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

 昵称78562252 2022-02-17

满分:120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zhù    chèn   xiá     (bì)

Bnì     bèng    n     耀(xuàn)

Cyuán       gǎ      (xī)

Dyāo    é     pá     (xián)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迭                     颠沛流离

B.取                     轰轰烈烈

C.陡                     语无轮次

D.萋                     据理臆断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演讲赛场上,选手们信心十足,夸夸其谈,精彩的表现令观众由衷地赞叹。

B.当代中学生无时无刻都要拥有自己的远大志向,敢于向困难挑战。

C.多么宁静的世界哟,万籁俱寂,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沙……

D语文主题阅活动中,同学们煞费心机地汲取着知识的营养。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香港在历经百年沧桑之后,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B.正确使用汉字,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应该遵循的。

C.加强安全教育,是为了防止不发生安全事故。

D.有没有健康的身体,是能做好工作的前提。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我们应该记住这个真理。

B.这个可爱的小姑娘长得很像她爸爸。

C.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D.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

6、依次填入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那柔曼如提琴,        ;那清脆如弹拨者,       ;那洪亮如琴音齐鸣者,         ;那雄浑如鼓点轰响者,       

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

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A①②④③B②④①③C③②④①D④②①③

7、名句默写。

(1)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2)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3)《晚春》中诗人通、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二石兽沉焉__________

(2)以为顺流下矣__________

(3)数小舟__________

(4)于沙上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文中的话说说老河兵是怎样具体分石必倒掷坎穴的。

4老河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哪些因素得出的?从老河的身份看,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5字以​)

三、现代文阅读。(30

1、享福与吃苦

何仲英

现在我国人的大毛病,是只图享福,不愿吃苦。有许多青年人看见人家享福,羡慕得很;勉强他们暂吃辛苦,而他们的欲望,他们的希冀,总是对准享福的方面去进行。只做得人上,不吃得苦中。这种观念,虽不敢说普遍存在于一般青年的脑海当中,但至少有一部分,甚至有一大部分,我们不得不注意,不得不觉悟。

我们不必希望人上。我既是人中一人,就当尽人的一份责任。没有农夫,哪里有饭吃?没有瓦匠、木匠,哪里有房子住?没有工、商,哪里有物品?没有效命沙场的战士,哪里可以克服敌人,保护我们的安全?没有呕心绞脑的学人,哪里会有发明、发现和著述,安慰我们的精神?我们一时一刻的需要,都有无数的劳动无论是劳心或劳辛辛苦苦地来供给,而我们坐享其福;我们若不是也吃一点苦,也尽一点责,我们非但对不起他们,也何以对得起自己呢?

我们须知最可敬爱的,是世上最大多数的平民,他们尽管做一天人,干一天事,他们的生命,总是完全靠吃苦来撑持的。吃苦的人多,社会国家自然富强;吃苦的人少,社会国家自然衰弱。若是都要享福,不愿吃苦,国家未有不亡,享福也就等于泡影,终致吃苦而已!

我们翻开历史来看,古今中外,几多圣贤豪杰,哪一个不是从吃苦磨炼出来的?孔子一车两马,周游天下,宁受天下人揶揄,而救世之心,终不稍减,奔波之苦,迄未挂怀。这种吃苦的精神,尤其是我们应该崇尚的。再看看晋朝名臣陶侃,他怕生活过于松散,每天要搬砖头;英国名相格兰斯顿,每日午饭后要劈一个钟头的柴。难道他们一个要做瓦匠,一个要做火伕吗?笑话,笑话,他们决不是的。他们不过借此锻炼吃苦的精神,恐怕身体安逸了,将来不能做事,他们的用心,是很深的。

《论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大学》又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王阳明解说道闲居时有何不善可为,只有一种懒散精神,漫无着落,便是万恶渊薮,便是小人无忌惮处前清末年,京城里旗人个个总靠一份口粮,舒舒服服过日子,个个都是整日地拿着一个雀笼,口里哼着几句京腔,这种暮气的现象,哪里还能够支持得住国家!

