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儒朱熹

 二闲居 2022-02-16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继承了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说“理在先,气在后”,精神派生物质。主张“性即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他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楚辞集注》《诗集传》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朱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正统思想的主要代表者,是继孔子之后又一座耸立在国人心中的思想文化高峰。他的学说集宋代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深刻影响了宋末至元明清七百多年间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结构、思维方式、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并远播海外。
图片
图片
图片
  朱子,名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农历九月十五日出生于福建三明尤溪。朱子五岁,他父亲朱松就把他送入学校,苦读儒家经典。
图片
图片
图片
  1148年,朱子十九岁,中进士。1151,授左迪功郎,泉州同安县主簿,以其“敦礼义、厚风俗、劾吏奸、恤民隐”的治县之法管理县事,排解同安、晋江两县械斗,整顿县学、倡建“教思堂”,在文庙大成殿倡建“经史阁”,主张减免经总制钱,治绩卓著。
图片
图片
图片
  1160年(绍兴三十年),三十岁的朱子决心向李侗求学,为表诚意,他步行几百里从崇安走到延平。李侗非常欣赏这个学生,替他取字“元晦”。
图片
图片
图片
  1175年,朱子与吕祖谦合编《近思录》。会陆象山兄弟于上饶鹅湖寺,即“鹅湖之会”,就两学派之间的哲学分歧展开辩论。
图片
图片
图片
  1178年,朱子出知南康军(今江西星子一带),建立“白鹿洞书院”,他曾自兼洞主,延请名师,充实院”,他曾自兼洞主,延请名师,充实图书,还请皇帝勅额,赐御书。还置办学田,供养贫穷学子,并亲自订立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教规》。该《教规》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对教育目的、训练纲目、学习程序及修己治人道理,都一一作了明确的阐述和详细的规定,不仅成为后续中国社会700年书院办学的模式,而且为世界教育界瞩目。
图片
图片
图片
  11818月,浙东饥荒,朱子由宰相王淮推荐任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到职后,微服下访,调查时弊和贪官污吏的劣迹,弹劾了唐仲友等一批贪官以及大户豪右。他不徇私情,终为唐之姻亲王淮所嫉,被构陷解职回乡。
图片
图片
图片
  1183年,朱子在武夷山九曲溪畔大隐屏峰脚下创建武夷精舍,潜心著书立说,研订《四书章句集注》,广收门徒,传播理学。
图片
图片
图片
  1190年四月二十四日,朱子到漳州任知事,于次年四月二十九日离开漳州。朱子上任后,积极主张“节民力,易民俗”,极力推行正经界、均赋税、办书院、兴教化,给漳州带来了政治经济改革的先进理念,推动了儒家文化在漳州的传播。漳州从此成为朱子一生中治学理政的重要一站,有“紫阳过化、海滨邹鲁”之誉。
图片
图片
图片
  朱子把“笃意学校,力倡儒学”作为改革漳州这一地方的“俗未知理”的方略,提出“身修家齐,风俗严整,人心和平,万物顺治,隆及后世”的办学方针。他邀请黄樵仲、陈淳、李唐咨等八位漳邑耆儒为“入学表率”,本人则定期赴校视事讲学,“每旬之二日必领学官下州学,六日下县学”“为诸生讲说”。平时对向他请教的人士,总是以礼相待,与他们讲论经典,常常谈到半夜。
图片
图片
图片
  朱子还公开讲学,据漳州府志载,朱子在白云岩开讲《诚意篇》。至今白云岩尚留朱子讲学的遗址,有石碑刻“紫阳夫子解经处”,还有朱子手书:“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
图片
图片
图片
  1190年冬至,陈淳(1159-1223年,今龙文区人)怀着“十年愿见而不可得”之诚前往州府拜见朱子。朱子对陈淳过去的学习心得表示肯定,并指点陈淳,“凡阅义理,必穷其原。”此后陈淳每往郡斋拜见朱子,常讲论终日,有时甚至到深夜。朱子称赞陈淳善于提问,推崇他的学习钻研精神,并多次对人说:“南来,吾道喜得陈淳!”
图片
图片
图片
  朱子为官期间不长,却总是清廉自守,刚正不阿,对惩治贪官污吏决不手软。在漳州任上,朱子发布了《州县官牒》,下令各县的县丞、县尉、主簿,必须逐日赴长官议事、办尉、主簿,必须逐日赴长官议事、办事。对于官司狱讼,他组织讼官处置了积压的民间讼争之案百余件。为防止懒官从中作梗,他特制几个大橱柜放在大厅,讼件下来,分类入橱,然后召集官员,要求“判状委官要调究周详,公正办案,予夺之间,不得差误,务必不扰良民,不长奸恶。”
