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这 6 个维度「识人断事」,投资人会筛掉 99% 的项目丨英诺天使李竹独家

 京鲁老宋 2022-02-16

Image

未来十年,将是早期投资的钻石十年。

专注于当下,「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是冲过激流险滩的好办法。

Image

在沙丘投研院课堂上,李竹导师分享了课题「基金治理与团队打造」。李竹导师提到,任何一个基金成立时,都要考虑清楚自己的定位,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尤其是在当今大环境下,一定要专注,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长期持续并且心无旁骛的做下去,坚持十年二十年,你的基金一定是一支非常优秀的基金。

Image

早期基金的团队打造与能力培养


早期投资和 VC/PE 在团队打造和能力培养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

人才发现:行业认知比投资经验更重要

关于找人,VC/PE 一般都是直接招有投资经验的人。但是对于早期基金而言,往往更注重学习能力。这些人不一定有投资经验,但是学习能力比较强,同时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行业认知。当他看到一些创新时,能够理解这个东西在整个产业链上是值得投资的、是有价值的,他对行业的认知可能比投资经验更重要。

另外,VC 会分很多组看各种方向,比如医疗组、消费组、科技组等等。当碰到一个项目的时候,他们会调动这些组的力量来看。比如种子基金什么都看,当他们在有些专业上把不准的时候,就会请教其他专业组的同事。

但对于我们这样的早期基金,每个合伙人、投资总监重点就看两个方向,你必须对这两个方向有充分了解。在这种情况下,你的判断效率要比 VC 更高。

所以,作为早期投资人,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跟创业者谈判沟通能力就变得更加重要。

人才培养:基金管理要以人为核心

我们做基金管理时,会跟 LP 签协议,协议里面约定的所有东西,其实就是合伙人的经历,比如这些合伙人过去有没有投出一些好项目,有没有好业绩等等。

现在也有人说要基金上市的,但是我认为基金的整个模式就决定了上市的意义不大,因为它主要就靠这几个合伙人和工作团队。

随着时代的变化,投资风向也在不断变化,这个团队能不能抓住这些风口,投出更多的独角兽,这个持续性跟企业经营的持续性是不一样的。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层面去培养和留住人才:

1. 激励机制

目前,中国有一万多家基金管理机构,但是美国只有几百家,它也是经过过去 30 年大浪淘沙淘出来的。其实,中国 GP 也就需要几百家,所以现在国内 GP 是过剩的。

中国和美国在 VC/PE 阶段的体量相当,但是在 VC 第一轮进来之前的这些投资,美国的体量大概是中国的 7~8 倍。这个差距相当大,大概未来 10~15 年,国内 GP 会逐渐减少,只有那些真正投得好的、能够不断进取的机构才会活下来。假如你们要去看一个基金,看它的分配机制就知道这个基金有没有活力了。

我们要鼓励团队工作,就要把绝大部分的激励给到投资团队。假如被投公司要上市,基金分享的其实就是 carry(收益分成)和管理费这两部分。


我们会把 carry 的 70% 拿出来分配给投资团队,包括合伙人、投资总监、投资经理,只要你做了 deal sourcing,只要你发现了项目,我们的基金投了,你都可以参与 carry 的分配。

Image

来源/ pexels.com

2. 晋升机制

从投资经理升到投资总监、升到 VP、升到执行董事,分别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条件,我们内部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文件。所以,你能不能得到晋升,自己就能判断。

3. 打造学习型组织

作为早期基金,我们的认知一定要比 VC 早才有价值,所以整个组织必须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在英诺,我们会创造一系列的机制,把整个团队变成一个学习型的团队。

比如,我们每个月都有行研分享。我们是全员做行研的,会把整个行业的链条扫描一遍,发现哪个点是最有价值的,再在这个点上去找创业公司。我们可能研究得没有 VC 那么深,但是一定比他们广。

作为早期投资机构,如果你的认知和 VC 差不多,那你投不到好项目,因为 VC 钱比你多,抗风险能力更强。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早期投资就是做价值发现者。一定是我们先发现了这个东西的价值,打出一个时间差,才可能投到好项目。

另外,我们还要向创业者学习。我们投完一些企业以后,这些头部的企业会成为我们的顾问。我们会频繁地去跟创业者交流,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


当你跟很多创业者聊过之后,你会更了解行业。即使你没有投他,你也知道这个人为什么不能投。

Image

来源/ pexels.com

4. 「开枪」的机会

作为投资人,最重要的是有「开枪」的机会。你投了这个项目,肯定会去关注它,观察这个项目在发展过程中顺利或不顺利的地方。这就跟我们做二级市场一样,往往你买了一个公司的一点股票,你就会关注这个行业,慢慢的你对这个行业的了解就变多了。

任何一个基金在管理机制上,都会体现出来这些合伙人对于团队的看法。

我们很反对「贵族式」的投资方式,就是合伙人等着投资总监或者 FA 推一些项目过来,然后来判断行还是不行。早期基金的合伙人只有在第一线才能接触到更多的项目,进而从跟项目的交谈当中了解这个行业的发展。

Image

在基金管理中,如何做好风控?


基金管理,规范性是非常重要的。

风控就相当于一个看门人,帮你做好各项把关。任何一个基金在运营的时候,风控从开始接触项目到尽调、到谈合同、到最后投决,在整个过程中都会发挥作用。

Image

李竹导师在沙丘投研院为学员分享

那么,如何做好风控?

