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翠芳:童年*故乡

 晋南道 2022-02-16

童年*故乡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许多事都随岁月流逝而被遗忘,唯独童年的故乡却越来越清晰。

“神州山岳千百处,唯有此山敢称孤”,在山西万荣,四野平坦,一峰突兀,这就是传说中的孤峰山,我们都叫它孤山。山脚下有一个不起眼的村庄——西埝,它便是我的故乡,生我养我的地方。从记忆里开始,村里的人们便以土地为生,由于靠山,石头颇多,又不能浇灌,土地很是贫瘠,只适宜种少量的红薯和花生,乡亲们赖以生存的主要支柱,就是来自上天的馈赠。

现在待在城市的边缘,学校的附近,每天看着还系着纸尿裤的宝贝被送往学校,甚是心疼。也更怀念我的学堂,那个叫做西埝小学的地方,尽管它现在杂草丛生一片荒芜,但是它开启了我知识的大门,给了我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

那时候我们都是六七岁才上学,上一个幼儿班就升一年级,一直到六年级几乎都是门前屋后的伙伴,那可真是:那可真是名副其实的竹马之交。印象最深的便是上晚自习,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用墨水瓶自制的煤油灯,最喜欢的就是停电的晚自习,老师在讲桌前打盹,我们把书本高高的竖立在课桌上,从口袋里摸一把花生,用一根铁丝扎上,放到煤油灯上偷偷的烤,整个教室里弥漫着花生的香味。忽然一闪来电了,便是一阵窸窸窣窣慌乱的声音,几秒钟过后,朗读声不约而同的高起来,老师看着摇头晃脑装模作样脸上还带着黑迹的我们也只是善意的笑笑,不曾责怪……童年的冬天也冷,但我们还是喜欢那个冬天的寒冷。

快要入冬的时候,学校让我们每人带二斤柴禾,准备生炉子用。挑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女生负责用报纸糊窗户,男生和老师一起在各班的教室门前和(huo)煤,土和煤搅匀后,摊在一块平整的地方,用铁锨划成一块一块的等着晾干,我们开心而又故意磨磨唧唧的干,唯恐干完了要上课……

终于到了生炉子的时候,那个泥土做的炉子就砌在讲台下面,早上去学校的时候,口袋里装块馍,到学校塞进炉膛边上的小窑子里,到下课就烤热了,炉火旺的时候,那馍会烤的温热而焦黄,嚼起来嘎嘣脆,那味道可比现在什么三明治什么提拉米苏好吃多了!经常也有捣蛋的男生偷偷吃了别人的馍,而又惹的老师要判官司。

乡下的孩子没有过多的零食,一块馒头便会吃出很多花样。一条手绢,把酥馍揉成馍花,放到手绢里包好,使劲拧,拧紧了然后在板凳上压扁,就是月饼,要想更好吃,给馍花里加点盐撒点葱花,更完美了!童年就在那五分钱一根冰棍里,童年就在两毛钱一袋飞鸽瓜子里……

周末下午,只要离开老师的视线,我们会翻过操场后面那矮矮的围墙,穿过后坡的自留地,一溜小跑直奔孤山脚下,看看涧沟的小溪,摸摸那块颇大的“坡陡石”,再奔向那传说中会升云发雾的“发云洞”,听几个胆大的怂小子给你讲一些神灵鬼怪,最后在男生们的吓唬下,屁滚尿流的窜回家……

童年的学校生活是最纯真无忧的回忆,童年的农家生活更让人记忆犹新。每天放学我们几个熊孩子总是玩够了才回家,娘若是不忙,会和风细雨的等我吃饭,娘若是活忙又等不着我回家,等待我的便是笤帚疙瘩,不过还有一把镰刀和一个筐,让我给牛割草,并叮嘱割满,现在想想那么一个筐割满还不是小菜一碟。但那时候,却熬煎地要死,到地里东一镰西一镰,半天都盖不住筐底,关键是不知道牛爱吃啥草。好不容易天快黑了,提了筐回家,快到家门口的时候,手伸进筐里抖喽抖喽,尽量让草蓬松一点,好逃避老娘的法眼。

童年最害怕的农活就是割麦,望着一望无际的麦田腿都发软。哥哥嫂子是先锋,他们每人割三行甚至四行,我割两行,后来变成一行,还是割不动。俗话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可我不敢回头啊!老娘就在身后等着捆麦子,就因为我那一行,捆不成,哥在前面喊娘在后面催,我实在太难了麦子割回去后我便解放了,躺在麦垛里,看着大人们碾麦扬麦晒麦,我最多帮他们撑个口袋取个口绳,跑个小腿……不知道过了几年,有了收割机,乡亲们不那么辛苦了,那段时光却总是挥之不去。

收花生的季节,是一家最开心的日子,因为那几天父亲也回来了,难得团聚的一家人都在地里,牛拉犁杖哥掌着犁,顺着田埂一行行的翻,白晃晃的花生便一株株滚落在一边,我和母亲跟在哥后面拾遗落在土里的花生,父亲和二哥往拖拉机上装。新翻的土地散发着泥土的清香,亲人们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我嚼着花生也莫名的跟着傻乐。收回去的花生在院子里堆积如山,要赶在下雨前摘完晒干,晚上坐在院子里摘花生,母亲会允许我们煮花生吃,但只让吃小豆,大的丰满的能卖好价钱。趁母亲不注意,大哥偷偷往锅里添些好花生,我们兄妹几个心照不宣,经常这样忽悠母亲。现在吃花生再不用对母亲掩藏,却再也没有当年的味道……

那个叫做故乡的地方,是一种说不出的疼痛;那个回不去的地方,是一种无法愈合的伤疤我站在柏油路上看着故乡,却找不到童年的小路,找不到袅袅炊烟迎接我的家乡,只剩下点点的记忆在时光的隧道里渐渐模糊……

作者简介



 
张翠芳,山西万荣一小学语文老师。现经营一家小花店,性格开朗,幽默风趣,爱好文学,一直相信生活不仅是油盐酱醋还有诗和远方。多次在各个平台发表诗歌散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