图片
图片
图片
  朱子知漳,知郡人高登(1104-1159年,号东溪,漳浦县人)刚正耿直,力主抗金,奏劾奸党,蒙冤受屈,他上书《乞褒录高登状》,竭力陈情昭雪。亲自撰写“高东溪先生祠记”,赞扬高登“忠孝双全”、“百世师表”,还题写对联“获鹿感鱼千秋称孝子,朋东仇桧万古识忠臣”以示褒扬。
图片
图片
图片
  朱子为官理政,极体恤民众疾苦,千方百计减轻百姓负担。他 “奏除属县无名之赋七百万,减轻总经制钱四百万”,后又奏罢“科茶钱”。朱子看到土地兼并,农民无地耕作,饥寒交迫,又伤心又愤慨,上书朝廷要求“行经界”,认为土地兼并,田税不均,是“拙政病民之源”。只有“行经界”才能解决土地兼并与田税不均的矛盾。
图片
图片
图片
  南宋时期,漳州号称“佛国”,有寺庙600多所,百姓荒废本业,迷于应酬嬉玩。朱子明令士民不得以修道为名,私创庵舍,不得以消灾祈福为名,敛掠钱物。漳州风俗因之大变,地方百姓由“好佛”而“崇儒”,由“嬉顽”而“习礼”,社会风气发生了巨大的改善,出现了民心安定的景象。
图片
图片
图片
  朱子在漳州正式刊刻的《四书章句集注》,上承经典,下启群学,代代传授,成为南宋以来中国最简要、最普及、最权威的一部教科书,被公认为中国最主要的文化元典。它的地位几乎和欧美的《圣经》、阿拉伯国家的《古兰经》相等。近八百多年来,“四书”已然成为中国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
图片
图片
图片
朱子得意门生陈淳在朱子离开漳州后,经常用书信往来的方式向朱子问学求教。1199年与其妻父李唐咨共赴建阳考亭,再度侍学朱子。他潜心学问,积极传播朱子思想,他的代表作《北溪字义》影响巨大,成为研究理学的入门书,被后人称为“东亚第一部哲学辞典”。
图片
图片
图片
1193年,朱子任职于湖南。朱子到任后,兴学校,广教化,督吏治,敦民风。朱熹改扩建了位于长沙岳麓山下的岳麓书院,空余时间亲自到书院讲课,使岳麓书院成为南宋全国四大书院之一。书院在南宋发展盛行,几乎取代官学,这种盛况是与朱子的提倡直接有关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1194年,宁宗赵扩即位,宰相赵汝愚推荐朱子为焕章阁侍制兼侍讲。朱子奉诏进讲《大学》,反复强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希望通过匡正君德来限制君权的滥用,引起宋宁宗和执政韩侂胄的不满。因此,朱子在朝仅40日,被宋宁宗内批罢去了待制兼侍讲之职。
图片
图片
图片
1196年十二月,“庆元党禁”正式发生。监察御史沈继祖以捕风捉影、移花接木、颠倒捏造手法奏劾朱子“十大罪状”,朝廷权贵对理学掀起了一场史所罕见的残酷清算。朱子被斥之为“伪学魁首”,位列黑名单之中的第五位,有人竟提出“斩朱熹以绝伪学”。朱子以伪学罪首落职罢祠,其门人流放的流放,坐牢的坐牢,遭到严重打击。
图片
图片
图片
  1200年春,朱子病情恶化,生命垂危,左眼已瞎,右眼也几乎完全失明,仍以更旺盛的精力加紧整理残篇,唯一的愿望就是要将自己生平的所有著作全部完稿,使道统后继有人。三月初九,71岁的朱熹在血雨腥风的“庆元党禁”运动中去世。十一月,朱熹葬于建阳县黄坑大林谷,尽管反道学的当权者严令约束,四方道学信徒前来参加会葬者仍有近千人之众。
图片
图片
图片
  朱子在绍兴十八年(1148)中进士之后,外出担任地方官的实职仅有九年,在中央担任官职也才四十天,其他时间均是以虚衔在家从事教育工作与著述。据不完全统计,朱子现存著作共25种,600余卷,总字数在2000万字左右。主要有《周易本义》《大学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太极图说解》等。《文集》一百卷,《续集》十一卷,《别集》十卷,后人辑录的《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朱子的作用和影响力仅次于孔子。康熙皇帝称为:“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近代国学大学钱穆尊崇朱子,认为在中国历史上,前有孔子,近有朱子,两人都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深远影响。中国自有朱子,而儒学益臻光昌、几成独尊。著名学者蔡尚思说:“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图片
黄启根个人简介

图片

  别名墨耕,寄一庐主人,福建省漳州人,先后毕业于福建师大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中国人物画艺委会副主任。作品多次参加由中国美协举办的全国重大美术作品展览并多次获奖。先后赴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展出。

  出版画集有《大匠之门·黄启根》《黄启根画集》《当代中国人物画坛10名家·黄启根作品》《丹青典藏·黄启根卷》等十多部,出版论著有《寄一庐水墨论说》等多部。新加坡电视台《华人艺术家·黄启根》、福建电视台《八闽之子·黄启根》、厦门电视台《闽南风·黄启根》曾作专题演播。个人传略及作品入典《中国当代美术全集》。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