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85博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如何挖掘科学问题

 湖经松哥 2022-02-17



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什么实名评审,学术味道仍然最浓?

在目前申请的国家级课题中,只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实名评审的。国家社科基金需要把申请人的名字抹掉,工作单位需要抹掉,连参考自己的文献也需要把作者抹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不仅实名评审,而且需要说清楚申请人的本科导师、硕士导师、博士导师都是谁。尽管实名评审,大家认为自然科学基金的公正性是成立的,学术味道是浓厚的,是我们值得向往的,其原因首先在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导和鼓励我们做基础研究,而不是纯应用研究,更不是直接的政策建议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导和鼓励我们做科学研究,依据你的科学研究和独立判断为政府、为社会提供智慧。其次在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的论证体系特别强调论证逻辑性的严谨,靠这个体系来保证基本的质量。不妨从头说一说,从问题的提出开始,研究的意义,文献综述,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可能的创新点、特色,研究团队,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已有的研究基础,预期成果,预算,相对于之前承担的课题有什么创新和进步,能一环扣一环的把它论证下来就非常不容易。一个人说话可以三句话之间有很强的逻辑,三段话、三页纸之间逻辑性仍然很强的不多。大学培养的就是逻辑思维能力。我们说理论是一种力量,靠的就是逻辑。



02

管理学科独特性所带来的管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学术性更强,学术性依靠的是研究,研究无非是两个大的方面:追踪国际学术前沿,关注社会重大需求。管理学科也不例外,也需要关注国际学术前沿,关注社会重大需求,但是管理学科有其独特性,独特性是由学科的学科属性带来的。管理学科的学科属性首先是一个应用学科,是交叉学科,是软科学,管理学是科学,更是艺术,甚至直接就是实践。读吴晓波写的《腾讯传》,其中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德鲁克将企业管理视为艺术而非科学,其潜台词是对不确定性的警告和尊重。”管理实践面对很强的不确定性。学科属性所带来的独特性,使得管理的研究更强调情境驱动。或者说,管理学的多数研究都属于情境驱动的科学研究。这就是今天我们说的中国特色,国际影响,中国贡献,国际影响,是一样的道理。



03

情境驱动的管理研究

情境驱动的管理研究至少有三个基本点:
1. 研究对象及其情境的独特性,要深挖、深挖、再深挖
我关注创业研究,创业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它有什么独特性?它是0到1,甚至是0到0.1,是关注企业生命周期前端的事情,而管理学教材和战略管理却很少关注。创业一定体现在规模小,刚起步,但是小企业一定不是规模小的大企业。大公司的管理一定要授权,而新创企业的授权经常导致混乱,因为它没有控制系统。为什么没有控制系统呢?因为它没钱建立控制系统,而且建立控制系统会降低效率。对新创企业来说,活着是最伟大的事情。创业活动有它的独特性。在论文题目中加一个定语,需要花大量的力气来论述这个定语带来一些什么独特问题,不是轻易加的。

除了关注研究对象的独特性,还要深挖研究对象所处情境的独特性。创业所处的情境有什么独特性呢?第一,是高度不确定的。虽然大公司面对的也是不确定性,但由于资源的匹配关系使得新创企业所面临和感知的不确定性会更强。第二,创业所面临的情境一定是资源高度约束的。否则就不会出现白手起家了。创业是新问题吗?是由于总理倡导推动“双创”就带动起来创业的热潮吗?哈佛商学院1954年就开创业的课,开了两年,没人学。德鲁克影响巨大,《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是其经典著作,他在1974年在他所在的大学开企业家精神的课,照样没人听。创业为什么现在铺天盖地,社会变了。工业社会主导的就是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大公司有优势。信息社会,互联网+,现在还需要考虑依靠权责关系在组织内部配置资源吗?需要,可概率极小。有本事跨越你的团队,跨越你的学院,跨越你的学校,甚至可以与根本不认识的人合作,这叫本事,这就是跨界,去中介化。创业的活跃不单纯意味着创业本身活跃,也不单纯意味着“双创”政策的驱动,而是因为社会变了。所以情境驱动的管理研究第一件事是关注你的研究对象及其情境的独特性,深挖,深挖,再深挖。不仅要关注研究对象的独特性,还要关注它的情境,连到一起。

2. 始终对标主流管理学科或主流管理理论
如果研究创业,就看三个杂志,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ETP,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这远远不够,需要看ASQ, 管理世界, SMJ等杂志。只有研究进入到主流领域,才对管理理论做贡献,否则就是就事论事。如果研究项目管理,文献就一个杂志,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保证无法通过。如果通过,就是评委的极度不负责任。这里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两点:
(1)有什么独特性的实践是主流管理理论所不能解释的?创业是0到1,是0到0.1,那么这里面有什么独特的实践主流管理理论解释不了呢?因为创业面对的是高度不确定性,它就没有办法做计划。为什么没有办法做计划呢?因为计划是建立在预测的基础上,而预测现在变得更加困难了。翻开管理学教材,德鲁克说怎么衡量管理者的有效性,不是从计划开始,而是是否有效管理自己的时间开始。即便如此,怎么去提高时间管理的有效性?重要的事情先做,仍然是计划。创业很难被计划,这就是即使创业计划书得金奖,也很难拿到风险投资的重要原因。所以克里斯滕森在他的《创新者窘境》这本书里面说,对于创业者来说,计划不是用于检查和指导工作,而是用于学习,是学习性的计划!主要用于验证。