做好投前尽调和合同把关

早期投资机构在链条上是非常短的,决策是非常快的。我们内部投委会只有 3~4 个人,如果有两个人同意投资这个项目,就可以投了。

虽然决策很快,但要在很短的时间里决定投一个人,对这个人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早期项目基本上没有销售收入,但是在尽调的过程中,你会了解到创始人的能力、契约精神以及分享精神等等。

我们要求合伙人跟创始人的相处时间不少于 100 个小时。工夫在诗外,我们和创始人的相处未必只谈投资的事情,也可以一起看看球赛、爬爬山、吃个饭等等,从多个场景去观察这个创始人。

还有就是合同要把关。我们虽然是早期基金,整个条款对创业者非常友好,但是有一些基础性的条款不能让。

培养创业者的契约精神

任何一个创业者,如果不是说话算话的人,就算项目再好,你也不能去投。如果你投资了他,即使公司赚了钱,也跟你没什么关系,他会有 1000 种方法让你赚不到钱。

我们投资一个项目,要想到后面的投资人会怎么看这个创业者。

有一次我跟高盛一个负责人交流,我问他们,在后期看项目时,最重要的是看什么?他们说还是看人,看创业者能不能扛得住大钱。就是当投资人给创业者 1 亿、2 亿美金的时候,创业者能不能善用这笔钱去把这件事做好。

作为早期投资人,我们要以终为始,要想到投了这个公司,当公司估值涨到 5 亿美金、10 亿美金的时候,后面的投资人会给他钱吗?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你就给他钱;如果你对创业者能不能扛住这种大钱,内心不确定,那就别投了。

任何一个公司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一定是创始人有足够大的格局。

自建信息系统,支持风控全流程

我们现在已经投了超过 500 家企业,怎么管理

我们现在建了一个强大的信息系统来支持风控的全流程。


我们所有的这些项目都在系统里,我们系统每个季度都会更新,我们的投资总监、合伙人把项目的业务进展、融资的情况全部都更新在这个系统里面,每个季度的评级是怎么样的,每个项目我们大概准备什么时候退出。

对第三方机构需要数据报告,系统可以直接输出一些结果。更关键的是我们每个季度给 LP 报告,如果 LP 想看看每个项目的情况,到基金来打开信息系统,输入一些关键词,就能看到我们投的相应项目的情况。

Image

来源/ pexels.com


Image

只有 <1% 的项目符合立项标准


对于早期投资人而言,面对一大推商业计划书,如何对项目进行筛选?立项标准是什么?

我们以科技类项目为例:

看事:先进性,持续性,成长性

1. 先进性

就是创始团队在行业内有没有上万小时的积累,这件事情有没有壁垒稀缺性,在国内大概什么样的人能做这件事,如果产品开始上市卖了,它的毛利率会是多少。

一般来说,企业的毛利率至少是 60%,才算是有一定的稀缺性和先进性。你从这家企业正在卖的产品以及未来谁来买单,就可以判断出来它在整个产业链上的价值以及议价能力;你从账期就能看得出来,是别人掐着他还是求着他。

2. 持续性

未来五年内,市场上会不会有一些替代方案能够替换他现在的产品。

清华大学每年有几百个成果转化,但是只有一小部分能拿到投资人的投资,相当一部分成果就是因为不满足持续性。

3. 成长性

一般来说,一个创业公司只有在一个增长的市场中,并且以超过市场的增长率来发展,才有价值。

如果市场每年增长10%,这个公司每年要增长 100%,那么这样的公司当然有价值;如果市场本身是在下滑的,你投一家公司,螺蛳壳里做道场,这家公司也不会有太大的发展和回报。

所以,从先进性、持续性、成长性对所有的科技项目进行判断,90% 的项目就筛掉了。

Image

来源/ pexels.com

看人:格局,学习能力,找人能力

我们一直认为优秀的创始人是稀有资产,真正能创业成功的人大概万分之一都不到。

那么能赚大钱的创业者,有什么样的特点?我们结合投过的项目,总结了三点:

1. 格局

创业者对所在行业的视野前瞻性如何,以及有没有契约精神分享精神

所谓前瞻性,就是他能不能看得比别人更远一点,看到了一些其他人没有看到的东西。

而判断他是否具有分享精神,可以看他对于股权的分配。如果他自己占了 95% 的股权,只有 5% 留给其他人,这种人肯定不能投。他对自己的搭档都非常吝啬,对于投资人同样不愿意分享。

2. 学习能力

创始人在创业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可能刚开始想做的是 A,等到做成的时候变成了 B,从 A 到 B 的过程中,需要创始人具备极强的学习能力。

3. 找人的能力

事情都是人干出来的。当我们看到一个创业公司一轮接一轮融资的时候,其核心是他的团队在不断的进化和完善,有很多新人加进来。

任何一个企业融资完成以后,最重要的就是找人,而不是你自己去干这些事。你一个人能量能有多大?你一定是要找在某个方面能力比你强的人来加入公司。

以上,从判断人的维度,我们又筛掉了 90% 的项目。

看事筛选出的 10% × 看人筛选出的 10% = 1%,只有 1% 的项目符合我们的立项标准——实际上,这个比例可能会更低。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