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到七岁才有名字的皇帝──生于乱世的明成祖

 丘山三也君 2022-02-15

出生时「光气五色满室」

元末是个战乱年代,大批老百姓流离失所。直是乱世出英雄,朱元璋异军突起,以应天(今南京)为根据地,积极扩充地盘。

朱元璋多妻多子,朱棣是他二十六个儿子中的第四子。其中有好几个儿子都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谁。明朝建立时,朱棣已是一个八九岁的儿童。那时全国仍很凋敝,满目疮痍。

元至正二十年(1360 年)四月十七日,朱棣出生于当时称作应天府的南京。应天,是顺应天命的意思。四年前(1356 年),朱元璋渡江攻下集庆(南京),就将集庆改名为应天。他要顺应天命,推翻元朝,削平群雄,自己当皇帝。

图片

现在他又有了第四个儿子,照理应该好好庆祝一下,但军情紧急,他甚至对自己的这个儿子都来不及看上一眼,便又到前线指挥打仗去了。至于怎么样为这个孩子取个吉祥的名字,他更没有工夫去琢磨了。

按照《明实录》所描绘的当时情景,似乎朱棣一出生就注定要当皇帝。据书中描绘,朱棣「初生,光气五色满室,照映宫经日不散」。

对帝王的这类记载在中国古代屡见不鲜。封建文人总要为帝王头上增添些神祕的光圈,例如汉高祖刘邦,史书上说他头上总缭绕着一片云气,不论他躲藏在哪个山沟里,他的妻子也可以很容易找到他。

明太祖朱元璋也是这样,《明史》上说他出生时「红光满室」,致使邻居们以为他家着了火。

其实,这些所谓「真龙天子」和一般人出生时决不会有什么两样。如果说明成祖出生时真的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的话,那也只是他出生的地方更多了一些战火的硝烟。

图片

长于战火纷乱的时代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顺便交代一下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这是因为,当人们要深入了解一个成年人的想法和行为时,根据普通常识,应该从他的家庭背景和童年生活中去寻找线索。

元朝末年,由于统治集团日益腐朽,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迅速激化,各地人民的起事斗争此起彼伏。

至正十一年(1351 年)五月,刘福通等人以「重开大宋之天」相号召,在河南发动了大规模起事。因为起事军战士头上都裹着红巾,所以历史上就称之为「红巾军」。

至正十五年(1355 年),刘福通在亳州(今安徽亳县)拥立韩林儿为小明王,建立政权,国号「宋」,年号「龙凤」。接着兵分三路大举北伐,深入西北和东北地区。后来,刘福通攻占汴梁(今河南开封),便以汴梁为国都号令各地。

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起事取得初步胜利后,全国各地的白莲教徒纷纷起兵回应。那时,明成祖的父亲朱元璋还是个游方僧,他看到天下大乱,便丢弃了僧人的衣钵,毅然参加到郭子兴的队伍中来。

郭子兴看他才略出众,便把自己的养女马氏嫁给了他,这就是后来被明成祖称作生母的马皇后。

图片

至正十五年(1355 年)郭子兴病死,朱元璋就成了这支队伍的统帅。他接着率领大军渡过长江,并于第二年攻占集庆(今南京),改名应天府,作为自己的根据地。

朱元璋虽然在实际上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但他并没有马上称帝,而是仍然「用龙凤年号」,自己只是称吴国公。

朱升这时向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策略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他按照这种思想,令将士屯田,尽力兴修水利,以保证军粮供应。

因此,朱元璋的势力很快壮大起来,成了一支与群雄逐鹿中原的劲旅。

这时,北边的元政权还在进行垂死挣扎,各地还有一些与农民军为敌的地主武装,有的地主武装还颇为强悍。除此之外,与朱元璋政权并存的割据势力还有数支,而对朱元璋威胁比较大的是陈友谅和张士诚。

