺畅,精神旺盛,不会有病;如果整天坐着躺着就会伤中气,不喜欢活动,筋就会痿软无用,肌肉就会消耗掉了,如果痰湿内生的话,取代肌肉的就是脂膏(即现代说的脂肪)形体肥胖了;如果痰湿不内生的话,就会形体消瘦,形同一副枯槁的骨骸。两者的皮肤都不会有光泽,精神状态也不好。这是因为不活动导致肺(手太阴)、心(手少阴)、心包(手厥阴)、脾(足太阴)、肾(足少阴)、肝(足厥阴)这些手足三阴经脏器功能失调了。上面说到,皮肤由上至下分为五层,最上面的是角质层,依次是透明层、颗粒层、棘层以及基底层。神奇的是,这五层的形成,是由下至上的,一个细胞不断分裂成章、衰老、最后死亡的过程。新生下方的细胞取代原有的细胞成为基底层的组成部分,而被取代的上方细胞则逐渐衰老依次变成棘层、颗粒层、透明层的组织部分,之后死亡成为角质细胞从而构成角质层,最后从皮肤脱落,完成新陈代谢的整个过程。年轻人的皮肤完成整个代谢过程,大概需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而年纪越大,这个代谢过程就越缓慢。在临床皮肤含水量测试中,正常表皮含水量应是25%,但如今都市女性肌肤含水量已降至15%左右。皮肤的光泽来自角质层所含的水分。角质层的含水量达到10%以上,皮肤就会润泽细嫩,低于10%含水量,皮肤就会显得干燥。角质层就象一道盔甲,提供皮肤屏障的功能。因此,所有影响角质层含水量的因素,都可影响皮肤保湿状况。例如冬天,气候干燥,皮肤的水分流失过大,所以,很多人的皮肤会干燥脱皮,起小皱纹、瘙痒等等。由于人体的皮肤表面存在着尿素、尿酸、盐分、乳酸、氨基酸、游离脂肪酸等酸性物质,所以皮肤表面常显弱酸性。皮肤只有在正常的ph值范围内,也就是处于弱酸性,才能使皮肤处于吸收营养的最佳状态,此时皮肤抵御外界侵蚀的能力以及弹性、光泽、水分等等,都为最佳状态。正常皮肤的PH值平均为5.0~7.0;最低不低于4.0;最高不高于9.6;平均值大概5.8左右。而健康的东方人皮肤的ph值应该在4.5至6.5之间。引起皮肤干燥的原因可很多,但大概概括了一下,主要是以下几点:

1、年龄增长。年龄越长,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就越降低,皮脂分泌开始减少,皮肤保存水份的能力下降,从而使皮肤变得干燥皱瘪。所以很多老人一到冬天就会发生干燥性皮炎,到处求医。喂饱了一批又一批的保健品商和医生,最后到了夏天轻松了,不治而愈,冬天继续。

2、气候的变化和环境的转换。外界气候的变化和环境的转换,会使皮脂腺和汗腺不能按正常规律分泌,皮肤的表面就变得更粗糙,抵抗力下降。时间长了,就可能得习惯性干燥症。

3、睡眠不足、疲劳、过度减肥及偏食。睡眠不足、疲劳、过度减肥及偏食,会使身体受到相当大的伤害,血液循环不到位。当健康失去平衡时,肌肤就会没有活力,容易产生干燥及粗糙的现象。

