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入围:王桂芹散文《​打工与文学》 |“世界笔会杯”中国文学作品大奖赛暨《新时代作家名录》征稿

 世界文艺图书馆 2022-02-15

打工与文学

  王桂芹
 
当思绪被重新打开,我仿佛又回到了家乡的土地上。漫天星辰又闪烁在天上,脱谷机的轰鸣声不绝于耳,我家的后场园里灯火通明,干活的人们一溜小跑似的忙碌着,他们各司其职,有条有序,直到扛稻谷的人们把自己家的粮仓装得满满的,脸上才露出喜悦的笑容。
那时候干了一天活计,插秧累得后脊梁仿佛一不下心就会折断,整日弯着腰顺着地垄跑,整日累得头晕眼花,腰痛腿酸,实在坚持不住了,就学着父母亲当年的样子,吃几片去痛片顶一下,然后再继续干活。不付出辛苦就挣不来一家人的食粮,秋天就没有沉甸甸的收获,每个人在春天里都不敢偷懒,都把时间攥得紧紧的,就像在挤海绵里的水,能多挤出来一滴就挤出来一滴,恨不得把明天要插得秧苗今天就插完了。
春天是插秧的黄金季节,除了自己家里的农田需要栽种,尽量往前赶一赶还能出去卖工挣点钱填补家用。这个时间雇工的多,插秧的人少,无论亲戚朋友,沾亲带故的干完活都直接开钱,只有开高价钱雇人或者有特殊的情面才能首先摊上班,否则都得往后排,排得上排不上那可是两说着,说不定什么时候,一伙人就分散开了,各回各家收拾自己的田地去了。有时说好的事情也定不准,雇工的人家也是干着急没有办法,只好去别处再找人。其实无论怎么着急,到最后地里都会长满绿油油的秧苗。
我们家那时候在外面承包了四十多亩地,加上自家的责任田一共有五六十亩的吧!种地的本钱都是从别人手里抬的利息,包括种地成本,种子,化肥,农药,雇工,耙地,脱谷等等费用,一年到头去掉人嚼马喂,人情往还,日常花销几乎所剩无几。周而复始,年复一年。     日复一日的贫穷困住了我的手脚,却又无法从土地上挣脱出来,春要播种,夏要除草,秋要收割,冬要储备。种地需要钱,孩子读书需要钱,生存几乎无时无刻不需要钱,可是,除了这块保证温饱的土地我再无分文可挣。只有贫穷过的人才知道那心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而贫穷也会让人寸步难行。
每每回想起那些愁苦不堪的岁月,一种难以名状的苦涩就会在心底弥漫。直到今天,夜里常常从睡梦中醒来,心里依然惦记着塑料布里扣着的小苗,能不能躲过疾风骤雨的侵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随着土地转型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农民以土地为生的方式,我便毅然决然地走出村落,顺着太平镇的街道去寻求生计。当时,看到路边上有一家洗车店门口贴着雇洗车工的招聘启事,心里不由一动,随后走进了这家洗车店,找到老板一谈条件,你还别说,新手工资虽然低了点,但是干白班,早晚能够照顾家里,我欣然同意留了下来,就这样,我成了最先走出村子打工的女人。
丈夫去了建筑队,后又去了一家粉尘厂跟着车搬运粉尘,一天最多都搬运十几吨货,每天回到家都是满脸灰尘,饥肠辘辘,孩子开学时交的五千块钱学费就是他用一双肩膀扛出来的。
由于长期受到粉尘的侵害,丈夫的肺部严重感染,在吃药无效的情况下只得住院治疗,病中的丈夫咳嗽,喘息,并且高烧不断,疾病折磨得丈夫骨瘦如柴,面对着空空如也的家和正在读书的两个孩子,我只好向亲朋好友借钱求助,最后在一个好同学那里借来了一万元给丈夫治病。经过了无数痛苦的煎熬,丈夫终于摆脱了疾病的魔掌,从医院回到了家慢慢调治,挣钱养家的千斤重担从此落在了我一个人的肩上。
那时候,女儿正在大三读书,每日十块多钱的伙食费维持着温饱,穿的衣服几年都没有更换一次。看到别的同学兴高采烈地举办生日宴,她总是一个人静静地躲到图书室里去。一个寝室的同学好奇地问女儿,你怎么从来也不过生日,女儿只是淡淡地一笑了之。女儿何尝不想和别的女孩一样过一个温馨快乐的生日,可是,这种奢侈的想法是多么可望而不可即啊!
