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起学伤寒第20条

 一得斋主人 2022-02-18
本条是争议极大的条文,虽然注家认为条文有问题,但这是仲师所写,肯定不会错,要错只能是自己错,为尊者讳,大部分人选择把这个错圆回来。
一、 张隐庵认为应该在喘家之前,承上文“得之则呕”,酒客体内本来就热,再服辛热的桂枝汤,热上加热,必吐脓血。
二、 尤在泾认为脾胃素有湿热蕴蓄,桂枝汤甘以酿湿,温以助热,与风热熏郁,发为肺痈,咳吐脓血。
三、 舒驰远认为他们说的这些情况导致吐是见过的,但是,吐脓血的,“从未之见也”,恽铁樵附议,认为“可疑处在脓字”。
四、 徐灵胎认为“外感风热,药中误用桂枝,即可吐血衄血”,这属于偷换概念,把脓隐藏了。
五、 胡希恕胡老建议参考《金匮要略》∶“热在上焦为肺痿。谓或从汗或从呕吐,重亡津液,故得之”,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何从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这个服桂枝汤吐脓血的,就是肺痿。
六、 也有作“凡吐家,服桂枝汤,其后必吐脓血也”,这样读起来要比上面的条文顺畅。“吐家”,经常呕吐的人,胃粘膜大概率是受损伤了,桂枝、生姜,其性辛热温散,如果是一个阴虚胃热的人服了桂枝汤,热上加热,胃出血都有可能。但是,脓呢?
说实话,我是第三次学这一条了,前两次都是综合了一下大家的意见,自己哄自己玩,直到我看了《康平本伤寒论》,原来,本条与上条“喘家作”是一条,“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又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凡” 字为“又”字,这样一来,根本不用为仲师避讳,一下就通了。喘家虽然气血亏虚,但是还真有热喘的,哪怕是阴虚内热,他就是有热,如果给这种患者服了桂枝汤,还加了厚朴、杏仁,厚朴性温热,加上桂枝、生姜,就会出现吐脓血,痰中带血,痰中带脓,都是有的,临床中都可以见到。

第20条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课前思考
1.  为什么会出现“遂漏不止”?
2.  什么是“小便难”?为什么会小便难?
3.   附子在本方中起何作用?
4.遂漏不止与大汗出有何不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