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前期的研究,我们对趋势有个大概的了解,趋势的开始需要一个准备的过程,即趋势行情的底部,底部可以分为总体趋势的底部和局部趋势的底部,其中总体趋势的底部形成相对完整,周期也是相对长,而局部波段的底部需要参考前期形成的支撑,需要分析重点的是支撑的内涵和博弈 ![]() 行情由熊市转换成牛市的过程,即是供应逐渐减弱,需求逐渐增强的转换过程,这个吸筹过程的终点是供应彻底耗尽。 在量价分析中,大概可以分为这几个市场行为:
因此吸筹过程中,供应耗尽是我们是主线,我们要时刻关注能够证明这条主线的量价关系,只有浮动供应减弱,上升的阻力减弱,同成本低价格的股票变得稀少,正是最低风险入市的时期。 显然,底部形成之前是下降趋势,供应是非常充足的,即无论价格有多低,大家都能买到股票。下降趋势中,大众交易者处于套单、亏损的恐慌情绪中,不会大量的参与市场,而部分交易者选择抄底,但是他们的渺小的需求无法吸收市场强大的供应, 形成底部的主要收购方则是主力: 他们会设置一个收购上线,从底部开始扫货,他们在底部等着股票卖单,有多少则吸收多少,在盘面上也一直存在一个支撑,在底部被动低价买入,只有底部的货稀少,才会开始向上竞价,但是这样会引起市场的跟风,他们不会让上涨状态持续,设定一个价格上限,卖掉一部分货拦截上涨,控制在一个区间之内,通过震仓或者枯燥的行情手段,让被套的大众交易者抛出被套最后的筹码,清除市场的浮动供应,以便于后期的顺利上涨。 市场的哪些行为可以判断熊市的终止,在熊市中,无论价格跌的有多深,首先要放弃抄底的想法。熊市终止的理论是需求扩大后供应逐渐耗尽的过程, ![]() K线1成交量来看,有需求介入市场。这么大的买盘价格没有收在最低,这种行为是初次支撑,有资金在试探市场,随之若有恐慌抛售才能确认这个推断。K线2属于恐慌抛售,放量长阴告诉我们大量资金介入市场,熊市中恐慌抛售出现,意味着主力需求进入,从大幅度放量急跌现象来看是超卖和恐慌抛售。 我们需要关注两点:
恐慌抛售之后,价格出现自然反弹,这个上涨可以理解为空头平仓,并不是真正的买家投入,K线3也抹平了前一天的涨幅。 接下来的行情,都头希望看到高支撑和低量触底,高支撑表示供应的不足和需求的强劲,低量触底表示底部的股票稀少,这种二次测试宣布了熊市的结束。K线4则是二次测试,但是其成交量非常大,意味着市场供应依然很大,底部无量的特点没有展现出来这不是熊市终止需要的信号。 K线5再次测试市场,这次成交量开始减少,这是我们需要的成功二次测试,但是K线5之后上涨枯燥,没有吸引买家人气,或者说买方不愿意追高,没有看到让价格上涨的需求。市场二次测试之后反弹无力,这种现象的解决方式就是震仓,冲破所有支撑迫使散户产生恐惧抛售,扫清底部所有供应,再开启牛市。但是一旦震仓失败,不排除市场继续熊市秩序。K线6则是成功的震仓行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