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贡赎人·子路受牛(全文)

 哒马楚胡 2022-02-17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①,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②。子贡赎鲁人于诸侯③,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④,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注释】

① 臣妾:西周、春秋时对奴隶的称谓。男奴叫臣,女奴叫妾。

② 府:国库。

③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孔子的弟子。

④ 子路:仲由,字子路,孔子得意门生。

【大意】

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外沦为诸侯的奴隶,把他们赎出来的人,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有一次,子贡从其他国诸侯手中赎出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却不去领取金钱。孔子说:“赐呀,你做得不对。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你如果取回国家的补偿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钱,别人就不肯再赎人了。”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送他一头牛以示感谢,子路收下了。孔子说:“这下子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孔子能从小事观未来,这是由于他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观察得远啊。

点评

《淮南子·齐俗》中也记载了这两件事,书中评道:行为同社会风俗相一致,就可以追随效仿;事情普遍都有能力做到,便容易推行。做出矜持虚伪的样子来迷惑世人,行为看似高尚却背离民众,圣人不以此来整治民俗。

子贡自损钱财赎回鲁人,做了好事,本应该被树为道德典范,孔子为何反而要说他做得不对?因为鲁国法律的用意本来是为了鼓励更多的人“惠而不费”地做好事,如果暂时没有钱,也可借来赎金,为同胞赎身——这样做好事,利人不损己,子贡错就错在把原本容易达到的“善”拔高到了许多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使得财力不及子贡的人望“善”兴叹;相比之下,子路救了人,接受谢礼,显得自然而坦荡,对社会风气而言是一种鼓励与促进,善于“以小知大”的孔子,当然会表扬子路了。

此事对今人的启示,就是对他人少一些“道德绑架”,尊重他人为善的想法与方式;对自己而言,则是主动担当,从身边小事做起,一点点扩散“正能量”。

《吕氏春秋·查微》


《子贡赎人》读后感

孔夫子非常有智慧,他能洞彻一切事情所能产生的影响。有一次子贡到其他的国家去做生意。鲁国有一则法律,只要在其他的国土上看到鲁国人被卖去当奴婢、做苦力,可以用钱把他赎回来, 国家会发奖金给你,这是鼓励大众爱护自己的国人,主动解救国人。这个做法好不好?非常好。这让人时时处处能想到自己的国人。子贡经过他国之后,赎人回来, 因为他是大商人并不缺钱,所以他就跟官府说 , 我不要奖金。旁边的人听了,这个人好清高,连奖金都不拿。一般人都赞叹子贡。可是夫子对子贡的看法跟一般人不一样, 夫子对子贡说,你错了。

是不是多数人认为对的就是对的,现在是民主时代,采取举手表决,人多就是对的,这其实非常危险。 因为当人不理智时政客会利用这一点让你感情用事。人民会因为这些政客的设计,挑起很多错误的思想,结果国家许多重要的权力都被这些有目的的人掌控。所以, 实行民主要有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就是人民的水平要达到某种程度。

判断是非的能力要达到一定的水平,而且有水平的人要超过一半以上,如此才能提倡民主。所以,制度没有好坏,要看当下人民的整体素质如何,否则虽是好意,却可能把社会给毁了。

夫子跟子贡说,圣贤人的行事可以移风易俗,成为大众的模范,怎么可以随自己的爱好而任意去做,现在鲁国富有的人少,贫穷的人多,你的行为让大家认为赎人接受奖金是贪财的行为,以后哪还有人愿意去赎人,以后鲁国赎人回国的风气将会消失了。 子贡赎人回来不拿奖金,好像很清高,在金钱上可以放得下。但是鲁国大部分是穷人,当他们出去遇到自己的国人当奴隶, 心里很想救他,可是想到子贡不拿奖金,如果自己拿了好像不廉洁,但是不拿奖金,下一个月的生活就成问题。如此一犹豫,他救人的心就会受到干扰。不说多了,假如一百个人当中有一个人受到干扰, 就有一个国人没被救回来。而一个国人没被救回来,可能就是一个父亲没回来,这将会影响一个家庭的命运。所以,做事不是你喜欢怎么做就怎么做,要能洞察整个层面,深谋远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