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代书家系列之——陈基

 王志安的原创馆 2022-02-17

   

      陈基(1314-1370),字敬初,台州临海(今浙江)人,寓居吴中凤凰山河阳里(今属张家港市),元末江南著名文人。随其授业恩师黄溍游京师,被授以经延检讨一职。曾经帮人起草谏章,几获罪,引避归吴中,以教授诸生度日,颇有声名。陈基敏而好学,精通《春秋》等儒家经典,德性端重,兄睦亲孝,时人郑元佑有《陈敬初兄弟》诗云:“阖闾城里寄闲身,四壁秋蛩语近人;何异京华旧时月,清光相照白头亲。”即反映了他们兄弟平易孝悌的景象。 

      他的一生并不太平,感觉完全是被命运牵着鼻子走。元末大乱,群雄纷起,割据于吴地的张士诚闻其名,将他列入第一批需要招募的人才,召为江浙右司员外郎,参其军事。张士诚称王以后,让他担任内史一职,之后提拔他为学士院学士,飞书走檄多出于其手。等到朱元璋平吴,爱其才,召之参与《元史》的纂修工作,完成工作以后主动要求告老还乡,朱元璋挽留再三,但是陈基去意已决,朱元璋只能赏赐给他黄金万两,放他回归故里,卒于常熟河阳里寓所,《明史》有传。

      他的诗文“操纵驰骋,而有雍容揖让之度”, 著有《夷白斋稿》35卷,内诗1卷,文24卷,又外集诗、文各1卷。所作《次韵钱伯行白芙蓉》诗云:“帝子西游太液池,一杯秋露为君持。空令越女羞容貌,不与唐昌共本枝。娅姹最怜无语处,风流全在半开时。自移长信宫中去,学得班娘淡画眉。”状白莲之情状,雍容神妙,绝俗脱尘,的确是上乘佳作。又《春日邵氏园池》云:“寂寞园林带夕晖,昔年曾此恋芳菲。柳塘水暖驾鸯浴,花径风酣蛱蝶飞。蔓草拂衣人不剪,画梁无主燕空归。洛阳池馆关兴废,我欲春山赋《采薇》。”诸如此类的诗歌往往寄情于景,经常通过描绘一些荒废的城池、园林等景物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大情怀,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堪称大手笔,其表现方式对后世诗文影响巨大,好多后世诗人都受其影响。

      陈基以诗闻名,书法却少见提起。书法受李北海影响,上追二王,风格秀逸。同时也擅篆书。故宫博物院藏有其行书《相见帖》、《苦雨帖》、《寝喜帖》、《贤郎帖》四件,据说当年清朝乾隆皇帝非常喜欢陈基的书法作品,有一段时间还专门请来了书法家一起探讨陈基的笔法问题,后来更是将陈基写的《相见帖》、《苦雨帖》以及《行书诗十首》刻在《三希堂法帖》中日夜欣赏。陈基的书法在当时被严重低估,其创作水准可以和蔡襄相媲美,但因为诗名太盛,完全将他的书法成就掩盖了,后世好多人甚至都不知道陈基的书法也如此了得,令人惋惜。

    《苦雨帖》释文:

      陈基再拜。伯行至孝尊契兄服次。民立贤翁季苦雨不及走,见望代为谢□数幸甚。两扁需足下来此。求书之米元章海岳庵图诗,闻叔方先生处有之,顷专谒不值,敢烦遣阿隆从方翁处录一本携至,至恳至恳。存斋惓惓于其祖夫人,向尝与兄及仲渊先生有盟,渠意欲申言之,倘见渊父,乞言及二公,亦岂在多嘱耶。基再拜。

王志安临本

      本次所临陈基的《苦雨帖》,又名《致伯行契兄尺牍》,纸本 行草 23.9×24.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帖是写给钱伯行的书札,信中说,民立苦雨不及走,请他代为致谢。民立指吴郡的诗人马稷。另外告诉他,米芾海岳庵图诗,听说陈植(叔方)有,但未过拜访。这件小信札写得洒脱随意,犹如其个性,在笔法、结字及通篇的感觉上和赵孟頫的《致中峰和尚十一札》非常接近 。通篇笔画细劲清润精致,结构端丽严谨,行气顺畅断连有秩,于姿媚中更是增添了雄健之势,最后“耶”字的末笔,一竖占了五六字的位置,豪气直泻无余,远比陈基其他帖子要快意得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