(2)独特的实践可能对管理理论提出什么样的挑战?这是从正反方面去呼应。例如,管理特别强调例外管理。如果你遇到了意外事件,你会怎么办?一般可以采取如下做法:先看这个例外事件是否能够重复发生,如果重复发生,可以改变政策去适应它;如果可能不会重复发生,是一次性的,就要想办法消除例外,让它不是例外。其实没多少人认真想它会不会重复发生,人们遇到例外,首先会感觉到压力,然后本能去消除它。西蒙告诉我们要把不确定性的决策变成风险性决策,把风险性决策变成确定性决策,继而把非程序化决策变成程序化决策。创业不是这样,创业者看到例外,认为这是机会。把例外当成机会还是威胁,这是完全不一样的。管理讲效率、效果等等,但是创业在进行低成本的试错。既然社会转型带来创业活动活跃,那是否意味着创业活动更能适应信息社会这种竞争态势,并进一步丰富管理模式的变化?!

3. 问题导向、问题导向、问题导向
去挖掘管理问题中的科学问题。论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不能只说研究几个问题,一定要说关注的科学问题。但什么是科学问题,没有止境。



04

如何挖掘管理问题中的科学问题?

在思考这个问题上,需要优先思考研究的目的是什么?研究的目的是要做出理论贡献,不是政府批示的贡献,那是另外一些项目所支持的。理论贡献需要贡献理论,哪管丰富也是可以的。什么是理论?理论就是经过长期验证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期望理论表示一个人从事某项工作的积极性等于其认为此项工作的价值和完成此项工作可能性的大小的乘积。
好的理论至少需要具备三个特征:(1)普适性。理论要普适,要对多方面都有用。(2)简洁性。说了半天都听不懂,理论就无法使用。(3)准确性。
要从普适性的角度去挖掘问题,可以是特殊情境的问题,是特殊的现象,但是引发出来是具有普遍性应用的价值。从普适性去挖掘科学问题,这个科学问题一定是深入的,会带有共性的。
要从准确性去检验实证。所以需要做问卷,但是要注意试验永远优于问卷调查。创业活动就是一项研究,它是一个假设,是一个猜想,然后去验证它。所以要讲创业课,不能告诉同学们去做市场调查,没用,需要做市场测试。一支笔200元钱,问你买还是不买?没用,因为谁知道你买不买。如果问买过吗,就比问买不买好多了。越是不确定环境,越需要依据事实(fact)而不是感觉(feeling),更不能依据我认为来做决策。所以从准确性去检验实证,设计技术路线,设计研究方法。
从简洁性去衡量理论模型。一个实证研究构建假设,超过三个大的变量,则很难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要尽量做微观的研究,微观层面相对容易看清楚一些。
哪个理论比较好地具备这三个条件呢?泰勒的科学管理。它是普适的,我们现在还在挣工分呢,还在使用计件工资。它具有简洁性,提高物质待遇就能提高生产效率。它是准确的,给钱就干活。



05

申报注意事项

以上这些,我认为是很关键的,也是核心。此外,还有一些注意事项:
(1)申请书第一页到第二页把问题说清楚。没有评审专家看了三页、甚至10多分钟还不知道研究问题是什么的情况下愿意继续评审。先不要说研究题目是什么,先说研究的问题是什么,问题是一个问号的句子,而不是陈述句。陈述句最多叫命题。先从问题入手,现象驱动,然后快速地提炼科学问题。题目是摘要的摘要的摘要,到最后还可以更改题目。研究问题不是研究题目,尽快的切入。
(2)文献综述不要区分国内、国外,也不要根据关键词来做文献,尽量努力根据研究的问题开展文献梳理。
(3)逻辑严谨,证据充足。需要不断提供证据说服评审人,其实也是在说服你自己。
(4)要用比较的思路去论证创新点,千万不能用自己的工作代替研究的创新点。设计一个模型是你的工作,但不一定是创新,也可能是创造一个“垃圾”。创新,创新,谁都渴望做全新的研究,但是没多少人能干出来。创业者70%都是对以往工作的改进,而不是做别人都不做的事情。怎么才能看出好,比较才能看出好。在主流文献中有什么研究,存在什么问题,自己可能有什么改进,进一步带来什么创新。
(5)要用汇报的风格,千万别用讲课的风格。不能一上来先做一个定义,要从现象入手引起专家的共鸣。比如研究跨界供应链问题,可以从快递的现象入手,而不能上来就对跨界供应链进行定义。如果评审专家不搞这个方向怎么办,看定义也不太容易理解;如果专家搞这个方向,根本就不需要写。
(6)不能有错别字,排版漂亮点。该加黑的地方加黑,重点突出。你重视你的研究设计,别人才会有所放心;存在错别字,排版混乱,你都不重视,别人敢支持你吗?!

不要为了论证而论证,不要为了申请而申请!借助课题论证申请,静下心来梳理自己的研究基础,探索今后的研究方向,本身就是进步!
祝大家寒假愉快!

作者简介:张玉利,管理学博士,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作者致谢蒲明博士的记录整理工作。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