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退休及退休金由来

 芡河 2022-02-15

  



退休及退休金由来 


一好同学在单位负责退休待遇核算。一次见面问她,这样天天算来算去的,可知道古代有没有退休、有没有退休待遇一说。同学想了想,憨笑着摇头说,不好意思,这个还真不知道。

打趣同学太官僚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知道一点它的渊源,不是应该的吗。好同学也谦虚地点头承认。

首先看退休。翻阅一些历史资料,里面显示古代行政管理上一样是有着退休制度的,官员到了一定的年龄,一样可以退休。而且“退休”在古代还有一个非常文雅的称谓叫“致仕”,那意思是把官职退还给君王。

《周礼》记载,周朝是“大夫七十而致仕”,即做官到了70岁就要告老还乡,“还禄于君”了。

周以后的各朝各代都沿用了这个制度。比如唐朝就有规定,“诸职官年及七十,精力衰耗,例行致仕”。明清两代则改成了60岁退休,尤其是清朝,官越小退得越早。跟我们现在执行的退休年龄制度,非常相似。

清时,低级武官的退休年龄,由于职责性质所限,尤其更趋向于低龄化,比如,参将54岁,游击51岁,都司守备48岁,而千总、把总更是低到了45岁,正一个人年富力强的年龄。

这是退休,那么古时官员退休以后是否还能依然享受国家的俸禄呢?这分两个时期。

唐朝以前,官员退休后,朝廷就不再发给他们俸禄了,重新回归一介布衣平民。比如有史书记载,建初六年(公元81年),东汉大臣郑钧退休后,皇帝就只赐给他一个“终身尚书”的空名,没有分毫俸禄。这时的退休有点悲催,让人不禁想起“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典故。

不过这种情况到了唐朝有了很大改观。唐朝规定当朝五品以上的官员退休后,可拿到一半的俸禄。这时虽然官职小的还是没有退休俸禄,存在着等级上的不公,但这已然是一个突破了。

到了宋朝,这一问题得以彻底解决。宋朝是个奇葩的朝代,虽然军事上积弱积贫,但经济上却是富甲天下。

在宋真宗赵恒登基以后,朝廷就有明文规定,文武百官退休后皆可按其俸禄,给予一半的退休金。这是退休制度历史发展上的一次革命。

至此,一个完整的退休制度形成,并一直沿用至今。它发展到我国当代,即便是一个在土地上劳动的农民,到了一定的年龄,也可以领到一定数额的养老金,解除了社会全体劳动者的后顾之忧。这是旷古所没有的仁政,深得民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