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强力镇痛气雾剂.pdf

 刘雁辉 2022-02-17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病外治,外病外治为特征的气雾剂——强力镇痛气雾剂。 传统治疗内病的镇痛剂,没有气雾剂之先例,结合磁疗效应,循径外敷理论,以 祖传秘方为依据,在生态自控健康理论指导下,拟出别具一格之配方和药物组合。 以低温萃取抽提高科技手法,精制而成。其目的是充分发挥药磁作用,提高疗效。

本发明强力镇痛气雾剂,克服了传统内服镇痛剂弊端。如吗啡、阿片生物碱、 杜冷丁及其合成代用品,虽为广谱镇痛剂,可治疗一切疼痛,同时产生镇静作用, 但能减少肠管蠕动,并增大胃肠及其括约肌紧张性,服后可致便秘。主要用于外 伤性剧痛(严重创伤、烧伤、骨伤);内脏剧痛(心绞痛、胆绞痛、胃绞痛、肝 绞痛等)。连续使用后成隐,必须慎用。副作用导致眩晕、呕吐、便秘,婴儿、 孕、产、哺乳妇女禁用。(1)

朴热息痛、消炎痛、安乃近长期服用,破坏肾脏。引发产生间质性肾炎、肾 乳凸坏死,出现肾脏功能不全和尿毒症,保太松是潜在性肾毒性药物。(2)镇痛剂 破坏肝脏。水杨酸钠;抗风湿、抗痛风药朴热息痛,别嘌呤醇,消炎痛,水杨酸 盐、保太松、辛可芬(已淘汰)破坏肝细胞,另加速黄胆性肝炎、肝硬化形成。 (3)保太松、消炎痛、阿斯匹林、水杨酸盐易引起胃溃疡。(4)阿斯匹林等镇痛剂 能引起哮喘合并鼻炎,(5)还能引起心绞痛(促进血小板减少和促进血栓形成)。(6)保太松能引起药原性红斑狼疮性肺炎;(7)保太松、消炎痛、阿斯匹林、安乃近等 能引起血小板减少性贫血;(8)保太松、消炎痛、安乃近等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9)

总之,镇痛剂、抗风湿、消炎镇痛剂,均有抗风湿、镇痛作用,但口服之后 副作用大,引发多种严重脏器病,有的是产生成隐性毒剂,对治疗疾病和身体保 健很不理想。

本发明强力镇痛气雾剂,属纯天然,纯中药制剂,毒副作用极小。按中医理 论“痛则不通”的原理,在“生态自控健康”医学理论只有生物进化同源同物质 才能有效修复人体脏器、组织、细胞、基因的损伤;调节机体代谢、提高自控能 力促进疾病治愈,恢复健康的原理指导下科学组方,制出剂型。该剂不是麻醉镇 痛剂而是针对疾病病因、病理、病症(经络瘀闭而疼痛麻木),发挥其理气、活 血通络消除病因,改变病理而达到镇痛、治疗功效的新剂型。

本制剂具有祛风散寒、化痰行瘀、理气调肝、疏筋活络、活血化瘀,清热消 肿、软坚散结、镇痛镇痉、消炎止痛的功能。

主治:跌打损伤(胸壁挫伤;肘、膝、腕、指间等关节扭伤;腰肌扭伤;各 种肌腱扭伤;软骨盘损伤;半月板损伤;腓肠肌损伤及痉挛等)、风湿性关节炎、 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冈上肌腱炎、肋软骨炎、各类滑膜炎、跟腱周 围炎、退行性脊柱炎、颈椎病、增生性腰椎综合症、腰间盘突出症等症、足跟痛、 髋关节炎、股关节炎、无菌性股骨头坏死、静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肋间神 经痛、坐骨神经痛、枕大神经痛、各种神经麻痹、各种神经炎及多发性神经根炎、 多发性神经炎等症。

组方及药量: 君 延胡索1000g、洋金花子1000g、制马钱子250g、细 辛250g 臣 红花500g、毛冬青1000g、水蛭300g、没药300g 佐 大黄500g、豨莶草1000g、黄连500g、制草乌200g、 苍术500g、公英2000g 使 樟脑200g

延胡索:具有活血止痛、活血理气的功效,主治瘀血诸痛、气血瘀滞诸痛。 现代药理研究它含有多种生物碱,有镇痛作用,为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延 胡索丙素、延胡索丑素。其中乙素、丑素作用最强。(10)