我打听到去医院做护工要比洗车挣得多一些,但是却要付出成倍的辛苦,只要能挣到钱帮助我度过眼前的难关,就是再苦再累我也会毫不犹豫的往上闯。
在一个炽热冉冉的夏日,骄阳似火,烤热了大街小巷的墙壁,道路两旁的广告牌发出炫目的光亮,滚烫的柏油路面行人稀薄,空气中散发着一种橡胶的味道。买卖铺户里的人一个个无精打采,也停止了叫卖和喧嚣。我毅然地辞掉了洗车工的职业,来到了一家培训护工的家政公司,稍微学习了一下就被一家应聘上岗,从此走入了家庭护工的职业生涯。
这份工作在家政行业里属于薪酬最高,挣钱最快,也是最付辛苦的一种。明明知道这份钱挣得不易,为了两个学业未成的孩子,为了一贫如洗的家庭早日摆脱贫困,我满怀希望和信心,一个人默默走在疲惫的路上。又到了凌晨一点钟,外面漫天星光扑朔迷离,和屋里彻夜不眠的灯光混淆在一起,猜不透那一束光离自己最近,哪一束光更能照亮自己脚下的路途。
午夜是做护工最难熬的一段时光,一张大床的另一边,雇主大姨已经酣然入梦,香甜的呼噜声不断地在耳边响起,这一切越发让人感觉到困倦。看着病人渐渐地安静下来,我的大脑也开始变得昏昏沉沉的,便斜倚在床上打起了盹儿,随后便迷迷糊糊地进入了梦乡。
突然,病人急促的咳嗽声骤然响起,这一下子让我的困意全消,急忙一翻身从床上起来,麻利地戴好一次性手套,拿起吸痰器上的橡皮管并打开了吸痰器,熟练地为病人处理掉粘稠的痰液,看着老人喘息的不再急促了,这才稍稍地松了一口气。
这是一位七十八岁的男性老人,躺在床上已经两年有余,一双眼睛紧闭着像在熟睡,僵持的脸上没有一丝表情,他被吸痰器巨大的引力吸附着,一种难以名状的痛苦使他的全身抽搐。
我干活的这户人家,儿女都在外地上班,自从父亲患病之后,他们经常坐着高铁回来探望,买回来许多应用之物,老母亲身体有病,只能勉强给大家做口饭吃,照顾不了老爷子,一双手由于年轻的时候受累落下了残疾,佝偻着总也伸不直,虽然雇工的时候讲好了的,护工只管照顾病人不干其他家务,但是,让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人给年轻人做饭,又觉得于心不忍,自己只需要勤快一点,多帮助老人做点活计大家都高兴。
做护工都是两班倒,轮到了自己的班做饭的时候,老人只需要在病人旁边照看着,一有紧急情况及时通知一声,我会马上放下手中的活计跑过来处理。每当我把香喷喷的饭菜摆在餐桌上的时候,每当我把屋子收拾的窗明几净,一尘不染的时候,每当闲暇之余陪着老人玩几把扑克驱愁解闷的时候,老人眸子里的阴霾就会慢慢消散,满腹的愁肠也会慢慢打开,沉寂的屋子常常会飘出失落已久的笑声。
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苦衷和不易,这是一个原本富足,美满的家庭,丰衣足食,儿女孝顺,生活过得称心如意,可是老人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把这份和谐与宁静彻底打破,一家人围着动过大手术,却依然没有恢复迹象的老父亲跑前跑后的,一个个显得筋疲力竭。在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出院回到家,儿女们都有自己的工作,最后不得不花高薪聘请护工照顾老人,两年多的治疗和照顾,花空了一家人全部的积蓄,即使生活陷入如此窘境,每月月底,一叠温热的钱币都会及时递到护工们的手中。
凌晨三点,该到了为病人扣背的时间了,我慢慢地把老人从床上扶起来,腾出一只手叩打病人的后背,防止长期卧床引起肺膜黏连,为促进痰液咳出起到良好的效果。这可是个力气活,十分钟下来累的我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两个小时一次,每天不断地的重复着这份工作,有时感觉自己的五脏六腑都被震荡的疼痛难忍。
眼看着天光破晓,急忙收拾一下窗台上的杂物,把老人夜间的排泄物倒掉,清洗干净了放回原处,等着下次接着用。到了该为老人准备早餐的时间,一个小时之后早饭做好,把病人的饭菜用机器搅碎,再用鼻饲的方法给病人喂下去,等把活计都干完之后,也到了早上交接班的时间,一天一宿就这样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了。
