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300《改变思维》——钱旭红(5)

 新用户49272060 2022-02-16

五、认知篇 知识、学科、体系

1、“无知五分之一法则”揭示,无论一个观念多么荒唐可笑,全世界总会有20%的人盲目相信。所以不必与知识水平和思维不在同一个层次的人争辩,因为那只是鸡同鸭讲。对付傻瓜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闲看傻瓜变成大傻瓜,因为纠正傻瓜反而可能得罪傻瓜

2、知识是思维、精神、能力的载体,传授知识的目的,就是传授思维、精神和能力;而发现新知识,就是试图拥有人类前所未有的新思维、新精神和新能力。

3、现代社会,只有学贯中西、通古博今、跨越学科、面向未来的人,才能通过消化知识而获得真知,进而成为自己精神世界的主人

4、大脑思维残缺者意识不到自己的残缺,越是无知的越自信的现象,被称为“达克效应”。这些人无法认识自身不足,也无法辨别错误行为,又无法客观评价他人,常沉浸在自我虚幻的优势之中,高估自己,也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常由非理性的自认正确发展到自我迷信。

5、死知识要转化成活知识,需经过4119过程:“4”代表四个核心知识,分别是数学、逻辑、哲学、语文;“1”代表为某一个自然学科或者社会学科,对理工科最重要的是物理,对人文学科最重要的是历史“1”表示成功构建自己个性化的知识体系。运用数学或逻辑的工具,关联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建立这样的体系,最容易做到的是,改变获取知识的习惯,变零碎的单个知识获取为某个知识相关的思维思想过程的获取。如改变网络搜索习惯,从单纯的知识点搜寻改为知识体系的搜索。“9”是思维九步,包括聚焦、观察、分析、发现、预判、行动、矫正、结果与反馈九个步骤

6、欧洲起源学科的分解合成还原中国古代学科的系统综合及相互关联:

7、我们更应感谢父母,因为他们赋予我们生命,使组成我们的元素,从宇宙的不同角落,特别是来自地球散落的尘埃雨露空气中,汇聚成有意识的你我,从而知道了宇宙的存在、他人的存在和自己的存在,使得每个人能感知宇宙的存在和运转规律,感触宇宙和地球的绚丽多彩,进而沐浴到感恩、慈悲、挚爱、友谊、平和等美妙的感觉。

8、尽管我们必将死亡,并以元素的原子和分子的形式再次回到出发的地方,回归宇宙和地球的四面八方。可我们应该高兴,尽管个体记忆和意识全部消失,物质各归各处,但经过个体加工的人类群体记忆和意识,思维和精神以及能力会不断遗传下去。我们至少曾经看到了宇宙、地球和世界,同时也看到了作为元素的自己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9、人有天文年龄,取决于日月星辰的转换。人有生理年龄,取决于身体的运行功能。人有心理年龄,取决于精神情绪心态。年轻不取决于年轮,而取决于心态。

10、第一性原理,在学术狭义上,指的是一切基于量子原理的物理、化学、生物、药学计算,不使用经验参数,只用电子质量、光速、质子或中子质量等少数常数。对整个宇宙、世界而言,量子论是我们不能忽视的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就是万事万物的基因,由“根”就可以长出思维的新芽。

11、人们许多的心理活动和言行举止,多属寻找安全感。通过建立外部条件环境条件和保护机制,叫获得性安全,但这不是源自自身本源的本质性安全,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可靠性。而由事物本身的性质结构所铸成的天生安全,是本质安全,具有独立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12、比较和反差,可使思想深化,让人们趋近本质,去伪存真,领悟出看到的事实未必是事实,有可能只是事实折射的一个部分,人们有了这样的认识,才有可能进行正确的判断。

13、文化交流、学术交流,特别是跨文化、跨领域的交流之所以有重要的存在价值,就是对同一问题或者事物,通过不同的视角、经历、民族、文化、信仰、宗教等观点的交流与碰撞,使思维活跃,思想深刻,进而发现并掌握真理。

14、全面整合型首席技术官的工作特色之一是“翻译”能力,能将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社会责任转化为纯学术、纯技术问题;特色之二是能通过分解分包、合成还原,汇聚全球最优秀的“脑袋”,防止并避免企业建立小而全、大而散的研发队伍;特色之三是能收集寻找散落民间的新颖思想,如通过广泛的外部小额招标,使得闲置低效的社会、大学、企业的智慧、信息、物质资源能相互自由匹配、通过试错探索,从而把握住偶然的机遇

15、凡是科学的,皆可证伪;凡是哲学的,都能质疑。但凡是形象和善、貌似强大、实质邪恶、自称科学的学说理论,根本不允许有任何反对和辩驳。不允许的原因,是经不起证伪和质疑,而这恰恰反证了其邪恶和虚弱。

16、人生哲学的全息原理:内因外因融合、多因素的融合:

17、人的一生是受到遗传基因、血型种类、表观遗传、体内菌群、人际社会、生态环境、星座天象、天地宇宙的共同作用。这种作用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向的;不是仅仅被动的,也可以主动的。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可以这么讲,每个人就像一个个性化的小宇宙,在与自身内部和外部的相互改变中不断自我进化。

18、手性对称并融为一体,才能真切地感知和操控世界。从手性角度思考,会发现在智慧的层次上,左与右不是简单对称、正反对立、黑白互补;左与右的手性对称实现的是功能互补和提升,而不是简单的对立统一;左与右的存在理由,源自于无论如何转换,它们也不具有相互替代性

19、东方知识体系的思维主线认为:“变”是“产生”和“消灭”,就是要素的变化、转化和轮回;西方知识体系的思维主线认为:“变”是不变要素的结合和分离,概括就是“分合”和“聚散”。

20、西方知识体系描述,往往是结构模式、几何描述、演绎推理,具有公理论的特征;而东方知识体系描述,往往是功能模式、代数描述、类比推理,具有模型论的特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