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些网上的资料,大都是转来转去,人云亦云,没有什么新意,而且所持观点根本就站不住脚,什么看样式、看字体、看内堂,全是瞎扯。更有大嘴巴人,不知道他对世界上的事情知道多少,口出狂言,如: 1、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世上只有三件,分别藏于北京颐和园博物馆、扬州博物馆和法国吉美博物馆,那么你何以知道在其他国家的私人藏家手里就没有? 2、元青花龙纹盘口瓶,世界上只有一对藏于英国大维德博物馆,我还是要问,你怎么知道就这一对?!真实井底之蛙,世界之大,你知道的不过是九牛一毛。 你知道从元、明到清朝,外国人从中国购买了多少瓷器?又掠夺了多少?博物馆里的和民间藏家相比,仅仅是冰山一角,故宫博物馆有几件元青花?又有几件大明成化之前的青花瓷器? 我在美国收藏家协会,有幸接触了纽约州、康州、加州、新泽西州、滨州、马里兰州几个位大藏家,看到他们的藏馆里有很多博物馆里没有的宋元明清高端精品瓷器。有的是您根本就看不到的。好了,不说这些了,还是说一说宣德炉吧。 对宣炉的鉴定,很多人就是要把简单事情复杂化,好像只有这样才能显示你有学问!宣德炉存世量很少,但不能说没有,关键是你要知道宣德炉长什么样! 对于宣炉,抓住四个要点,一看便知: 一、皮色与质地是宣德炉所独有的特色 宣德铜炉名冠天下,所以后世多有仿制,但是无论怎么仿,它的颜色、铜质都与真正的宣德炉相差甚远。仿制品中也有与真宣相媲美的精品之炉,尤其是宣德五年吴邦佐所仿制的宣炉可以乱真,因为吴邦佐是宣德时期的工部侍郎,曾负责宣德炉的铸造,对宣德炉了如指掌,但只能仿其型,无法仿其色,因为宣德炉用炉风磨铜而铸,其皮色是自然形成的本色。 关于风磨铜赵汝珍大师在《古玩指南》中的见解是宣德四年就用尽,所以就封炉了,后世很多仿制品,因铜料不是风磨铜(风磨铜是贡铜,普通人无法得到),制成品缺乏宣德炉应用的色泽,只能采用卤液浸色,着过色的炉虽然美观,但与宣炉本色色质相比差距悬殊。 宣德炉的关键在于皮色,如果皮色不对那就是仿制无疑。关于宣炉本色《宣炉博论》上所说:“凡宣炉本色有三种流金:仙桃色(藏经纸色)、秋葵花色(褐色)、栗壳色。”这个论点对宣炉的本色有了一个很准确的定性。 宣德炉是用风磨铜经6炼到12炼之后,颜色为紫红色,虽然添加了金银等材料,但比例适度,对制成品的色质改变不大,而仿品在铸炉中不是把金溶入铜料中,而是把金材料用洒金﹑鎏金﹑错金﹑割金等工艺装饰在炉表面,这只能达到美观的效果,而达不到真正的宣炉之色。 宣德炉的表面经过长时间的氧化,形成栗红色的氧化层,这一基本色,这就是判别真假宣德炉第一关键。宣德炉原料在冶炼过程中,由于合金成份的不同,也会造成宣德炉材料颜色有些差异,也会导致这些铜合金表面的氧化层颜色的差异。但万变不离其中,真宣德炉的表面颜色(栗红色)是不会改变的。 ![]() 此炉秋葵花色(褐色 ) 高:9.2cm高 腹径:10cm宽 重:550克 口径:8cm 二、材质与比重是鉴别宣德炉的第二关键: 请看制作宣德炉的材料构成: 1、暹逻国(泰国)朝贡了3万多斤优质铜(风磨铜),宫廷再配以金银等贵金属溶铸而成。 2、当时皇宫失火大量金、银、铜器被溶化,宫廷用这些贵金属液铸造了宣德炉。 以上二种说法,不管用那一种说法都是说,做宣炉原料,它们有个共性就是铜中含有金银,这就是说真宣炉铜里含金银。即含有金银的铜和不含金银的铜在重量上差别很大。 重量就是材质,是鉴定宣德炉的重要一点,宣炉的比重在近似半圆球的炉型、炉壁厚度等同情况下,比重为:炉口径8厘米,重量大约在600克以上;炉口径12厘米的,重量大约在1000克以上;炉口径15厘米的,重量大约在1700克以上;炉口径18厘米的,重量大约在3000克以上。重量是宣炉不可缺少特征,仿制品可以通过增厚炉壁达到所需重量,但这一点很容易就能看出来。宣德炉的大小与比重是仿制炉无法做到的。 最经典的宣炉——蚰耳炉 蚰耳炉就型而言,是诸炉之冠,其朴素圆弧握把象征龙身,炉身的线条宛若半截葫芦般简洁利落,其沉稳大雅的造形,犹如维纳斯腰身般柔畅甘美,玲珑有致的曲线,令人久视而不生厌,故能成为宣德皇帝书房内御用之炉。 欣赏蚰耳宣炉就跟欣赏维纳斯雕像一样,会不会欣赏,得看您有无美感,美感强的人会觉得宣炉造形很美,欠缺美感的人觉得是破铜烂铁。后仿蚰耳炉炉壁上下没有变化厚度等同,内腔无纵深感(纵向、横向俱无),炉耳纤细,欠浑厚、缺古朴。 仙桃色(藏经纸色)高度:6.3 厘米 口径:11.5cm 净重:1000g 底宽:10cm、 三、用手弹听其声音和查看锈色是鉴别真假宣炉的第三关键。 含金银的铜和不含金银的铜声音是完全不同的,含金银的声音清翠悠扬、悦耳似玲,悠远而有起伏,妙不可言。不含金银的铜,其声音发闷、短促刺耳。所以,听其声音是鉴定真假宣炉大三关键。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就是真宣炉因含金银,永远不会生锈,有铜绿锈的香炉一定不是宣炉,因此,宣德炉千年不锈是鉴别真假很重要的一点。 由于高含金量使宣炉的化学稳定性得到极大提高,所以真宣炉没有铜锈。由于真宣炉表皮经过多次反复蒸熏,形成了独有的表面保护层,所以它永远光洁如新,没有普通铜炉常有的那种包浆皮壳现象。如果有铜锈,那一定不是宣炉。 四、底款, 底款虽然重要,但款式是极易仿制的,所以宣德炉的鉴别成了历史难点,真宣炉、假宣炉(后仿)的款完全雷同,而炉子的器形也几乎是一成不变的,要想真正认识真宣炉,只看底款是不行的,在底款书写正确的基础上,重点求证上速三点,才能真正鉴别真假宣德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