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蒙蝉翼之状,宛转蚪骖之形。斓皎月而霞薄,扬珍林而雾轻。”晏殊曾作《飞白书赋》称赞宋仁宗的飞白书。何为“飞白书”,北宋黄伯思《东观余论》解释其为:“取其若丝发处谓之白,其势飞举谓之飞。”“丝丝露白,通透飘扬”,可谓是对飞白书极尽贴切的形容了。因为最近大火的《清平乐》帝后执笔练习的场景,有人说“冷门”的飞白书蹭了热搜,其实不然,飞白书早已活跃千余年。  唐代书法家张怀瓘《书断》一书中曾载:“汉灵帝熹平年诏蔡邕作《圣皇篇》,篇成,诣鸿都门上。时方修饰鸿都门,伯喈待诏门下,见役人以垩帚成字,心有悦焉,归而为飞白之书。”那么由此可知,飞白书大约形成于东汉末年,至于是否创始于蔡邕观看匠人刷墙而来的灵感有待考证。 唐代是飞白书的繁荣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及唐高宗李治、武则天夫妇都擅长飞白书。《唐会要》卷三十五《书法》中记载:“十八年五月,太宗为飞白书,作鸾凤蟠龙等字,笔势惊绝……” 《升仙太子碑》是武则天亲自撰文并书丹镌刻的碑刻,碑首“升仙太子之碑”为飞白书碑额。赵涵《石墨镌华》说:“碑首升仙太子之碑六个大字,飞白书,作鸟形,亦佳。飞白书久不传于世,此其仅存者耳”。相传《升仙太子碑》是武则天七十六岁时所作,可见功力之深厚。
 《清平乐》中宋仁宗曾言“朕听政之暇,无所用心,以此自娱耳”,欧阳修在《归田录》中的描述“仁宗万机之暇,无所玩好,惟亲翰墨,而飞白尤为神妙。”飞白书为宋仁宗唯一爱好,由此可见飞白书在宋代的热门程度,并一度达到鼎盛。根据清代陆绍曾、张燕昌《飞白录》的统计,宋代擅长飞白书的书法家人数达到三十人,为历代之最。这就是最好的例证。 《书断》中亦评论飞白书道:“飞白妙有绝伦,动合神功。”飞白书无论冷门与否,都曾盛极一时,也流传千余年。我们现在仍能从诸如卫夫人的《江南之人兮》、《晋祠铭》、《升仙太子碑》、《开业寺碑》、《大唐中兴颂》等碑额题识上去感受其风采。您觉得飞白书是冷门,蹭热度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