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科知识 |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

 步步清莲书屋 2019-07-09


《千里江山图》,中国十大名画之一。

由北宋的天才画家王希孟创作,

关于这幅名画

你了解多少?

王希孟是谁?


政和三年闰四月一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为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蔡京《千里江山图》题跋

这是蔡相为《千里江山图》所作题跋,可别小看这段文字,区区百余字,几乎是唯一对这位天才画家王希孟的记载了。

而画家王希孟的姓氏,还是在清初《论画绝句》中才考证出的。

王希孟其人,十三岁在朝廷御设的画学公费学画。学了三年后,并未考入翰林院。而是被分配到了另一个公务员岗位——文书库,干起了与所学完全不搭的工作。

日复一日的整理文件,这就是天才画家的现实生活,月俸也就是一千个铜钱(一贯)来许,在当时也就算是个最低保障这个金额。

你以为这是一个天才画家的逆袭故事?

为了绘画省吃俭用?

非也非也。

并非是开挂的人生,可能只是为人利用

据考,经过蔡相引荐,本来已经远离画坛的画家王希孟,有机会到御前献画,而且屡献屡败,得到了“未甚工”的评价。

不过好在徽宗看其有些才能,竟亲自授画。要知道,得徽宗传授绘画技法的似乎只有两人,另一个是徽宗最宠爱的儿子赵楷。

师出有名后短短半年的时间,十七岁的年轻画家就完成了《千里江山图》的巨制,次年经装裱后呈给徽宗赏玩,后赐给了蔡京。

而完成这幅巨制后的两三年左右,王希孟就死了。

可能是“慧极必伤”,可能是“赶工所累”,王希孟带着他的天赋和与徽宗蔡相纷杂的关系离去了。

当年蔡相为何引荐这位年轻的画匠,徽宗又是否真的因为其聪慧而指点一二,王希孟到底为何早早逝世,这些都只能靠后人猜测了。

这幅宋画体现了什么审美趣味?

除了画家隐秘的生平过往外,要想欣赏这幅画,我们还需要知道当时的绘画背景。

宋徽宗想要建立一种新的审美意识——“丰亨豫大”,它来自于《易经》,宋徽宗在蔡京的蛊惑之下为这件事情做准备,蔡京曲解了“丰亨豫大”这四个字,这四个字在《易经》里原本的意思是:天下富足,百姓安定,君王可以在这个时间内为老百姓做一些事情,比如修路、挖渠、植树等等。

宋徽宗要求画家用色彩表现出富丽、华贵之意,但当时的许多文人画家并不喜欢这种风格。徽宗希望凭借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在解决宫廷山水画设色问题的同时,也建立起这种“丰亨豫大”的审美意识。

认识这四个字,就可以看懂这幅画了。

丰亨豫大,成语,典出《周易注疏》卷六<丰>、《周易》卷二<豫>。《易·丰》:“丰亨。王假之。”又《豫》:“豫大有得,志大行也。”本谓富饶安乐的太平景象。后多指好大喜功,奢侈挥霍。

《千里江山图》就是徽宗“丰亨豫大”审美观在山水画中的完整体现。雄伟壮观的山脉与苍茫的水势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思绪无限的太平世界。

怎么欣赏《千里江山图》卷?


这幅画按照布局可以分为七段,画七组群山,长短不一。可以把这几段比喻成一曲交响乐,大致结构是,

第一段山峰比较低矮,像小丘陵;

第二段,山峰慢慢的高耸起来;

第三段,山峰越来越高,

第四段是山外整体的气势;

第五段是高耸着的山峰,

这个高峰应该是庐山最高的山峰汉阳峰;

第六段,慢慢变得平缓;

第七段结束的时候,给了一个“非常强劲的音符”。

画中的青绿色来自于真实的自然山川,

下过雨后的庐山,

近处的山是绿色的,远处的山是青色的。

远处的山呈现出青色是空气的缘故,所以越远的颜色越青,到近处则是翠绿的颜色。

青绿两种颜色是王希孟从自然景观之中观察概括提取出来的,但具体运用在绘画上不能过于机械,青绿两色可以交织重叠。

推测这幅画中的风景在庐山还有一个理论依据,这幅画里面表现有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的诗意,古代称鄱阳湖为彭蠡湖。

彭蠡湖中望庐山

孟浩然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黯黮容霁色,峥嵘当曙空。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匡阜即庐山的暗连峰。

“瀑布喷成虹”,画面所有的瀑布都呈现彩虹的弧线,颜色是五颜六色的,有意识的染成了彩虹的颜色,下过雨之后,空气中有雾,把弧线像彩虹那样勾出。

“渺漫平湖中”,苍茫一片,还有沼泽。

“寄言岩栖者”,是岩石底下居住的人家。

“挂席候明发”,雨过之后,出现了曙光的颜色,画中的船把船帆升起,等待天亮出发,南方船帆是用竹席做的,所以叫挂席候明发。

《千里江山图》命名

画在绢上的画是不允许出错的,这需要很深的功夫,在这幅画中并未出现大的绘制错误的地方,可见王希孟画功之深,也体现了他对所绘场景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观察。

在宋朝,有颜色的山水画通常被称为“设色山水”或“著色山水”,因而《千里江山图》最初的名字很可能是“设色山水”或“著色山水”。

宋朝的时候没有“青绿山水”这种说法。

这幅画递藏到清初梁清标时,其藏品中的大多数流入清宫,其中包括《千里江山图》卷,梁清标在重裱时题上外签:“千里江山图”,乾隆皇帝称之为“江山千里望无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