当阳光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万物又一次披上了金色的霞光,给生活在大地上的生灵带来生机和活力,也为平凡的人们带来崭新的希望,我抖落掉满身的困倦与疲惫,满怀信心,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踏步走去。
当一块无形的巨石压得你透不过气来的时候,你已经没有理由挑肥拣瘦,没有理由懈怠和彷徨,只能把自己豁出去,和命运拼个你死我活。可是,得到和失去往往不成正比,因为这份活计需要长期熬夜,我从此患上了重度失眠,以前不管地里的活计多么劳累,只要躺在床上就会沉沉入梦。而现在,良好的睡眠对于我来说是多么奢侈,漫漫长夜只能靠地西洋片来间断地维持睡眠,我知道熬夜和超负荷的劳动已经让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
 记得一位干过护工的姐妹说过:”我这辈子干过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不该拿自己的命去换钱,做了七个月护工,差点死在那个病人的前头。”说这话并不是危言耸听,这个姐姐感觉到自己身体不适从那家辞职之后,高血压,睡眠障碍,眩晕症等疾病接踵而来,让一个只有五十几岁年纪的人,看上去显得那么苍老,头发稀疏,蓬乱,面容憔悴,她像是一台等待大修的机器,被迫退出了护工的行列,让她原本困顿的生活再一次雪上加霜。
生活每天都让我的神经绷得紧紧的,有时感觉自己也是一个病人,一颗焦虑不安的心常常会莫名的抽搐。我怕来自于孩子学校的各种交费通知单,我怕亲友间不期而至的红色请柬,我怕生活中突然蹦出的关于索要钱的字眼……有时,单纯一个“怕”字是不会解决问题的。
当贫穷像坚固的铁栅栏紧紧困住一个人的时候,孤立无援的你更容易陷入深深的绝望。可是,当晨曦将至,新的一天又重新开始,执着的脚步就会变得从容而坚定,倦怠的眼神就会变得清晰而明亮,心底就会升腾起一种强烈的信念,我有能力走出生活的困境和沼泽,现实的窘迫困不住我刚毅的个性。
都说浑身是铁能撵几颗钉,我必须把自己打造成一块坚硬的钢板,只有这样,才不容易被生活的利箭击穿。坚持了两年半的时间里,终于因为体力不支和睡眠障碍等原因退出了护工的岗位,下户之后我顾不得满身疲乏回家休息,又马不停蹄的找了下一份工作。我多么想停下来回家喘喘气稍微休息几天,哪怕是两天也好,可是,尽管我不分日夜的奔波苦干,一家人的生活费依然没有保障。
这次是在一户别墅人家当保姆,伺候一位下身瘫痪的女老人,余暇时间还兼顾着楼下的小园子,种植一些时令的蔬菜,四面栽植了很多棵果树。我每天精心管理着园子里的倭瓜,豆角 ,茄子,西红柿等,按时给它们除草,浇水,让它们长势茁壮起来,夏天有拔不完的野草和干不完的活计,秋天也有吃不完的瓜果梨桃和赏不完的美景。
丈夫在家养病三年来没有任何收入,一家人相互取暖,度过了捉襟见肘的艰难时光。儿子正在读高三,学费,伙食费,补课费以及其他的费用,把每个月的工资早早的都拿走了,月休两天的假期也被迫无奈地取消了,为了区区的二百元加班费,我把自己牢牢地绑缚在生活的铁柱子上。这一切都是局外人所不知道的,由于长年累月的顾不上回家,因此受到了一些村里人的非议,说我是一个只顾个人享乐而不顾家的女人,是的,他们不会看到一个女人在黑夜里的哭泣。
为了多挣几百块钱来供学生和填补家用,我每天需要把一位超出自己体力的老人穿好衣服抱到便桶上,再由便桶到轮椅,然后推至在大厅里刷牙洗脸吃饭看电视,老人吃喝拉撒睡都是在我一遍遍拼尽全力的挣扎中进行的,这些工作还不算是最累的,让自己最吃不消的是为老人每周一次的洗澡,需要一个人把老人肥胖的身体从轮椅上转移到卫生间狭窄的马桶上,光滑的瓷砖上一不小心就会出事故,所以每洗一次澡都要加上一万倍的小心。有一次,把老人刚刚安置在便桶上,脚下一滑,自己一个趔趄重重地坐在地上,头磕在了后面轮椅的扶手上,疼得自己眼泪一下流出来。木讷的大姨顿时惊慌失措地望着我,眼睛里充满了心疼和无助,她往前使劲动了动身子,伸出一双手臂用力拽住了我的手,那一刻,我们好像是这个世界上相依为命的两个人,互相支撑着走出幽深的峡谷。
