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021《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采铜(3)

 新用户49272060 2022-02-16

四、怎样的学习,才能够直面现实 如何成为一个高段位的学习者

1、找到一切学习的向导 好的学习者,首先要向自己提问

  • 主动构建知识:知识不是简单地吸收而来,而是由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起来,学习者必须充分地调用他们的已有知识,在主动性目标的指引下,在丰富的情境中积极探索,把新知识和旧知识糅合在一起,在头脑中建构出新的知识体系。
  • 打开新旧知识之间的通道
    • 对新旧知识的梳理和反思特别重要,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 我已具备了哪些相关的知识?
      • 我又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原有知识构成了何种补充或者挑战?
      • 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且这些东西我通过简单的探索就可以了解?
      • 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无法轻易获得解答,同时又有价值成为我长期探索的问题?
    • 问题引导下的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它所需求的知识是没有边界的,为了找到问题的解,我们可能会寻访任何可能的线索,查阅任何有益的资料,而不受既定的观点束缚。
  • 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探究下去
    • 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形成长期的、一贯的思考路径。问题构成了学习的连续性;
    • 适合长期探索的根本性问题,可以引发持久的求知冲动,还能迫使我们保持持续思考;

2、不要只做信息的搬运工 通过解码,深入事物的深层

  • 解码的基本规律,三个层次:
    • 要传达的信息和知识;
    • 对内容的反思,以审视的目光对内容进行评价和定性;
    • 对形式和构成的洞察,研究内容表达的手法。
  • 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系统
    • 适应型专长:通过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扩展来适应问题解决的需要,适应型专家通常是实践型的专家,必须经常去应对超出单一领域、非常规性的问题;
    • 怀特海《思维方式》:理解的推进有两种,一种是把细节集合于既定的模式之内,一种是发现强调新细节的新模式。后一种发现模式的理解是对新材料的深层加工;
    • 高段位的学习者是适应型专家,他们有意识的构建信息解码和知识扩展的良性循环。
  • 深度学习:不止了解,还要知晓
    • 学习是深度和广度的结合,广度让人不闭塞,深度让人不只是学之皮毛;
  • 寻找解码的入口
    • 不只要去寻结论,还要去寻过程;不只要去做归纳,还要去做延展;
    • 不只要去比较相似,还要去比较不同;
    • 彭加勒《科学与方法》:我们不去寻求相似;我们尤其要全力找出差别,在差别中我们首先应该选择最受强调的东西,这不仅因为它们最为引人注目,而且最富有启发性。

3、技能,才是学习的重点 你能够调用的知识有多少?

  • 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做中学
    • 你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取决于你记忆了多少知识以及知识的关联,而是取决于你能调用多少知识以及知识关联;
    • 丹尼尔.威林厄姆《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反复练习的价值,在于使某些认知活动可以自动化进行,从而为思考时所用的工作记忆腾出宝贵的时间,以用于更具策略性的活动;
  • 把知识当成一项技能修炼
  • 知识操练的三种方法
    • 写作式操练:对知识的重构活动,必须去分析知识的“深层结构“,获得反馈,学习经典;
    • 游戏式操练:极高的参与性、互动性和投入性,同时摆脱了现实规则的制约;
    • 设计式操作:调用已有知识,设计某一种解决方案,来解决某个特定的问题。

4、分离的知识,难以解答真正的现实 让不同的知识发生化学作用

  • 学习高手常常会有意识地把不同领域甚至不同学科的知识摆放在一起,然后去尝试去分析、比对它们的潜在关联,仅仅是潜意识的推动,就可以让隐藏的关系浮出水面。
  • 彭加勒《科学与方法》:最富有成果的组合常常是从相距很远的领域取出的要素形成的组合。
  •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根除各科目之间致命的分离状况,因为它扼杀了现代课程的生命力。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但我们没有向学生展现生活这个独特的统一体。
  • 将原本独立或者疏远的知识加以融合,有迁移、印证和互补三类:
    • 迁移:启迪思维的作用;
    • 印证:帮助人探索规律,所谓灵感、潜意识的思考,并非平白无故产生,而是思考者已经拥有了丰富的、充足的额、多元的思考材料,进行各种组合,获得创造性成果;
    • 互补:同一个议题,找到完全不同视角下的论述,综合起来得到比较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 将知识进行融合的关键,是能够洞察出知识背后的“深层结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