马钱子:具有消肿散结、通络止痛、解毒散结之功效。主治跌打损伤、痈疽 肿痛、风湿痹痛、肢麻瘫痪、萎软无力等症。现代药理研究含多种生物碱,如番 木鳖碱、马钱子碱等;番木鳖、甙绿源酸等具有麻痹镇痛、抗菌消炎作用。(11)

洋金花子:具有麻醉止痛作用。主治风湿痹痛。现代药理研究本品含生物碱, 东莨菪碱85%,莨菪碱和阿托品15%。东莨菪碱有明显镇痛作用,并能加强杜冷 丁的镇痛作用。(12)

细辛: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抑菌抗炎、麻醉镇痛作用。现代药理研究 含挥发油,其主要成份有甲基丁香油酚、黄樟醚、黄樟脑油、龙脑等成份;根中 含1-细辛素。挥发油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局部麻醉作用,抑菌作用等。(13)

红花:具有活血止痛、活血通经作用。主治瘕积聚、心腹瘀痛及跌打损伤、 血脉闭塞、紫肿疼痛;另治疗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等症。现代药理研 究,红花主要含红花黄素、红花素、红花醌甙及红花油。红花黄素、盐酸吗啡具 有较好镇痛作用,具有较好抗炎作用,对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14)

水蛭:具有破血逐瘀、散瘀通经功效。主治跌打损伤、瘀滞疼痛及血瘀经闭、 瘕积聚、蓄血症、骨折等症。现代药理研究水蛭药效成份有水蛭素、蛋白质、 肝素、抗血栓素。水蛭素为抗血凝物质,可阻止凝血酶催化纤维素转变之作用, 阻碍血凝块形成。能使血凝过程延缓,血液凝固障碍、抗凝作用明显。(15)

毛冬青:具有活血祛瘀、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有阔张冠状动脉和增强血流 量,改变微循环,并有消炎作用。现代药理研究毛冬青含多种黄酮类、甾醇、糖 类、氨基酸、酚性成份鞣质三萜成份等。主治脉管炎、动脉闭塞症、冠心病。(16)

没药: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功效主治血瘀气滞、脘腹疼痛、痛经、经闭、 及跌打损伤和痈疽疼痛等症,此外有增强活血通痹止痛之效。现代药理研究,一 般商品没药含挥发油8-8%,没药树脂25-35%,树胶57-61%,少量苦味质。(17)

豨莶草:具有祛风湿、通经活络、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风湿麻痹、筋骨疼 痛、中风不语、半身不遂之症,能清热解毒、除湿,用于痈疽肿毒。现代药理研 究本品含有生物碱、酚性成份、豨莶甙、豨莶甙元、氨基酸、有机酸糖类、苦味 质等豨莶苦味醇酸有明显抗炎作用,有明显抗菌作用。(18)

大黄: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凉血止血、泻火止泻、攻积导滞、利胆退 黄之效。主治热毒疼痛、水火烫伤等,治瘀血阻滞之症,有明显镇痛作用。现代 药理研究大黄含蒽醌衍生物(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大黄 酚)及鞣质(葡萄糖没食子鞣甙、儿茶鞣质、没食子酸)。(19)

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主治清热泻火作用极强,治热病、 高热、烦燥、神昏澹语者,又治心火内炽、破血妄行、血呕、吐血等症,清热燥 湿解毒,可治肠炎痢疾。本品外用清热、消炎、抗菌、解毒亦佳。现代药理研究 黄连含黄连素(小檗碱)、甲基黄连碱等多种生物碱。其中黄连素约占5%-8%。 黄连有很广的抗菌范围,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另外还有降压、利胆、清热、 镇静、镇痛、局麻等作用。黄连素及一些衍生物有抗癌作用。(20)

苍术:具有健脾燥湿、祛风散寒。主治风湿痹痛。现代药理理研究苍术含挥 发油,其主要成份为苍术醇和茅术醇混合结晶物,尚含少量苍术酮、维生素A样 物质,维生素B及菊糖。其挥发油小剂量可抑制大脑皮层兴奋,呈镇静作用。同 时使脊髓反应亢进;大剂量可呈抑制作用。(21)

草乌: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之效。主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麻醉止 痛等。现代药理研究草乌含多种生物碱(乌头碱、乌头次碱、乌头原碱),乌头 分解物质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麻醉止痛。(22)

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清肝明目。现代药理研究公英 含蒲公英甾醇、蒲公英素及蒲公英苦素。有抗病源微生物作用,对金葡菌耐药菌 株、溶血性链球菌等有较强杀灭作用。提高免疫功能,能显著提高人外周血淋巴 细胞、母细胞转化率。(23)