“干着最肮脏的活计,挣着最干净的钱。”这是我人生的信条,我可以手脚勤快,不辞劳苦,但绝不在雇主面前卑躬屈膝,任人摆布,该干的工作即使再苦再累,我也要想尽办法把它做好。有时也会尽我所能去帮助他人,记得刚来雇主家不到一个月,对这家人和工作也渐渐进入状态了,我和老人住在楼下,三楼住着老人的孙子和她没过门的孙媳妇,这个男孩和自己的女儿同龄,由于母亲离婚之后不在身边照顾,生活上没有规律,有时候拿回来一些煎炒烹炸的东西,我也会不辞辛苦地做给他们吃,男孩儿有了好吃的饭菜,也会尽量改善一下我们的伙食。
男孩儿开了一台黑色的轿车,一天下午,我看到他笨手笨脚地在楼下独自洗车,我主动出去帮助他把车子擦拭干净了,抬头看见蜡盒放在墙上面,我问他用不用我帮助打蜡,男孩儿惊异地看着我问:阿姨,你也会打蜡,我一笑,这些活我在洗车场都干过。男孩儿很高兴,那你替我打吧,我打不好。我拿起蜡盒麻利地帮助男孩儿把蜡打完了,黑色的轿车呈现出黑亮的光泽,男孩对我报以感激的微笑。晚上买来了好吃的菜肴作为答谢,并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他的母亲,母亲来看望儿子的时候还特意向我致谢,并嘱咐她的儿子要多帮助我照顾好奶奶,从此之后,奶奶洗澡的时候我就多了一个帮手,抱奶奶的重活就被男孩儿一手承包了,三年的时间我们一直相处得很愉快。
一个人在外面也有犯愁的时候,记得一天傍晚,我正在为老人换洗衣服,儿子的学校又发来了信息通知单,页面上清晰地写着收取补课费和下半年的学费及其他共计三千元,就是这个信息一下子把我击蒙了。刚开的工资已经尽数拿走,这么几天又开始要钱了,我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夜色,眼前突然感到漆黑一片。
我无精打采地做着手中的活计,伺候大姨吃完饭,天渐渐暗下来,神情恍惚中那块巨型的碾盘又压向我,想到毫无指望的男人,想到空空如也的家,想到孩子的学校像雪片一样飞来的交费单,想到自己费劲千辛万苦从土地里爬出来,一步步走进城市却依然改变不了家庭和命运。饥饿的我想到自己单薄的生命无法承受的重压,生活透支了我的能力,而它又像一根无形的绳索勒紧了我的脖子,而且越勒越紧,眼泪被勒出来了,我感到了一种窒息和绝望。
一路走来,心中有太多的苦楚无处诉说,和母亲说,和儿女说,和朋友说,有些话和谁也不能说,只能积压在心中,发酵,膨胀,再发酵,再膨胀。此时,我的眼前空旷的只剩下一张白纸,留下了我凌乱不堪的脚印,猛回首那脚印却又残缺不全。
我多想把这一段段苦涩的经历留存下来,那时候,我的思想还没有产生要写作的念头。有一天,正赶上女儿和儿子都放假,他们一起到雇主家来看我,说起来真的从心眼儿里感激我的雇主,因为自己长时间加班加点的不回家,孩子在学校里的衣服需要清洗,雇主非常通情达理,让孩子们放假的时候就住在我这里。一六年夏天的一个礼拜天,女儿把一个自己用过的旧手机拿回来送给了我,并且为我注册了一个微信账号,这时候,我生平第一次接触了网络,但是,对于网络世界我的内心充满了神秘和好奇,也充满了无尽的诱惑,我不知道那里面的水有多深,波浪有多大,为什么会让一个好端端的人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女儿还教我怎样转发朋友圈,兴奋之余,急忙打电话联系到了自己的几位好朋友,把我能够上网的好消息一一告诉了她们,并且互加了微信号,我们在网路上互道欣喜,彼此之间久别重逢,看着对方熟悉的面容却不能相拥,这就是网络与现实的区别。
从此之后,我便不厌其烦地玩起了微信,和一个学习非常优秀的同学开始侃侃而谈,你还别说,聊天栏里一上手就显示出了我独特的语言优势,这也源于少年时期自己的一个发小。那时候,我们的语言表达方式趋于老百姓所说的咬文嚼字的那种,特别是到了上学的必经之路,散发着一路花香的槐树林,这是彻彻底底属于我们的天地,两个少年在这里尽情描摹自己的人生画卷,我畅想着某一天能从枯燥的书本里走出来,在一本书里撰写积存在心中的故事,在书籍的封面上大大方方地写上自己的名字,能够抵达那个遥远而又充满期待的远方。
