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岛问题上,有多少国家支持阿根廷,哪些国家支持英国?

 [南国风] 2022-02-17

马岛海战是二战之后最大规模的海陆空大战,参战双方是英国和阿根廷,争夺的对象是十分贫瘠的马尔维纳斯群岛。

马尔维纳斯群岛的面积虽然不算小,1.22万平方公里,但是却分成了776个岛屿。在马岛海战之前,因为土地贫瘠,岛上的居民只有3000多个英国人,所以用鸟不拉屎来形容马岛也不为过啊。

就这么一个地方,为什么值得阿根廷在1982年敢于对英国发起战争呢?其实阿根廷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且阿根廷错误地预判了形势,所以这才导致马岛海战爆发。

话说在1981年的时候,阿根廷的经济出现了很大问题,通货膨胀达6倍,GDP下滑十分严重,人民收入大幅下降,导致阿根廷民众对当时执政的军政府十分不满。

既然是军政府执政,那么做法往往就很极端。为了尽快把国内经济发展不顺的矛盾转移出去,所以当时阿根廷军政府的领导人加尔铁里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对距离阿根廷不远的马尔维纳斯群岛发起攻击,打一场仗,从而转移民众的视线。

图片

可问题是,马尔维纳斯群岛是英国占领的,英国虽然已经不是当初的大英帝国了,但是还算是世界强国,阿根廷自然不敢贸然进攻。

其实说到这事,阿根廷也不占理啊,马尔维纳斯群岛的归属问题很难说,但是英国占领马岛这么多年,阿根廷也基本默认了。怎么现在突然就要攻打英国占领的马岛,这实在是说不过去啊。

再考虑到英国是联合国五常之一,盟友众多,阿根廷还是觉得应该先知会一下英国,万一别人根本就不把马岛当回事,送给阿根廷也说不准。

所以,阿根廷在联合国上利用很巧妙的暗示语,表达了自己对于马岛的主权所属,让联合国也感受到了一丝丝压力。但是,英国却在那个时候出了个岔子,这么大的事情,英国居然没有注意,把这么重要的信息给忽略了。

不久之后,英国从马岛又撤走了坚韧号军舰给撤走了,这只是英国的常规操作,因为它们根本就不知道阿根廷在对马岛虎视眈眈。

而对于阿根廷来说,刚刚跟你说我要打马岛了,你不理我,这会儿又把军舰撤离,看来英国的实力已经真的弱到无法保护自己的海外殖民地了。所以加尔铁里对此很开心,他认为收回马岛的时机到了,于是开始谋划攻占马岛的计划。

图片

阿根廷说打仗,其实也不愿意真的跟英国大打一仗,只是想快速占领马岛,造成既定的事实,想必英国也不会真的会跟自己硬拼。所以说,阿根廷就是在这种及其幼稚的想法的驱使下,开始了对马岛的战争。

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派遣了一艘五金商人为主的商船登上马岛,在岛上插上了阿根廷的国旗。以次为掩护,阿根廷军舰秘密将3000名士兵埋伏在岛上,等英国的破冰船来驱赶五金商人的时候,很快就被那3000名士兵赶走。

第二天,这3000名士兵开始对岛上为数不多的英国皇家海军士兵和警察发起进攻,没过多久就将其杀的杀,俘虏的俘虏,很快就占领了整个马岛。占领完成之后,阿根廷又驱逐了岛上的英国居民和俘虏,并在48小时之内完成撤退,只留下500名宪兵由新任的马岛总督带领,在岛上进行军事统治。

一切都来得太突然,英国在听到马岛丢了的消息之后,整个国家都炸锅了。什么,阿根廷敢对我大英帝国下手?

图片

英国外交部首先给阿根廷发去照会,希望阿根廷迷途知返,早点交出马岛,可是阿根廷硬是不肯。几次外交谈判之后,也没有什么结果,英国首相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最终拍板决定,干阿根廷!

阿根廷难道真的不害怕英国的海军和空军吗,它的底气在哪里?阿根廷的底气在于美国还有苏联。

英国虽然在二战后开始没落,但是就实力而言,打阿根廷是问题不大。可别忘了,英国可是传统的海军强国,而且空军的装备也很不错,这是阿根廷比不了的,要说阿根廷一点不怕那是不可能的。

可是阿根廷的后台也不弱啊,要知道阿根廷军政府可是美国一手扶持的,美国对阿根廷军政府提供了很多帮助,送飞机,送武器装备,还帮忙培养飞行员,简直就是一条龙服务。而加尔铁里对美国也是感恩戴德,甚至说自己就是美国人的儿子!所以阿根廷就一直觉得,只要自己攻打马岛,美国就一定会支持自己。

图片

美国虽然认为加尔铁里是一个积极反共的人,但是其实他并不是,他与苏联的关系搞得也很好,因为苏联缺粮,而阿根廷产粮,所以阿根廷就出口了大批粮食给苏联,这让苏联感受到了来自美洲的温暖,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所以苏联其实也力挺阿根廷,在很多方面愿意给阿根廷帮助。

那么我们国家呢?我国当时也支持阿根廷,因为香港问题,当时正是在谈判阶段,这个我就不多说了。

可是战争开打之后,一切都跟阿根廷设想的不一样。英国还是比较绅士,在开打之前,还是对阿根廷进行了宣战,但是并没有制定具体的开展日期,这是为什么呢?

当然是看看各国的反应,看看有谁支持自己,有谁支持阿根廷。

原本英国是希望美国能够支持自己的,因为英国知道美国跟阿根廷的渊源,所以就想看看美国的态度,只要不支持阿根廷,哪怕不支持自己也行。

美国夹在中间也是很为难,所以最后决定,保持中立。

图片

英国的目的是达到了,但是还是有一点不顺心,那就是北约的态度比较暧昧,虽然表面上支持英国,但是力度不大,动作也不够强烈,可能是受了美国的影响。

不过,在英国开战前不久,苏联突然声明支持阿根廷。紧接着华约各国也纷纷表示支持阿根廷。这个时候美国就坐不住了,发表声明支持英国,但是没有直接出兵或者援助英国,而是对阿根廷采取了一个措施,那就是不卖武器给阿根廷了。

虽然没有出兵,但是对阿根廷的打击也是非常大的,为什么呢?

因为阿根廷自己不具备生产武器装备的能力,起武器装备主要来自于美国的援助或者是购买自美国。战争即将开打了,美国却说不卖武器给阿根廷了,这不是要命吗?

别人英国可就不一样了,军工发展得比较早,基本上可以保持自给自足,打阿根廷这种级别的国家,即使没有美国的武器装备,问题也不大。

图片

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英国在阿根廷占领马岛一个月之后把海陆空大军给开过去了。起初阿根廷还可以抵挡一阵子,因为阿根廷的空军在美国的帮助下战斗力很不错。制空权基本上还可以保障。但是随着战争的深入,阿根廷的弹药不够了,苏联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阿根廷的防线在英国的强势攻击之下只能不断后移,最后不得不向英国投降。

马岛海战前后持续了74天之久,英军死亡255人,阿根廷方面死亡649人,被俘9000多人,马岛居民死亡3人。阿根廷最后被迫投降,英国重新夺回马岛控制权。

而贸然发动战争的加尔铁里,则在战争之后因为“指挥失误”,被判刑12年,后来虽然被特赦了,但是万年痴迷酒精,得癌症死掉了。马岛海战虽然成功吸引了阿根廷民众的眼球,但是也加深了阿根廷的经济负担,阿根廷的情况变得更加糟糕。可见,战争并不是解决经济发展困局的良药,二战中的日本和德国都证明了这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