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俯仰千年 青绿依旧(上)

 丘山三也君 2022-02-16

虎年春晚,众多让大家记忆深刻的节目中,《只此青绿》肯定要算之一。节目刚结束,朋友圈就刷了屏。那舞者的绚烂身姿,那如诗如幻的舞台场景让所有人惊艳。《只此青绿》的原型是北宋的长卷《千里江山图》。上一次《千里江山图》被刷爆朋友圈是在2017年。当时它在故宫展出,许多人顶着烈日排了好几个小时的队伍,就为了亲眼目睹它的真容。这幅画到底有什么魔力?它为什么能让世世代代的艺术爱好者为之疯狂,为什么在千年以后的今天仍旧能唤起共鸣,让大家为它激动不已?今天我们就带大家走一趟千年的穿越之旅,我们回到过去再来画一遍这幅千古佳作。

《千里江山图》是在一整幅绢上绘制的青绿山水,高50公分,差不多是三拃这么高,长却有足足12米(图1)。在这么长的尺幅上,王希孟画了一段连绵不绝的山水风景。但这千里江山画的是什么地方呢,真的是北宋绵延千里的江山,还是只是王希孟自己想象出来的山河?

图片
图片
图片

曾经人们一直认为王希孟画的是想象中的山水,而近年故宫研究员余辉先生运用现代卫星地图对比的方法,找到了了画中现实中的地点。首先,我们看到,在画的中间部位,比较显眼地有一座主峰以及附近相连的山脉,它周围是一片很宽的湖水。在北宋的疆域中,与这一块景致非常一致的是庐山鄱阳湖的地形。庐山是第四纪冰川的遗迹,两边有高耸的山峰,中间有峡谷,所以在《千里江山图》中多次出现两边的高峰中间夹着峡谷,这是庐山特有的自然景观,山脚的湿地,那就是鄱阳湖。

图片
《千里江山图》中屹立于沼泽湖泊中群山

在画面上,还描绘了很多船,其中有一种双轮脚踏船。这样的船,在唐宋时期主要集中在长江中游,鄱阳湖一带。

图片
            《千里江山图》中双轮脚踏船

画上还有一处比较显眼的地方,是一条双瀑布,在这双瀑布底下还有一条四叠瀑布。符合这个自然景观的地点是福建仙游的九鲤湖。

图片
《千里江山图》中双瀑布    
图片
福建仙游九鲤湖双瀑布

画面中部偏右我们还能看到一座长桥,在这座桥的上面有一处十字廊。著名的古建筑专家傅熹年先生就曾亲自考证,他认为这座桥应该是苏州的长桥(又名宝带桥)。长桥长两百多米,最早在宋代的时候是木头做的,后来到了元代才改成石头,王希孟画的很可能就是这座桥。

图片
《千里江山图》中长桥

          然而这三个地方相隔千里,王希孟是怎么把它们画到一起去了呢?对此,余辉推测,王希孟英年早逝,不太可能有时间到处游历,这应该是他从家乡进入开封的路上所看到的景色。当时,当朝的丞相蔡京也是福建仙游人,王希孟很可能是他家乡的小孩,因为画画有天赋,被他举荐进京画画的。那么,当时进京的路线,很可能是从家乡仙游出发,经过南昌去开封。途中游历庐山,过九江,到九江可以坐大船,顺江而下经过润州再换船,润州离苏州较近,画中的苏州长桥如果不曾亲眼所见是画不出来的,由此推断他当时绕道见到了苏州长桥,最后乘坐运河船一直到开封。

我们知道宋徽宗为了提高翰林图画院和翰林书院的艺术功力建立了画学。“画学”建于1104年,招收的学生名为生徒,分为“士流”与“杂流”,名额为30人。士流文化程度较高,杂流文化程度较低。北宋时有专门为小孩设立的一套考试机制,称为神童制。被选拔上的小孩考中后可以设进士出身,到了当官的年纪便可直接授予官位。北宋后期,徽宗将绘画纳入神童制,在宰相蔡京的发掘下,当时未满十岁的王希孟通过重重考试,于1107年入画学。王希孟属于生徒中的士流,他在这里需要用三年的时间学习诗词、绘画。然而,画学三年结业后,王希孟并没有直接进入书画院,而是被分配到了文书库整理档案。在那段时间,王希孟经常用大幅白纸来作信息记录,长年累月下,他锻炼出了在大尺幅画布上的控制和排布能力,加上他的记忆,王希孟在日后靠着自己的天才把沿途的几千里河山都画了下来。

    此后,徽宗“知其性可教”,所以 “亲授其法“,“不逾半岁”,王希孟完成《千里江山图》,献给徽宗。

到这里,我们带着大家把《千里江山图》上的地点都走了一遍,在下篇,我们带大家穿越千年,跟着王希孟,把《千里江山图》再画一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