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语后置 一、(可爱的)小女孩【在山坡上】摘了(许多)野花。 定语只把主宾修,“可爱的、许多”作定语。 二、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三、定语后置规律: 1、中心词+之+形容词,用“之”把形容词定语后置。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蚯蚓无利(定语)爪牙(中心词),强(定语)筋骨(中心词)。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 2、用 “者”表示。 中心词+定语+者”式结构 调=定语+中心词+者 村中少年好事者。《促织》 调=村中+好事+少年+者 3、中心词+之+定语+者式结构 ①马之千里者《马说》 马(中心词)+之 + 千里(定语)+者 语序调整=千里马者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 ③僧之富者不能至 4、数量词作定语,定语常后置。 ①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一双(定语)+白璧 一双(定语)+玉斗 ②项羽兵四十万,沛公兵十万:《鸿门宴》 ③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核舟记》 ④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2. 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 一、小丽【从书包】掏出两块巧克力。 主语 + 状语 +谓语+定语+宾语 从=介词 书包=介词的宾语 二、在现代汉语里,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有些状语则置后作补语,像这样的句式就叫做介宾短语后置句。 三、状语后置规律 1.动词+以+宾语(名/代) 调整语序 :以+宾语+动词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 饰(动词)+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宾语) 调=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 (2)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 (3)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 (4)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2.动词(形)+于+宾语(名/代)调整语序=于+宾语+动词(形) (1)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调=师不必+【于(介词)+弟子(宾语)】+贤(形容词谓语) 介宾短语作状语修饰谓语 (2)长于臣《鸿门宴》 (3)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动词+如/若+宾语(名/代) 调=如/若+宾语+动词 (1)火烈风猛,船往如箭:《赤壁之战》 调=船(主语)+【如(介词)+箭(宾语)】+往(谓语动词) (2)小虫伏不动,呆若木鸡:《促织》
|
|
来自: 昵称78562252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