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精临——刘舒扬

 朝歌淇水悠悠 2022-02-16
图片

刘舒扬 1998年生于天津。中国书协会员,天津印社社员,京东印社社员。四川美术学院书法专业硕士。

作品入全国第五届正体书法作品展,“书圣故里·中国临沂”中国书法临书大会前59名,第五届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大赛(银奖),第七届中国书坛中青年“百强榜”,首届“中国书法大厦杯”书法大奖,天津市第九、十届书法篆刻展,重庆市第十、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第四届王羲之奖全国书法作品展,第三届颜真卿奖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墨子文化奖全国书法展,全国百名青年书家提名展,2020年度大学生“十佳创作奖”;获西泠印社第十届篆刻艺术展优秀奖,第二十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暨书法篆刻临帖展二等奖,首届吴昌硕国际艺术奖。

吴昌硕《西泠印社记》

临创感悟

刘舒扬

《说文》曰:“篆,引书也。谓引笔而箸之于竹帛。”在书法史上,西周时期器皿上的文字,即金文,也称之为大篆;秦朝统一文字,下令要求李斯书写小篆,经过漫长的发展和历史的沉淀,又出现了摹印篆等多种不同的篆书书体,这就是篆书的发展之路。但是,在汉朝之后,篆书的实用性大大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其他书体,如隶书、草书等。而在清代到民国时期,碑学兴起,书法家们重新开始重视书法中的高古气质,于是篆书和隶书再次引起重视,成就热潮,其中,吴昌硕则是碑学的发起人及重要的高古气质美学倡导者。他在1914年创作了《西泠印社记》,成为了此时期篆书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书法艺术上表现为富于变化、书写流畅、节奏轻快,逐步打破旧常规。

《西泠印社记》美学思想

一件作品的内在美学思想决定了艺术作品的外在风格高度,吴昌硕篆书《西泠印社记》的艺术美学思想高度有三点。第一是“学古创新”的思想,在反复临习《石鼓文》的技法之上不断追寻变化,突出艺术家吴昌硕本人的艺术价值体系。第二是“画气不画形”的艺术追求。这美学观念与中国绘画美学理念中“形”与“神”概念相一致,并且要求以“神”为基础,加以改造。吴昌硕将这一美学观念融会贯通于艺术作品,最终成就了吴昌硕独特的面貌。第三是“诗、书、画、印的完整感”。吴昌硕在诗、书、画、印四项中皆擅长,并且把诗、书、画、印完美的统一在了一个画面中。这种思想与其同时期的艺术家相比,吴昌硕的艺术思想不仅具有独特性,而且具有远见的预见性,影响了后世的诸多艺术家。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借古开今”的艺术观点对吴昌硕作品影响极大。所谓“借古开今”,“借古”即是要追求古人留下的丰富艺术作品的古法气质和美学品格,同时还要求追寻其艺术意象背后的艺术内涵,此即是吴昌硕的“借古”观点;而“开今”则体现的是艺术创作过程中,对于技法和古法气质运用的态度,它强调的是不能机械地模仿古人,无论是在技法,还是在观念上,均不能完全的照搬照抄,此即吴昌硕的“开今”态度。由此可见,吴昌硕“借古开今”的实质就是创新精神,在古人的基础上书写出自我。其高明之处不仅在他的美学修养上,更重要的是他将其付出了实践。

“画气不画形”的思想理念是吴昌硕艺术思想的核心。吴昌硕钟爱《石鼓文》,但是在他书写的时候,并没有完全追求形似,而是把《石鼓文》的字形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在书写的线质上追求《石鼓文》原有的碑刻的“金石气”的表现。其作品在苍茫中见灵动,在古拙中追求新意。

吴昌硕“集诗书画印融合并统一”的艺术观点也是值得学习的。因为诗、书、画、印是四项不同门类的艺术,存在着相互融合、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并相得益彰,是艺术家艺术修养和学识的综合载体。吴昌硕以书入印的观点堪称独到,吴昌硕在学习制印之时,将书法的结构运用在了篆刻当中,又在篆刻中学习了篆书的书写感觉,使篆书具有金石味道,使篆刻又有了完整感。这是吴昌硕艺术理念高超的地方,使四门知识融会贯通到一起,取长补短,形成艺术的新风貌。

通过对吴昌硕的作品思想及美学品格的深入研究与探讨,形成并拓展了我艺术创作方向和思想架构,即“借古开今”“画气不画形”“门类相融”。

“借古开今”,从吴昌硕入手,把握住吴昌硕的字形架构和线条的苍茫浑厚之感,以此为契机,吸收吴昌硕的金石气的表现手法和书写的流畅性。与此同时,我的篆书还加入了一些自我的艺术思考,吴昌硕书写清代篆书学习了《石鼓文》,在学习的过程中,把篆刻思维和篆书思维相互借鉴。我书写的篆书学习了吴昌硕的篆书和西周时期的金文,借用吴昌硕篆书的框架结构并运用西周金文的笔法,使之相互融合,从而使篆书作品画面统一和谐。

“画气不画形”,在创作时并没有把吴昌硕的字照搬照抄,而是加以主观改造,使每个字都与吴昌硕的字略有区别,从而体现我书写的情感和书法艺术。

“门类相融”,吴昌硕把诗、书、画、印四种门类加以融合,而我采用的是商周金文大篆与吴昌硕的篆书相互融合,从而把线质变得高古,更加有效的吸收金石气,从而有别于吴昌硕的篆书。

《西泠印社记》临创转换

书法风格的形成是需要通过临摹和创作的有机结合。临摹是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环,临摹要吸取吴昌硕篆书高超的书写技巧和书写经验,能够摆脱自己在书写时的弊病,从而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而自成风格的形成是创作的高级形式。书写者学习某一或者多个碑帖之后有所心得,并摆脱了原有的艺术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尝试创作。风格创作要达到能与原帖的书法作品神似,需要较高的领悟能力和融合创造水平,这样才可以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艺术路径和个人发展的方向,从而为书法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在临习吴昌硕篆书《西泠印社记》时,为了能够更好的在篆书的线质中体现力感,呈现柔中带刚及方圆变化。我还大量临习了西周金文,因为西周时期的金文艺术线质方面是高级的、不可超越。在书写上,我认为篆书的线条质感应该和古藤一样老辣苍茫、雄浑而又有弹性并拥有力量感。线条的外部轮廓上要粗糙,内部之间要有丰富的墨色变化,这个感觉就像是数十年经过风吹雨打的树皮一样,拥有的是自然沧桑的感觉。在历代书法作品中,西周金文作品的线条是最具这种特质的。所以我在书写时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用书写金文的感觉和节奏来写清代吴昌硕篆书,意在加强线条的古拙之气。因此,便呈现出了这件艺术风格。


图片

吴昌硕《西泠印社记》


图片

临摹作品


图片

作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