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无疑是忙碌生活中最好的调节剂,从古至今未曾改变,那么古人是怎么放假的? 西汉初期《汉律》记载“吏五日得一休沐”,即连续工作五天可以放一天假。汉代官员除了日常休息,每年冬至、夏至也会各放五天假,至于丧假和探亲假,则要根据距离远近定天数,遇到特殊假日如皇帝诞辰则放假三天,这样的休假制度一直延续到隋唐。唐朝永徽三年,国事繁忙,于是唐朝官员的法定假日由汉代五日一休沐改为十日一休沐,俗称旬休。虽然工作日延长了,但唐朝特殊节假日开始增多,一年之中大约有53个节庆假日。春节、冬至、清明各休一个黄金周,中秋、夏至分别休三天,元宵节、中元节、盂兰盆节、端午节、重阳节要放一天假,像皇帝皇后的生日就更不用说了。而且唐朝的休假制度特也十分人性化,儿子及冠礼放假三天,子女婚事放假九天,亲戚结婚也会放假,至于丧假制度也十分完备,父母丧事朝廷强制离职三年为父母尽孝。《文昌杂录》记载,官吏休假,元旦、寒食、冬至各七日,上元、夏至、中元各三日,立春、清明各一日,每月例假三日,岁共六十八日。不仅如此,宋朝还发明了因地制宜的放假制度,如果父母住三千里外,每隔三年有三十天省亲假,在五百里外,每隔五年有十五天省亲假,一年算下来宋朝官员平均能休一百天左右。到了元代,除了旬休制度得以保留外,大部分假期都被取消了,原来的大长假、小长假都被缩减至一天或两天,全年假期只有16天。在假期面前明代官员也很惨,每年只有18天法定假期,可能因为国家初创,开国皇帝朱元璋不敢懈怠,所以发疯似的夜以继日不停工作。清朝的休假制度,前期基本沿袭了明朝的休假制度,后来朝廷把常规休假和元旦、冬至元宵三节的假日合并到一起,发明了一个叫“封印”的休假制度。清朝的“封印”为期一个月,但是哪一天开始放假、哪一天开始上班则由钦天监计算,不同年份天数不一样,除此之外不再设有其他假日了,到了鸦片战争以后,开始以西方的星期天作为公休日。看过了古人的休假制度,你觉得谁更幸福?无论如何,好好享受即将到来的假期吧,祝大家新春大吉! 以上内容来自于芥末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