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起学伤寒之第13条

 一得斋主人 2022-02-18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历代注家在阳浮和阴弱上做足了功课,大与多脉法直接挂钩。他们的理论来源于《难经·五十八难》:“曰:伤寒有几?其脉有变不?……中风之脉,阳浮而滑,阴濡而弱”,确实能指导临床。但是,难经的脉法与伤寒的脉法不能等同,比如脉滑,在伤寒中大多是阳明病,有痰饮宿食的表现。而脉浮滑,见于176条:“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与桂枝汤没有关系。
“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这是仲师自注,又是一种思路,从证候上分析,阳浮就是发热,阴弱就是汗出。有人认为这十二个字在康平本中为小字旁注,后人所写,也有可能,即使不是仲师所写,也是对病机的解读,从另一个侧面让人对太阳中风有了新的认识。阳浮就是发热,阴弱就是汗出,而后面的“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更是对阳浮而阴弱形象化的描述。啬啬是形容肌体畏寒收缩的样子,啬啬恶寒就比第3条伤寒的“必恶寒体痛”相对要轻一些。淅淅恶风是形容怕风的感觉,就像小雨淋到肌肤的感觉,翕翕发热是相较于蒸蒸发热而言,形容发热之轻微。
从“热自发,汗自出”也可以看出,这也可能是一个温病初期的患者,虽然外感风寒会造成玄府闭合,出现啬啬恶寒,但是,由于患者相火不藏,玄府不能闭合,体内津液源源不断向体表涌出,所以出现了翕翕发热、汗出、淅淅恶风的证候。但是,由于没有出现口渴,所以还是太阳中风证,而不是温病。
“鼻鸣干呕者”,鼻鸣是感冒后鼻涕多而影响呼吸,吸鼻子时发出的声音。干呕就是干恶心,不想吃饭。好像不容易和太阳病相联系,但是,如果我们从开合枢的角度来思考,太阳为开,太阴为开,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当人体阳的开机出现了问题,太过或不及,阴的开机也一定会出现问题。所以太阴肺不能闭合出现了鼻鸣,太阴脾不能升清出现了干呕。 
“桂枝汤主之”,桂枝为百木之长,与木、东方、风是同一五行属性,所以桂枝可以祛风。在桂枝汤中,桂枝和生姜是祛风的,芍药是收敛阴液的,甘草、大枣是补津液的,而且,大枣要“擘”,用手掰开,煎药时可以使枣肉溶于汤液之中,把“阴弱者汗自出”流失的津液补回来。在将息法中,“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热粥”也算一味补虚药,可以补津液。在鼻鸣干呕中,我们说太阴是太阳中风证的受害者,所以用热稀粥这味药补一下太阴。其后还要“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我们喝桂枝汤是为了祛风,不是为了发汗,发汗只是个手段,所以这也是必须注意的,不然,汗出亡阳,反而治成坏病。
桂枝汤如不温覆取汗,就是一剂温补之品。不能一见桂枝汤就认为是解肌,就是汗解。在《金匮要略》中,桂枝汤可以用于孕妇妊娠呕吐。而且,在桂枝汤中,真正发汗的是生姜,不是桂枝,所以桂枝甘草汤可以温心阳,而不需顾忌发汗。这也是后世中医用不好桂枝汤的原因所在,后世中医认为生姜是药引子,随便放几片即可,却不知仲师委以生姜发汗的重任,用的是三两,而不是几片。
 
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课前思考
本条冠名太阳病,而非太阳中风证,是否可以治疗太阳伤寒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