4、用过热的水洗澡、使用刺激性的香皂或清洁剂。用过热的水洗澡、使用刺激性的香皂或清洁剂,或者女性内分泌改变(如妇女在绝经后雌激素分泌减少)等,也会导致皮肤干燥。不过这都是短时期的现象,可以马上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皮肤表面的角质层内含有一种“天然保湿因子”,它的数目多少,决定了皮肤的含水量高低。而现在的绝大多数的护肤品当中,都会打着“天然保湿因子”的旗号大举宣传,夸大效果。现代女性中普遍也都因为追捧着美丽而不惜金钱。约60%的女性将护肤重点集中到了皮肤保湿上。以为用的越多就越保湿,谁知护肤品使用过当,会使皮肤分泌油脂能力下降,导致干燥性缺水,看上去人不人鬼不鬼的提前苍老。《黄帝内经》说:“诸痛燥痒,皆属于火”后来朱丹溪更加完善细化了皮肤干燥瘙痒的原因,认为“火动生风,灼伤其津,故皮干肉糙、枯黄,或痒,或皲裂,或丹毒发斑,无不归咎其火。”在《御药院方》、《后宫饮食注要》、《宫方十守》、《外台秘要方》、《外科要旨》等等大量的中医药著作中,都有很详尽的针对皮肤保养美白抗衰老的论述和由内至外的调理方法。并且沿用千百年来而不衰。可惜,现代的人追求的是名牌效应、广告效应、明星效应、专家效应,已经忽略了自己的本土文化。没有将老祖宗的东西发扬光大。恰恰相反,很多人都是打着老祖宗“中医中药”的旗号,销售化学调配而成的美容、美白、美发、美颜护肤产品,与“中医中药”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农村有句话说:“城里人的皮肤病是敷出来的”这句话应该不无道理。据统计,皮肤干燥发黄发痒皲裂感染等等各种皮肤病,农村的发病率比城市高出12%左右。因为农村的卫生系统、生活习惯和饮食都与城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为什么偏偏单单一项皮肤干燥症,城市反而比农村高出30%呢?并且大部分患者都是女性。不言而喻!农村的女人顺其自然,哪怕有些干燥,摘点冬瓜叶子洗洗就好了;而城里的女人不一样,娇贵!要用名牌护肤,天天涂,天天擦,最后越擦越糊涂了。要保证皮肤滋润,有弹性,白里透红,外部护理当然很很重要,但最关键的还是内调。《黄帝内经》有句话说:“病之于内,形之于外”。所以嘛,凡是皮肤干燥痕痒、色斑、蝴蝶斑、色素沉着、暗疮、座疮、蜡黄......这一切的一切,都已经说明内在的五脏六腑已经功能紊乱阴阳不调和,要祛除这些小问题,就要先调整脏腑阴阳,然后再通过外部的护理,这样的效果才是真正理想的白里透红自然协调的常态效果。

几年前,我曾经用《后宫饮食注要》里的某些配方给一些朋友食疗,非常有效果。这些配方中大部分都是一些植物的花粉和蔬菜组合而成。我做了一些简单的研究,发现植物的花粉不但芬芳溢香,而且花粉是植物传宗自然接代的唯一物质,携带者细胞繁殖的遗传基因,对细胞的激活和格新有着不可言喻的效果。所以,屡次应用都得心应手。常言道,厨房是最好的医院,一日三餐就是最好的药。一些小毛病能够通过饮食调理达到最佳效果的,应该是最好不过的了。比如说,药食两用的中药材中,当归、白芷、蒲公英、蒺藜、红枣、杞子等等,这些东西都能调补五脏,安抚六腑。如果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配使用,无疑不失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办法。
网络上流传着很多美容美肤的偏方,什么蜂蜜啦,芦荟啦等等,很多人都有抄袭和尝试。或者,有人会收到一定效果吧,但大部分都值得质疑。毫无疑问,这些配方都是对的,需要质疑的是使用的方法。方法错了,再好的东西也成为废物,甚至有害。就拿芦荟来说吧,芦荟富含天然生理水、矿物质和木质素,渗透性极强,如海绵吸水般直达皮肤最深层,直接补充皮肤所需水分,是无可替代的纯天然皮肤补水产品。所含的多种氨基酸和天然美白保湿因子,可直接被皮肤吸收,分解和转换色素沉积,达到自然保湿美白。但如果把新鲜芦荟汁直接涂于面部以求达到美肤效果那就错了!直接敷用是用来治疗水火烫伤抗溃疡的。因为芦荟的叶汁含大黄碱,直接涂于皮肤会有刺激感,引起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最简单的正确方法就是把适量的芦荟汁(不要贪多)稀释在适温的浴盆里进行泡浴,或用毛巾蘸30倍稀释量的芦荟水热敷。但最好每次不要超过半小时。值得注意的是,要皮肤湿润不干燥,最好别淋浴,而是泡澡。并且,水温不如太热,以身体感觉暖意即可。水温太高的话,水蒸气会把皮肤表面的水分同时带走。温水泡浴会使皮肤毛孔张开,皮肤与水之间达到对换循环,达到补水的效果,这就是中医所说的“一孔出,百孔入”的道理。另外,皮肤的清洁剂最好选用纯天然的产品,例如冬瓜叶酵素、植物手工皂或直接用某些植物(如芦荟)调水泡浴。因为化学调配的皮肤清洁剂碱性特高,也会引起皮肤脱水干燥,引起皮炎。植物保养皮肤贵在坚持。上面说过年轻人皮肤的需要大概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一个代谢过程。也就是说要改变皮肤环境,达到美肤效果,最少也要一个月以上的持之以恒。

皮肤只有保持弱酸性的状态,才是“白里透红”的最好皮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