少年的梦只是个梦,它经不起阳光的直射和现实的烘烤,她在文学上就特别有天赋,后来考上了大学从此天各一方。
记得自己在家务农的时候,有一次回老家特意去看望她,她饶有兴趣地让我欣赏一下她创作的散文,鼠标滑动,一行行隽永,灵动,意境优美的华篇在我的眼前呈现,让我对这位少年的挚友不禁肃然起敬。说真的,那一刻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一篇篇带着灵气的文章是出自朋友之手,因为当年她出外求学之时,我们的文笔不相上下,我的理科成绩无法与她相提并论,但是文科我肯定和她有一拼。可是现在,在我眼前的朋友依然是那一张熟悉的笑脸,并且问我是否也在写作,我摇了摇头苦笑一声。那时候,突然觉得我们之间产生了一种距离,她的学识渊博让我感到是那样的高不可攀,又是那样的可望而不可即。
曾几何时,在槐树飘香的季节一起吟诗作对的玩伴,二十载的离别又重逢竟然相差千里,看人家不但满腹锦绣而且才思敏捷,视野宽阔,而自己终日在土地上爬来爬去,在茶米油盐里煎熬,竟然变得胸无点墨,大脑空空,几乎一个词语都想不来了,她现在的举止和言谈都与过去迥然不同,只是我们之间友谊的分量还没有减轻,那一刻我的心里得到了少许的安慰。
这件事情对我内心的触动很大,原来以为写作只是我们少年时代狂热的梦,时隔多年,却被儿时的伙伴捷足先登。而我还在那个梦的漩涡里打转,贫穷的生活让我已经没有了最初的激情和畅想,兴趣和热爱已经荡然无存。朋友说,她的这些文字只是偶尔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想,真的不值一提,而那一行行被她轻描淡写的漂亮文章却在我的心海一石激起千重浪,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弥漫在心头。
一个人的开悟是需要时间的,那个时候让我写东西几乎是不可能的。时隔多年,当自己被生活所迫离开家乡,见到了外面的大千世界,思想不再被土地束缚,虽然遍尝了人情冷暖,也看惯了世态炎凉,但是眼界却为之洞开。
接着和几位同学建立了四个人的微信群,群里都是当初最要好的而且在学习上拔尖儿的同学,其中也包括那位写作很优秀的同学。有一次她问我为什么要在朋友圈转发别人的东西,我大惑不解?她说,你应该自己写一写感想,感悟什么的,包括你从前写的诗歌,在那里留下自己真实的足记将更有意义。同学的一句话点拔了我,于是,脑海里开始萌生了写点东西的念头,也开始产生了读书的热情,在忙完了工作之余开始用读书来充实自己,一旦畅游在书海里,顿时有一种鱼入江河,鸟儿入森林的快意和舒畅,那种少年时代秉烛夜读的情景再一次出现,大脑开始出现一些斑斓的画面,思维在闪烁,心底产生出跳跃的火花。
有了这种莫名的冲动,忧郁的天空一下子变得明亮而湛蓝,我第一次按动字幕上的拼音字母,在朋友圈发文写下了自己的感想,并开始学习着写一些浅显而通俗的分行文字,那时候我兴冲冲的管它叫诗歌。
记得上初中的时候,一首余光中的《乡愁》,将我带到了那个忧伤的梦境,也仿佛感触到了诗人对故乡刻骨铭心的思念。语言的魅力让我百感交集,心潮起伏。从那一刻起,我对诗歌有了一种莫名的陶醉。一次上语文课的时候,老师拿出来我的作业本,把我的一篇小短文《清晨》,在班级里当做范文来读,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我  就是班主任老师的这几句赞扬,为我平静的心空打开一扇光明的窗口,让我与文学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多年以后,当订阅号里面的文章和诗歌,再一次进入了我的视野,从前对于诗歌的爱恋重新被点燃,我像一个在黑暗中走夜路的人,突然感觉见到了光明。当我忙完了手里的活计,当我在寂静的夜里想念家乡和亲人,当我被生活的锁链羁绊,诗歌成了我精神上最好的寄托。一遍一遍的徜徉在电子书海,它填补了我灵魂的空虚,拓宽了我思想的视野,陪伴我走出了生命的沼泽,让我贫乏的人生,有了一种追求和信念,为我打开了生活的枷锁,挣脱了一切的束缚,又一次回归了精神世界的乐园。
