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名老中医之路笔记(三)

 万仁甫 2022-02-18

一、放弃文艺爱好,走上学医道路,姜先生爱好诗词文化书法

二、死记硬背《四言脉诀》、《药性赋》、《歌头汤诀》等

三、学习《黄帝内经》,用画图表的方法加深理解

四、从方药主治及配伍学习规律

如:附子治脉沉微或欲绝,恶寒或背恶寒,四肢厥冷,漏汗不止,身疼痛,总概括起来:强心镇痛。

五、强调从辨证论角度学和用中医

六、张仲景方药有限,可学习《外台秘要》,它病症多,药物广,方剂药味不多,各家经验方。《千金方》比较难学,药味多,叙述症状多,不容易理解,可学脏腑综合症群的治疗。

七、学习医案技法:孙东宿《医案》,陈菊生《诊余举隅》辩证论治精神强。其他医案建议学习方药,病理机制还是要用《伤寒论》条文去分析。

金寿山:路,是人走出来的

 一、热病大汗出而致神疲,益元散(滑石600g 甘草100g 朱砂30g),导热下行,收汗镇心。

 二、通过处方学习别人的医学经验

三、对伤寒论整理归类,以方归类,以证归类

四、三个勤:口勤(背熟)、手勤(提高古文)、笔勤(常书写)

五、俞根初(浙江山阴(今绍兴市)陶里人):凡病之属阳明少阴厥阴而宜凉泻清滋者,十有七八;如太阳太阴少阴之宜温散温补者,十仅三四;表里双解,三焦并治,温凉合用,通补兼施者,居数最多。

六、死亡经验教训:青年时候曾治一湿温病人,病已多日,心下痞闷不舒,大便不通,舌苔黄,有可下之征,用小陷胸汤加味,服药后得利,胸腹宽畅,但随即衰竭而死。病家归咎于命而不归咎于医,但我终觉得小陷胸汤用得不对头,有内疚之心,而不明其所以然。后来深入研究叶天士的《温热论》,读到“湿温病,大便溏,为邪未尽;必大便硬,乃为无湿,始不可再攻”

叶天士原文:

里结阳明

再论三焦不从外解,必致里结。里结于何?在阳明胃与肠也。亦须用下法,不可以气血之分,谓其不可下也。惟伤寒热邪在里,劫烁津液,下之宜猛;此多湿热内抟,下之宜轻。伤寒大便溏,为邪已尽,不可再下;湿温病大便溏为邪未尽,必大便硬,乃为无湿,始不可再攻也。 再人之体,脘在腹上,其位居中,按之痛;或自痛;或痞胀;当用苦泄,以其入腹近也。必验之于舌:或黄或浊,可与小陷胸汤或泻心汤,随证治之。若白不燥;或黄白相兼;或灰白不渴;慎不可乱投苦泄。其中有外邪未解里先结者;或邪郁未伸;或素属中冷者;虽有脘中痞痛,宜从开泄,宣通气滞以达归于肺,如近世之杏、蔻、橘、桔等,轻苦微辛,具流动之品可耳。 前云舌黄或浊,当用陷胸、泻心,须要有地之黄,若光滑者,乃无形湿热,已有中虚之象,大忌前法。其脐以上为大腹,或满或胀或痛,此必邪已入里,表症必无,或存十之一二。亦须验之于舌:或黄甚;或如沉香色;或如灰黄色;或老黄色;或中有断纹。皆当下之,如小承气汤,用槟榔、青皮、枳实、元明粉、生首乌等皆可。若未现此等舌,不宜用此等药。恐其中有湿聚太阴为满;或寒湿错杂为痛;或气壅为胀,又当以别法治之矣。

七、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要功夫深,总有一旦会豁然贯通,一通百通,左右逢源。

八、不学《黄帝内经》而治学,犹如无根之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