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闹元宵诗意上元节

 日月存心 2022-02-16

观兖州 知天下

闹元宵诗意上元节

范树桐

      隋炀帝喜爱赏灯,公元 607 年上元节,他挑选 3 万多人参加京城花灯表演,兴之所至赐以元宵并赋诗一首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凝流水,春风夜含梅。寥寥四句勾画出元宵灯节那“光天烛地,笙歌喧腾”的场面。真没想到,做什么事都好大喜功的杨广竟有这般才情,在帝王中最早写出上元赏灯的诗句,说来也算是性情中人了。

      唐代,上元之夜前后三天,京都灯火会燃烧三天三夜,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彻夜通明,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无不扎灯、挂灯,无不出外赏那“凡数千百种,极其新巧,怪怪奇奇,无所不有”的花灯。热闹的气氛也把皇帝老子吸引出来了,像唐中宗李显,景龙四年 ( 公元 710 年 )就与后妃出宫“微行观灯”,甚至“放宫女数千人看灯”。这般盛况除了官方记载,很多唐诗也可见一斑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唐 ? 崔液《上元夜》);“千门开锁万灯明 , 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 , 一进天上著词声。”( 唐 ? 张祜《正月十五夜灯》。)这是李商隐的溢美之词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 , 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是姑苏城中再现的元宵灯夜和淋漓快畅的游人。

      与唐朝相比,北宋的上元节里多了一项很给力的内容,就是富贵人家的闺秀除了在月光下、灯影里和普通人家的女子赏灯、猜灯谜外,还可以自由自在地借机物色心上人。这些平时深居绣楼不得随意出门的女子,唯有这个时候,才被允许出去,她们也当然会利用这一美好时光与意中人月下约会 , 吐露心曲。“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欧阳修说的就是这个中国式“情人节”里的思念之苦。

      有意思的是 , 宋徽宗也是个时髦的人物,每逢上元佳节他都要点京都名妓李师师陪着上宣德楼赏灯,兴致所来,还赐御酒杯赏那有幸一睹“圣颜 " 的女性。相传一妇女喝罢御酒欲藏匿金杯,恰被禁军发现,带至徽宗面前,问为什么要偷金酒杯,这位妇人急中生智,随口吟出一首《鹧鸪天》:“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看鹤阵笙歌举 , 不觉鸳鸯失却群;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饮杯巡,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只金杯作照凭。”徽宗听罢大喜,不仅没治罪这位才女,反而再赐美酒一杯,并把那只金杯也送与了她。

      至于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上元之夜的花灯却是恢弘的,通宵达旦,人流摩肩接踵。“ 东风夜放花干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辛弃疾《青玉案 ? 元夕》):“夸毫斗彩连仙馆,坠翠遗珠满帝城。一派笑声和鼓吹,六街灯火庆升平。”( 朱淑真《元夜》)。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 , 沸地笙歌赛社神。”这是江南才子唐伯虎的元宵之灯,是明朝朱元璋规定正月里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连续放灯十天让京城人们赏个够的真实写照。

      我军著名军旅诗人陈毅元帅在赴延安的途中路过一个叫胡家坪的山村,那天正好是 1944 年的上元节,虽是战争环境,但村民们依然沉浸在花灯的欢乐中。陈老总即兴赋诗一首 :“敲冰踏霜麦坪前,半夜山村犹未眠。点点花灯当户照 ,齐赞胜利在今年。托物言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跃然纸上。

      红红火火的元宵节,是中华大地土生土长的一个文化因子,它和着一副副喜气洋洋的春联,一节节响彻年头年尾的爆竹,构成了饶有风趣的特色中国年。


——选自《兖州春秋》年刊第九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