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邮政博物馆——大津邮政津局旧址(省'市’保档案/天津篇)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为庆祝中国邮政百岁诞辰,发行了一套《中国邮政开办一百周年》的纪念邮票,全套4枚,分别选用了大清邮政津局旧址、北京邮务管理局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总局旧址、北京邮政枢纽的外景。事隔20年后,2016年在中国邮政开办120周年纪念日,中国邮政在全国公开发行《中国邮政开办一百二十周年》纪念邮票,也是一套4枚,而且首枚还是选用了大清邮政津局旧址。二十年间两登方寸,而且还是再居首位,虽然不能说是独一无二,但起码证明天津在中国近代邮政史上的重要性。 近代中国看天津,作为中国近代邮政的发祥地,天津在中国邮政史上写下了众多第一。中国第一个邮政代办机构、第一部邮政规章、第一条邮路、第一张邮政资费表、第一套邮票等都诞生在天津。 中国邮政的起源,在1866年的天津海关,当时的天津海关,被英国殖民者把持。清同治五年,清总理衙门委托赫德在海关总税务司衙门里设立邮政部,负责北京、天津、上海之间,官方和各国殖民者往来邮件的运递,但不对外开放。到1876年才正式收发民用信函,同年李鸿章下令各口岸军舰管带,军舰负责传递海关邮件,至此中国海关邮政正式在天津诞生,也是中国邮政的稚型。1878年,中国第一套大龙邮票在天津诞生,并在天津率先使用,从此拉开了中国邮票发行的序幕。经过几年的试用,中国邮政有了长足的发展,海关邮政改名这海关拨驷达局,原有的办公场地不敷使用,便在位于紫竹林大法国路兴建了一座新建筑,就是如今解放北路111号的大清邮政津局旧址,邮政遂在此安营扎寨。从此这里便成了天津乃至全国最早的邮局。 直到1896年,中国邮政在长达十八年的发展后,终于被清政府认可其价值,光绪帝亲自核准,将海关邮政改名为大清邮政,该建筑上“custmos post office”的门牌终于换上了“大清邮政津局”的牌匾,这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用中国文字书写的邮政局牌匾。 坐落于解放北路的大清邮政津局大楼,是一座带有地下室的二层砖木结构平顶楼房。青砖饰面,并配有砖雕,拱形门窗,窗间墙采用中国传统的砖雕技术雕刻上西洋的古典花饰,如毛茛草叶、甘菊花、珠饰等图案,还在建筑南端的转角处设有一座八角楼。整座建筑既有中国古建筑的神韵,又有西方古罗马建筑的风采,堪称欧洲古典主义与中国传统艺术的完美结合,是中西合璧之典范。 如今大清邮政津局大楼开辟为“天津邮政博物馆”,分“序厅”、“邮驿与其他通信组织厅”、“邮政厅”、“集邮厅”四大展厅,通过文字、实物、照片、塑像等展示方式,详细介绍了古邮驿时期、近代邮政创办时期、大清邮政时期、中华邮政时期、人民邮政时期五个阶段,天津邮政百余年的历史变迁,展示了邮政行业独特的文化魅力。 曾为清朝时期中国的邮政心脏、全国邮务管理中心和邮运组织中心的大清邮政津局旧址,既是近代中国邮政史上珍贵的建筑文物,也是中国近代邮政创建和发展的历史见证。1997年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二批)”。邮政博物馆的开辟,既为集邮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参观学习的场所,也为天津增添了一处新的旅游景点。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