陈友谅原是徐寿耀的部下。徐寿耀是长江上游的红巾军首领,在蕲水(今湖北浠水)称帝,国号「天完」,年号「治平」。

后来,陈友谅把徐寿耀接到江州(今江西九江),不久便把徐寿耀杀掉,自称皇帝,国号「汉」,年号「大义」。他拥众数十万,与朱元璋展开激烈的争战。

张士诚以平江(今江苏苏州)为都城,自称诚王,国号「周」,年号「天佑」。他不属红巾军系统,对元政权时降时叛。

另外,浙东还有一个方国珍的割据政权,也有相当势力。在四川,明玉珍还建立了一个大夏政权,年号「天统」,定都重庆。这些割据势力你争我夺,都想取元政权而代之。

由此可以看出,明成祖出生前后以至他的童年时期,中国正处于一个战火纷飞的动乱年代。

几乎与明成祖呱呱坠地的同时,前线传来了陈友谅进攻太平(今安徽涂县)的告急文书。陈友谅果然攻陷了太平,并要接着进攻应天。

在这军情紧急时刻,也难怪朱元璋顾不上为儿子取名了,他必须马上到前线迎击敌人。朱元璋收复了太平,并追击陈友谅到九江,迫使陈友谅奔回武昌。

当时,朱元璋的西边是陈友谅,东边是张士诚,自己处于两面受敌的不利形势下。尤其令人不安的是,陈友谅和张士诚还相互联手,想消灭朱元璋。

按照谋士刘基的建议,朱元璋决定先消灭陈友谅,回头再收拾张士诚。

至正二十三年(1363 年),朱元璋和陈友谅进行了著名的鄱阳湖大战,双方几乎都倾注了全部兵力。陈友谅出兵六十万,大军舰数十艘,而朱元璋只有二十万人,用的是小船。

但朱元璋的军队上下一心,士气高涨,结果大败陈友谅,将陈友谅用流矢击毙。朱元璋消灭了陈友谅这支劲敌后,挥师东进,消灭了张士诚,迫使方国珍投降。

至此,南边的半壁河山已成了朱元璋的天下。但直至他登基皇帝,中国大地上的战火仍未平息。

称帝后又经过数年征战,他这才基本上统一了全国。这种长期的战乱,不能不在明成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深深的印记。

活到了七岁爸爸才取名

至正二十七年(1367 年)旧历年底,朱元璋准备转过年头就要正式登基做皇帝了,看到自己已经有了七个儿子,自然是满心高兴。

这时形势已经基本安定,他决定要为儿子正式取名了。十二月二十四日,他祭告太庙,把自己渡江后生了七个儿子归因于祖上的阴德:

仰承先德,自举兵以来,渡江生子七人。今长子命名曰标,次曰、曰棡、曰棣、曰橚、曰桢、曰榑。

这时明成祖已经七周岁,他这才和众兄弟一样有了自己的名字。

朱元璋不只是为儿子们取了名,而且还制定了后世子孙取名的规则。他的每一个儿子都作为一支,每一支都拟定了二十字辈分,作为一世,名字中的另一个字则临时确定。明王朝这种宗室命名规则在《明史一史》中有详细记载:

帝以子孙蕃众,命名虑有重复,乃于东宫诸王世系,各拟二十字为一世。以某字为命名之首,其下一字,则临时定议,以为二名,编入玉牒。至二十世后,复拟续增。如燕王位下二十字则曰:高、瞻、祁、见、祐、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静、迪、先、猷。

但名字的下一个字也不能随便取,而且要「按五行相转」。例如,朱棣这个辈分都属木德,他的儿子朱高炽,属火德;孙子朱瞻基,属土德;曾孙朱祁镇,属金德;玄孙朱见深,属水德。

以后则周而复始地循环,意传之永久。但人们看到的,却是朱元璋为子孙们拟定的那二十字只刚刚用了一半,他所建立的明王朝就寿终正寝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