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代书家系列之——危素

 王志安的原创馆 2022-02-17

危素(1295~1372,一说1303~1372),字太朴,号云林,江西金溪县白马乡(现黄通乡高桥)人。元末明初历史学家、文学家,官至参知政事、翰林学士。

危素4岁开始读书,15岁便精通《五经》。他曾拜读于吴澄门下,并尊李存为师。吴澄对他十分赏识、大力引荐,得以广交文学名士。当时范梈、虞集、揭傒斯等人对他渊博的学识也很折服,另眼相待。

元朝至正元年(1341),经大臣引荐,出任经筵检讨,负责编修宋、辽、金三朝国史及注释《尔雅》。二十四年,为翰林学士,奉旨出任岭北行省左丞。后弃官,隐居房山达四年,潜心史学著作。

至正二十八年(1368)闰七月,朱元璋部攻入大都,危素感到国破家亡,欲跳井自杀,但被他的诗友以“国史非公莫知,公死,是死国史也”为由劝止。当明军要进史库时,危素急告镇抚吴勉才使《元实录》得以保存。入明于洪武二年授侍讲学士知制诰,与大学士宋濂一同编撰《元史》。

自古以来,才华太惊艳的人在性格上总有不足,危素便是如此。他投降明朝的时候,已经66岁,编撰完成《元史》,已经到了70岁高龄。因此经常倚老卖老,让明朝的大臣非常不爽。有一天,朱元璋正在东侧间休息,危素在门外求见。朱元璋问:“门外是谁?”危素回答:“是老臣危素!”朱元璋一听危素自称“老臣”,非常不高兴。讽刺危素道:“你是哪朝老臣?我以为是文天祥呢?”文天祥是南宋抗元名臣,朱元璋这么说,明显是讽羞辱危素曾效力于元朝,危素听完后,面红耳赤。第二天,朱元璋将危素贬到安徽和县,让他守余阙庙。余阙合肥人,在元至元十八年所守之城被陈友谅攻破,自刎而死,妻、子、女、甥皆从之。“明太祖诏立庙岁时祀之”。明太祖让危素去守余阙庙,是对他的极大侮辱,因此时间不长便抑郁而死。危素身经两个朝代,都曾任过大臣。但他是降臣,历代封建统治者出于忠君思想,对其并不放在重要位置上加以宣扬。

危素《陈氏方寸楼记》楷书卷,纸本 23.4X10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危素博学,善古文词。其诗歌创作在元末地位较高,影响较大。他的诗气格雄伟,风骨遒劲,诗作收集在《云林集》2卷中。他的散文被誉为元代一大家,有文集《说学斋稿》4卷。其在史学上的地位更是卓然高峰,中国的“二十四史”他一个人参与编撰了四部正史(《宋史》《金史》《辽史》《元史》),占“二十四史”的的六分之一。他还精于书法,其书写的片纸只字,人们都爱珍藏,危素在元末明初书法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子山在南台时,临川危素太朴、饶介之得其传授。而太朴以教宋璲仲珩、杜环叔循、詹希元孟举。” 康里子山继赵子昂之后,为元末书坛之执牛耳者,危素有幸师承之。且危素在明初高徒众多,著名书家宋璲、杜环、詹希元等皆为其弟子。明代陶宗仪《书史会要》会云:“危素文藻敏赡,善楷书,有释智永及虞永兴之典则”。而《续书史会要》只记其“文藻敏赡,驰声翰墨。”之后几乎被人们忘却。

王志安临危素《陈氏方寸楼记》

本期选临危素《陈氏方寸楼记》,此书是赵孟頫、杨维桢及危素三家合璧书卷之一,此记是危素为宋将仕郎陈府君营造的小楼所撰并书的记文。此件楷书用笔骨力遒健,结字端庄秀俊,点画严谨,一丝不苟,结体平正工稳,清劲古朴,字形大小一律,章法纵横有序,全篇在有界格的纸上展开,行距、字距都切割成匀等的空间,尽管如此,他仍能从结字的技巧中求得一些变化。危素的书法存世量不多,除了楷书之外其他书体几乎见不到所以没办法全面地评价,虽然很难挑出其用笔上的毛病,但也很难找到他个性的东西。由此看来,其书名于后不显和他的整体艺术水准不够拔尖还是有着莫大的关系。

王志安楷书《兰亭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