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药量”,自古如此,中医 疗 效取决于那些方面?.

 朱永林548cr9af 2022-02-16

有些人说中医就看不了病,这话有些偏颇了,我们要说的是中医效果与好多因素有关。如诊断是否准确?方子是否对症?用药是否合理?
其实这些还远远不够,药材配伍和用量也很重要,也就是人常说的“用药如用兵”。

大家都知道有这样一个故事,是关于《归脾汤》的。
有一个聪明的少年随祖父学医,三年后学成行医。面诊一妇女,月经过多,脉弱舌淡,症属“心脾两虚 气不摄血”,于是开方《归脾汤》,但用后无效。
少年请教祖父,祖父问:“是否舌苔甚厚?”
少年答:“是”。
少年于是将木香用量由一钱改为三钱,三剂而愈。

过了不久,又来一妇女,病症和前面那个妇女一模一样,少年同样开方《归脾汤》,然后这次又是用后无效!
同样,少年又回来请教祖父,祖父问:“是否舌苔甚薄?”
少年答:“是”。
于是又将木香用量从三钱改回一钱,又三剂而愈。

同样的病症,同样的方子,同一个大夫,为何有 效?又为何无效?
其实很简单,正是“用量”的问题。
这个病例,首先辩证“心脾两虚 气不摄血”,对了,下来就是用药了。同样用《归脾汤》也没错,两个病人都是“心脾两虚”,但是舌象是有所不同的。
“舌苔厚”代表可能湿气重、运化差,“舌苔薄”则相反。
“木香”的功效是行 气、化湿。舌苔厚就需要木香运化湿气,才能见 效;而舌苔薄表示患者的运化还可以,则木香的用量要减少,否则就会燥伤脾阴、不能吸收药 物,从而起了反作用。

“用药如用兵”,清朝时期的名医徐大椿在他的《用药如用兵论》中说:
“兵之设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后兴;药之设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后用,其道同也。”

明代名医张景岳就更有意思了。他用“兵法”的思想,把医方排出《新方八阵》和《古 方八阵》,很是有排兵布阵、领兵打仗的的阵势。

实际上,中医方剂学已经讲得很明白了,中医用药就是要注意药材的“君、臣、佐、使”合理运用,这样才能实现方子整体对症的作用。

这也就是我在中医临床上一直以来的“一病一方”、“一人一方”。中医是什么?是全局,是阴阳,是和谐,是“道”而非“术”。

天下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病人也一样,每个人的症状不尽相同,每个病人的方子都是在经验的基础上灵活应用,合理搭配、主辅加减而成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