经过一位好友的引荐,我还结识了盘锦作协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他把我领到了盘锦市艺术馆,那天下午,天空阴雨连绵,我们顶风冒雨,一起来到了市艺术馆大讲堂,来听盘锦市非常有名望的文学诗评家,诗人的讲座,关于诗歌的体裁,诗歌的形式以及诗人的风骨,他讲到打工诗人郑小琼,讲到余秀华那首一夜成名的诗歌,让我真正了解了一首诗的意境。从开始摸索着写作到现在,没有真正听过一堂讲座,更别说是关于诗歌的课程,这次让我感到特别荣幸。为了这些,我忘记了一场春雨所带来的不便,泥泞的路面上,风夹杂着雨迎面袭来,把我手里拿着的雨伞,吹的朝后背了过去,让人淬不及防,雨水打湿了衣服和鞋子,这些都令我无怨无悔。
是一场初夏的小雨把我领到了市艺术馆,让思想和灵魂安静下来,从一个章节到另一个章节,时间如地上的流水,无声无息的流过了一个下午的时光,让一个爱好诗歌的我听得如醉如痴。一个诗人将平生所学,关于诗歌写作的精髓和要点,传授给了生活在盘锦大地上的诗歌爱好者们,也传授给了我。
通过不断的读书与学习,让我在写作的道路上成长起来,诗歌不再是文字的分行,它融入了一个人的思想和灵魂,成了我精神世界的一道营养大餐,让我的内心变得无比柔韧和富有。
世界上的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你的生活圈子发生了改变,你接触的人和事物已走出了那个狭小的空间,眼界和思想越来越开阔,内心的门窗也随之打开,阳光就会照耀进你的心房,生活也跟着走出忧郁而多雨的季节,变得豁然开朗,人生也登上了又一个阶梯。
读书可以让一个久居他乡的人,在独对明月的夜晚,把一行行思乡的诗句吟咏。孟德斯鸠说过:“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在举目无亲的城市,在贫富悬殊的高档豪宅,身边刮过的风都带着戏谑的嘲讽,我们没有能力改变这一切,但我们不会向命运低头。
因为爱上了阅读,所以远离了一些俗世的纠缠,和一些无谓的烦恼。因为爱上了阅读,它让自己顺境不喜,逆境无畏。命运的坎坷与生活的荆棘,是一个人的逆海行舟,即使海浪袭来,汹涌而澎湃,心中有了一座永恒的灯塔,不惧风雨与雷电,再大的挫折与磨难,也会使一艘航船抵达彼岸。
少年时代做过出书的梦想,向往着在未来的某一天,书的海洋里里也有自己的一本小说或者是诗集,封面上工工整整地打印上自己的名字,那样才不虚度此生。
但是,那些五色斑斓的梦随着岁月的水流越流越远,这个梦却没有随着时光的飞逝而淡化,反而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执着,也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信念吧。
我从事家政行业十年之久,为了供两个孩子上大学,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我放弃了守家在地的农村生活,投身到了打工一族的行列,经过了无数次的奔波和劳碌,也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和苦楚,我在雇主家里照顾孩子,伺候老人,收拾卫生,也曾得到过雇主家的一致好评。干完这些繁琐的家务,把余下的时间全部用来阅读,在书籍里我懂得了许多深刻的道理,人生是一种耕耘的过程,无论一个人多么渺小,但他的灵魂不应该卑微,更不应该随波浊流,一生都庸庸碌碌。我不想做这样的人,我要做一个在平凡生活中有尊严的人,底层人也有他的精神追求,也有思想和觉悟,也有一颗高贵的灵魂。
