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起学伤寒第12条

 一得斋主人 2022-02-18
“病人身大热”,正常应该是不欲近衣才对,“反”就是不当有而有,“反欲近衣”就说明阳气亢盛于外,精气不足于里,内寒而外热,真寒而假热。伤寒中仲师用“反”之处,都是辩虚实、寒热的关键之处,对判断疾病的转归、预测疾病的善后有不可替代之处,需要我们注意。
“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这是仲师自解,皮肤指代病位在表,骨髓指代病位在里。从身大热来看,应属表热证,而寒在骨髓,实为里寒证。太阳本寒而标热,少阴本热而标寒,太阳标热外现而少阴阴寒内盛,才造成反欲得近衣这种反常的现象。 
“病人身大寒”,正常玄府闭合,才会出现恶寒,这时候应该欲近衣才对,反不欲近衣就说明玄府闭郁太过,热不得散,内热而外寒,真热而假寒。
“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这是仲师自解,从身大寒来看,属表寒证,而热在骨髓,实为里热证。太阳本寒而标热,少阴本热而标寒,太阳本寒外现而少阴君火炽盛于里,才造成反不欲得近衣这种反常的现象。
寒热易分,真假难辨,真的到了临床工作中,面对患者时,才考验一名医者的临证水平。本条舍掉了很多诊断依据,如望诊观舌象、观口唇干裂、闻诊嗅气味、问诊问大小便、脉诊切脉象,触诊摸手足温度等等,并非这些不重要,而是所有这些搜集到的诊断依据,与“身大热”、“身大寒”一样,都是客观存在,但都可能造成误诊。而“反欲得衣”与“反不欲得衣”虽然只是主观喜恶,却更能反映最真实的病机,可以作为真热、真寒的诊断依据。
台湾的陈淼和医师首创了以掌心触诊患者的鼻尖以及后颈来诊断寒热的方法,据其所说,临床相当实用,我们临证时可以参考、借鉴。
 
第12条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课前思考
1什么是阳浮而阴弱?阳浮而阴弱是讲脉法吗?
2鼻鸣干呕与太阳病有什么关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