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角度(谈修心)

 刘如培 2022-02-15

过去,需要放下;现在,需要接纳;未来,需要设想。放下,不等于放弃,放下是一种豁达的胸襟,开阔的格局;接纳,不等于忍受煎熬,接纳是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设想,不等于空想,更不是任其欲望的发散,设想是在心中构思美好的图腾,是内在期许的一种巧妙地设计,是在潜意识当中留下明显的烙印。

放下过去,不等于接纳现在,接纳现在,也不等于珍惜当下。

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幻境,唯有当下一刻最接近真实的自己。

很多人都活在痛苦的回忆中,因为过去早已消逝的人,让自己终日憎恨。明明别人都早已放下的事情,自己却还在抱怨、哭诉。

活在过去的回忆中,基本上是没有任何积极意义的,除非一件事情能让自己再次反省,获得一些真理的感慨,或者很好的灵感。否则,过去的记忆,对于现在的自己来说,就是累赘,压力,沉闷。

我们要让自己做到,过去的人事物已经消逝了,那么过去的自己也就跟着消逝了。那么现在的自己,不再是过去的自己,而是现在的自己,全新的自己。我们不再用过去的思维经验,看待、要求、审视现在的自己。

放下过去,是一种豁达的胸襟,是一种开阔的格局。

放下过去,不等于接纳现在,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虽然都是幻境,细分则不同。你不要以为能放下过去的人,就一定可以接纳现在。往往遇到了事情,就会显化真正的模样,比如遇到一件麻烦事,就陷入了情绪当中,出不来了。

人一旦陷入负面思维,负面情绪当中,就像钻进了自我设定的牢笼一样,很快就忘记了觉知的重要性,很快就变成了负面思维、负面情绪的奴隶了,像是陷入了泥潭一样,难以自拔,甚至都忘记了我还能跳出这个牢笼。

当下的每一刻,拼凑成了现在,那么每一刻发生的事情,很多很多。真正的接纳,并非简单的随性,而是来什么事情,就淡然地接纳什么事情。我们不会思考太多,不会评判,更不会抗拒。我们只是接纳,随顺。

设想,不等于空想,也不是任其欲望的发散,设想,是在心中构思美好的图腾,是内在期许的一种巧妙地设计,是在潜意识当中留下明显的烙印。

虽然未来也是一种幻境,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若想看到生活在未来发生的改善,就需要在内心构思出期许的生活图腾。我们可以任意发挥,想象出自己真正想过的生活,生活里的具体人事物,甚至事情发生的过程,细致到自己可以看到真实的现实生活一样。

欲望不完全等同于妄念,适可而止的欲望,是可以发挥到积极的作用的。我们有意识地设计未来的图腾,是为了更好地创造新生活,新世界。而创造的最高表达方式,是给予。

无论过去,未来,还是当下,都是虚幻的,不过这个知识点要明白,要清楚。理论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意义不是很大,但它是非常基础的存在,既然存在,自有它的价值。

当下的每一刻,才最接近真实的自己,还是那句老话,生活中来什么事情,就接什么事情,无需分辨、抗拒、评判、对比。只要头脑不上线,一切好的坏的,很快就会过去。只要情绪一出现,业自然要受,要了,这时候必须及时觉知、自省,别再继续造新业。

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空性的,都是中性的,我们自己的感知,与外在的事物无关,他们的出现,都是来陪我们演戏的,理应感恩才对。

简单来说,修心,就是告诉我们每个人:

活在当下的每一刻,让身体自由去感知,去体验。感觉好的,勇敢行动、勇敢去做;感觉不好的,就处理情绪,恢复内在的祥和、清静。

不念过往,不负当下,不畏将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