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虹桥飞架连什川

 老魏的新视界 2022-02-17

原标题:什川交通及运输

作者:魏永欢  魏立中

二、桥梁
小钢索吊桥:上河坪隶属长坡行政村,座落在什川东南,由于黄河阻断穷山僻壤的上河坪,经济发展缓慢,生活条件极差。1965年时任长坡村党支部书记的魏添中,为了带动上河坪农业经济的发展,亲自外出考察,实地反复勘测,1966年由村上出资,土法上马,在石门峡架起了凹形钢索吊桥,全长100米,桥面宽1.7米。由于桥面没有扶手和防风设施,1966年一次大风将桥面掀翻,正在桥上行走的农民父侄俩,被掀入河心,其侄得救。之后,村上邀请能工巧匠魏应中为桥身设计了防风八字绳和围栏,解决了村上农民过往及人力车运输问题。1984年村上投资11万元,由兰州铁路局设计院的苏钰设计,魏应中承包建成了全长100米,桥面宽2.5米的龙门钢索吊桥,1985年10月1日通车。解决了农用机动车辆过往问题,带动了该村的经济发展。

小峡水电站专用钢索吊桥:2001年3月,因小峡水电站工程建设需要,由水电四局承建,在小峡水电站上游的石门峡,架起了钢索平拉桥。11月投入使用。桥体结构为66根钢索平拉单行道,桥面铺方木。面宽六米五。其中车行道宽4.5米,两边各有1米宽的人行道。跨度109米,全长122.4米,载重40吨,总造价350万元。

什川吊桥(中国农民第一桥):1969年什川的南庄、长坡、上车三村农民自发筹资24万元,在省交通厅、兰州铁路局、甘肃冶金公司、兰州通用机器厂、阿干煤矿等20多个单位大力支持下,建成一座能通汽车的单柔式钢索吊桥。1971年5月20日通车,全长435米,其中引桥270米,主桥165米。主桥两端耸立着15米高的钢筋混凝土龙门架,14根(每根重两吨)钢索,凌空悬挂在黄河之上,桥面宽7米,木板铺成,两侧留有人行道,桥栏为钢管花栏扶手。载重8.5吨,使用寿命30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省市投资21万元,先后两次进行了维修,1988年将桥面改铺为钢板并铺上沥青。2003年对过往车辆进行了控制,2009年改为步行桥。

钢混双孔桥:小峡水电站工程动工之际,首先在小峡水电站下游150米处,由中铁一局承建。建起了跨河大桥。2000年4月破土动工2002年6月建成通车。结构为钢混双拱桥,桥高12米,桥面宽11.5米,其中车行道宽9米。两边设人行道,跨度193.6米,载重60吨,总造价850万元。大桥的建成,既                钢混双孔桥(现称梨花桥)

减轻了吊桥的压力,又促进了什川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发展。

小峡公路桥

近期热读
1
皋兰什川梨园艺术团欢歌热舞闹元宵
2
什川隘道通四方
3
独具特色的什川社火
4
什川长坡村的塑绘世家
5
什川果园生产发展史
6
皋兰什川梨园艺术团欢歌热舞闹元宵
7
纪念魏振皆先生诞辰133周年书画回顾展
8
雕塑奇人魏至清
“写留言”
跟老魏进行互动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