受到知识的熏陶和启迪,我毅然拿起了手中的笔,开始描绘自己崭新的人生,经过持之以恒的写作学习和积累,我有了充足的信心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写作之路。历练和阅历是一个人最丰富的精神食粮,也是一个写作者巨大的知识宝藏,这种财富是无价的,只有它才能让作者的笔下多姿多彩,才能让读者感到焕然一新,百读不厌。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是渺小的,如同浩渺的宇宙中一个匆匆划过的流星,也像波涛翻卷的大海里一颗不起眼的浪花,但是,在时间的苍穹我们终究出现过一次,在无垠的瞬间,闪烁是自己澎湃的生命力所发出的最耀眼的光芒,那束光足可以照亮自己浅薄而深情的人生苦旅。
无论黑夜黎明,无论春秋冬夏,自从走上这条写作之路,我从没有停止过手中的笔,五年的写作生涯在我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屈指可数,但是,它却改变了我生命的航向,一个从泥泞的沼泽中走出来的女人,用手中的笔把自己的前半生打印成书,复制成册,这对于渺小的我来说是一个奇迹。
经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耐心整理,我从大量的诗歌汇总中精心挑选出来近四百首,字数将近十万字,这个数字初始把自己吓了一跳,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在五年的时间里,竟然字斟句酌地在手机的键盘上敲击出这么多诗歌文字,古语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男儿能读书,女儿也一样会自强,它终没有辜负我的三更灯火。
诗歌让我重新点燃了生活的激情,也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了别样的魅力色彩。无论我的诗歌多么愚拙而稚嫩,但它给予我的力量却是无穷无尽的,是诗歌使我贫瘠的生活不再匮乏,它是我困惑时的良师,孤独时的益友,沉寂时的一首轻音乐,疲乏时的一盏咖啡,黑夜里的一盏明亮的灯火。
没有诗歌作为点缀,我的生命迄今为止将是一片空白。我认为诗是一种有灵性的物质,它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支柱,它还具备一双神奇的手,能够把控和操纵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喜乐哀愁皆汇聚于此。一首诗能够让自己不计前嫌,也可以让你忘却诸多烦恼,身体也会随着诗歌落地而顿觉轻盈,心情也会跟着诗意飞腾而变得神清气爽,在我的心里感觉诗歌无所不能。
我的诗里无数次写到亲情,写到父母,写友谊,写乡愁,写打工者,写落难之人,写着写着自己就落下了眼泪,写着写着就进去了角色,把自己给写进去了。我用诗歌发出呐喊,我也用诗歌进行叩问,可是有时,觉得自己的声音是那样的微弱而无助,有时却把自己的五脏六腑震荡的生疼。
诗歌拯救了我,我也想用诗歌来拯救像我一样的人,让他们能够脱离苦难,从无形的铁栅栏里走出来,走进充满阳光的世界里,不惧怕,不萎靡,不颓废,做一个拿的起,放的下的人,否则尘埃都会把人压死。
如果有一条路一直延伸至远方,那一定是写作之路,没有谁能够遏止住奔腾的江水,也没有谁能够覆盖住山峰的挺拔和巍峨。希望在以后的岁月里,作为一个普通的文学爱好者,我还要继续努力,在劳动中寻找到生活的真谛。
 
王桂芹,网名雨荷,1967年生,辽宁省盘锦市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传记文学协会会员,盘锦市作家协会会员。诗歌荣获北京市怀柔杯《长城组歌》三等奖。荣获第四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二等奖。有诗歌入选《猛犸象诗刊》《长江诗歌》等刊物上,散文作品曾发表在各个省市报刊杂志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