樟脑:具有开窍辟秽、除湿杀虫、散肿止痛之效。主治疥癣疮痒;兼有止 痛作用。如霍乱、心腹胀痛、胃寒腹痛及食滞腹。(24)

制药方法:

1、延胡索1000g、洋金花子1000g、制马钱子250g、红花350g、毛冬青 500Gg、没药300g、黄连500g、草乌200g、水蛭200g、大黄500g、豨莶草1000g 苍术500g粉碎80目细末,乙醇7Kg浸20天,滤出提取液(清液)。余渣用5Kg 水浸煎煮,滤液浓缩至2Kg。

2、红花150g、毛冬青500g(粗粒)适量水浸24小时,水蛭100g粉(粗 粉)用水浸(50℃)24小时取滤液备用;滤渣与毛冬青、红花共用微火煎开持 续30分钟,两次煎煮、滤液合并浓缩至1000g。与水蛭水提液混合备用,再放 入樟脑200g溶解其中。以上滤渣加公英500g用3Kg乙醇浸20日,滤液。

3、公英1500g用2Kg水浸,,微为煎开,滤液1Kg。将1和2中醇浸液合并。

4、再将1、2、3中的小浸煎液4Kg并入醇提液中,共取15Kg,分装气雾剂 瓶(125毫升、250毫升)。

治疗效果简介:

1、对跌打损伤治疗效果极佳,治疗谚语“伤筋动骨一百天”,跌打损伤病 愈时间最少得三个月,该剂改变这一传统结果,可提前30-50天治愈,配合内 服药效果更为可靠,镇痛效果立即见效,治愈率100%。

2、治疗脉管炎、镇痛作用极佳,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静脉炎涂药后,镇痛 立即见效,减轻疼痛,配合(溶栓内服药)口服药,治愈率100%。

3、治疗类风湿症、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坐 骨神经痛、骨质增生、腰间盘突出症等镇痛作用也佳,很快减痛,配合(顽痹 灵胶囊)内服,有效率100%,治愈率90%以上。

4、无菌性股骨头坏死治疗时间较长,减痛较快,配合(促进血运促进骨质 复原剂)口服。有效率100%,治愈率可达70-90%,病程愈早,治疗效果愈好。

注:

(1)陈新谦主编《新编药物学》第十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82, 219-222页。

(2)张宪安主编《实用药源病学》第一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1997,258页。

(3)张宪安主编《实用药源病学》第一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1997,239页

(4)张宪安主编《实用药源病学》第一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1997,223页

(5)张宪安主编《实用药源病学》第一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1997,170页

(6)张宪安主编《实用药源病学》第一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1997,203页

(7)张宪安主编《实用药源病学》第一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1997,173页

(8)张宪安主编《实用药源病学》第一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1997,173页

(9)张宪安主编《实用药源病学》第一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1997,273页

(10)《常用中药-中西医结合临床应用手册》第一版,1988年,江西科 技出版社出版,303-304页。

(11)《常用中药-中西医结合临床应用手册》第一版,1988年,江西科 技出版社出版,336-337页。

(12)黄泰康主编《常用中药成份与药理手册》第一版,中国科技出版 社出版,1994年,1452-1453页。

(13)《常用中药-中西医结合临床应用手册》第一版,1988年,江西科 技出版社出版,67页。

(14)《常用中药-中西医结合临床应用手册》第一版,1988年,江西科 技出版社出版,315页。

(15)《常用中药-中西医结合临床应用手册》第一版,1988年,江西科 技出版社出版,339页。

(16)章永红主编《抗癌中药大全》,2000年4月第一版,10月第二次 印刷,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106-107页

(17)陈新谦主编《新编药物学》第十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82, 239页。

(18)《常用中药-中西医结合临床应用手册》第一版,1988年,江西科 技出版社出版,171页。

(19)《常用中药-中西医结合临床应用手册》第一版,1988年,江西科 技出版社出版,135-136页。

(20)《常用中药-中西医结合临床应用手册》第一版,1988年,江西科 技出版社出版,188-189页。

(21)《常用中药-中西医结合临床应用手册》第一版,1988年,江西科 技出版社出版,196页。

(22)黄泰康主编《常用中药成份与药理手册》第一版,中国科技出版 社出版,1994年,137-139页。

(23)《常用中药-中西医结合临床应用手册》第一版,1988年,江西科 技出版社出版,100页。

(24)《常用中药-中西医结合临床应用手册》第一版,1988年,江西科 技出版社出版,903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