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延强医院孙崇林主任发给我一篇稿子,让我取个题目。我一看原题《又一位康复患者传来喜讯》。 这个题目以前似乎见过不少次,可仔细看文章的内容,这题目又没有任何问题,要想再创个更为合适的题目很难。为了避免题目重复,又没有更好的题目的情况下,我说,那就把题目中的“又”字去掉吧!虽然还是那个题目,去掉一个“又”字感觉清爽了很多。 以下是原文: 今日一位康复患者家属再传喜讯。2月7日上午,我在门诊时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孔带领一位病友前来就诊。他是莱州白血病患者王逸轩(化名)的父亲,当我主动问到孩子现状的时候,这位父亲愣了一下,激动的说的“几年没见,我戴着口罩你还能认出来,太让我感动了。孩子现在山东中医药大学,是本硕连读。感谢黄院长和你们各位医生的精心治疗。”语气中充满着感激之情。今天晚上回到家,这位父亲微信给我,让我与大家分享孩子的喜讯。我们为孩子的优秀点赞,祝愿她早日学有所成,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杏林新秀。 据了解,文中所说的患儿王逸轩(化名)因“反复发热半月”于2007年1月在当地医院经相关检查确诊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化疗缓解后转到淄博延强医院进行中医药治疗,经过连续4年多的中医治疗,顺利康复,并考入中医药大学。 说实话,每次看到像《又一位康复患者传来喜讯》这样的题目,我都会感觉现在作者掌握的词汇太少,然而,让自己取题目,却又很难。因为在淄博延强医院,像王逸轩(化名)这样的情况有很多,仅我掌握的白血病患儿康复后顺利考入大学的情况不下十例;因为受益于中医,对中医产生兴趣,康复后考入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工作的康复患者也有数例;康复后结婚生子的情况那就更多。真乃是:“杏林有传奇,延强故事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每例一报,那题目真是难取。 不过,经过多日思考,还是让我发现一个更为贴切的题目,把“又”换成“又双叒叕”。这是一个网络流行语,表示之前经常出现的某一事物再次出现,或经常发生的某一事件再次发生。大到“人民日报”公众平台,小到个人各类专业微信订阅号,这样的题目经常出现,以此说明成就之多、事迹之多、成果之多、故事之多……。 淄博延强医院患者康复的喜讯,几乎天天都有,把“又双叒叕”放到题目里,当之无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