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川郡[秦朝的郡级行政区]

 新用户39953947 2022-02-17
据《史记·秦本纪》记载:公元前249年,“东周君与诸侯谋秦,秦使相国吕不韦诛之,尽入其国”,“使蒙骜伐韩,韩献成皋、巩,秦界至大梁,初置三川郡”。《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
三川郡
秦统一中国后,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余郡。其中三川郡无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堪称诸郡之首。三川郡以境内有黄河、洛河伊河三川而得名。
秦国占领荥阳后,秦国设置了三川郡,这是秦人东进后设置的第一个郡,在后来并吞六国的战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该郡郡治所在地史无明载,三川指黄河、伊河、洛河,这样的地名,让人感觉三川郡的郡治可能在洛阳。但人们从史料中做出了各自的判断,形成洛阳说、荥阳说,以及洛阳迁荥阳,荥阳迁洛阳等多种说法。
荥阳说的依据是,三川郡守李斯之子李由一直坐镇荥阳;持洛阳说的则认为,既然叫三川郡,郡治理应在洛阳,李由以郡守身份镇守荥阳,是因为荥阳地理位置重要,“盖控扼之要地,鸿沟、广武、敖仓索水,皆在封内也”。
河南科技大学薛瑞泽先生对此进行了精心考证,得出郡治在荥阳的结论。他分析说,庄襄王元年,秦国先占领了洛阳及周边地区,对于洛阳城内的东周王室,他们借口“东周君与诸侯谋秦,使相国吕不韦诛之”。随即封吕不韦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也就是说,洛阳城及其周边地区全部成了吕不韦的封地。
不久后,秦攻占荥阳,设立三川郡,已成吕不韦封地的洛阳,不可能成为三川郡的郡治。而将郡治设在荥阳,既有利于控制新占领区,又可以利用水运枢纽荥阳作为东方门户,向东方诸侯进攻。
秦始皇十年,吕不韦自杀,封地被取消,但史籍上没有任何三川郡治迁往洛阳的记载。此时,并吞六国的战争如火如荼,秦国没道理让三川郡治西退洛阳;统一天下后,荥阳更是秦王朝控制东方的战略要地,从史料看,直到秦朝末年,三川郡治也仍在荥阳。
秦占领荥阳之前,鸿沟已开凿近百年,荥阳早已是活跃而富有生机的商业都会,“国际性”交通中心和工商业中心,后来桑弘羊赞其为“天下名都”之一。
秦占领荥阳并设为三川郡治后,这里成为秦在东方的中枢和门户,肩负起经营东方的使命,成为军事、政治、经济中心。占据这个“绾毂天下水路”的地方,控制了水路交通网,使秦国如虎添翼,加快了一统天下的步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