我们不怕享不到福,只怕吃不到苦。享福、吃苦,都是有代价的。以吃苦始者,多以享福终。吃一己之苦者,享一己之福;吃众人之苦者,享众人之福。真正会享福的,先要备尝艰苦,而后苦尽甜来,始有滋味。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是磨炼意志的最好机会,这是鼓励吃苦的不二法门。

我们虽不必有范文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的气概,但至少要有陶侃、格兰斯顿的勤恳不懈的精神。我们虽不见得有什么大苦可吃,但至少要屏除一切奢侈浮靡的不良习惯。做人要从吃苦做起,吃苦要从微处做起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中人这是对诸位的一点贡献。

(有删改)

1.结合全文,梳理并概括作者的论证思路。

2.文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3.请在古今中外的名人中选取一个事例(本文事例除外)论证作者的观点。

2、拾荒

万吉星

深秋的凌,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统统装进那个破旧编织袋。

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沉重的袋,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身,用一只手握成拳头用力地操打着酸痛的腰。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细小而无力的哭,她循着声,目光不由自主地瞄到了不远处路灯杆下的一个小纸,以及被几件旧衣物包裹着只露出一个头的婴儿。环顾四,除了阴冷的风吹着地上的落叶到处乱,鬼影子都没有一个。她孩子抱起,孩子脸色青,气若游,柔弱得像一只筋疲力尽的流浪猫。

王婆婆解开自己的衣,把婴儿贴身捂在怀,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直达五脏六腑,她不禁打了一个寒,内心涌起一丝悲凉。

全家人的生活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弃婴彻底打乱,本来就过得十分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不到一,儿媳就给她下最后通:这日子没法过,要么你把婴儿扔了,要么我走,人家亲生父母都不愿养,你操那门子心,说不定孩子有什么绝症

好歹也是一条命!王婆婆叹息,但面对争,最后还是不得不妥,带着弃婴寄居到一个拾荒老乡那儿。

好景不,真应了儿媳的那句,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得赶紧做手术。王婆婆摸了摸缝在贴身衣兜里的两千块,这可是她这些年来起早贪黑拾荒换来的棺材本!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她心一横牙一,撕开了衣,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倾其所,只够三天。第四,医院通知续,说手术费还差得多。王婆婆打电话给儿,可还没说,儿子就不耐烦地:我看你是吃饱了撑,没事找事

王婆婆抱着婴儿独自一人精神恍惚地坐在医院悠长的走廊,不禁老泪纵横。一束阳光从窗户斜射进,像舞台上的追光,正好打在她蓬乱、花白的头发上。这一场,引起了一个年轻人的注,他悄悄举起相,迎着走廊的侧逆,按下了快门。

第二,当地晚报发出《七旬拾荒老人拾弃,身患疾病盼救助》的新闻报道。随,电台记者来,电视台也扛着摄像机来,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来……铺天盖地的爱心向老人和这个弃婴涌,短短一,30多万元的爱心捐款就送到了王婆婆的手上。

,这浓浓的爱心并没有挽留住孩子幼小的生命。一个月,在付10多万元的医疗费之,孩子还是走了。

在王婆婆心痛欲绝的时,儿子儿媳来医院找到,态度诚恳地向她承认错,把她接回了,破天荒地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还不停地往她碗里夹菜。饭,儿媳向她诉起苦:妈,你看孩子们渐渐大,长期租房也不是个事,听说下月房租又要涨,我看不如我们按揭买一60平米的房子,首付也10多万,你那儿不是还……”

王婆婆没有说,苦笑了一,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一年,老家大山深处的那所乡村小学新教学楼落,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漏风的危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王婆婆依然在这个陌生的城,拖着一个破旧的编织,捡拾垃,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

(选自2017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修)

1.参照下面的表,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凌晨拾,捡养弃___为救弃,倾其所无助之,八方相子辈相,决然离____

2.小说段中写王婆婆没有说,苦笑了一,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请你描写此刻王婆婆的心理活动。

3.阅读段画线,从描写或修辞两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她心一横牙一,撕开了衣,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4.小段王婆婆捡弃婴的情,时间很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 段仅一年三个字一笔带过这一年发生的事情。作者为什么这样?

5.小说最后一句写到王婆捡拾垃,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结合小说具体分,文中的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了哪些不应该丢弃的东西?

 
四、写作题40分)

小草记住了土壤,因为有了土壤的孕育;绿叶记住了露珠,因为有了露珠的恩泽;清泉记住了大山,因为有了大山的拥记住这世间的美好,让我们以感恩之心拥抱世界。

风记住了花为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要求:

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3)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4)书写工整,不少600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