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避免服桂枝汤后大汗出?

 一得斋主人 2022-02-18
第26条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首先说,服桂枝汤到底对不对?为什么总是要大汗出?仅仅是因为服药不如法吗?如果有这么一类人,素体阳盛,相火不藏。太阳中风了,给他服桂枝汤,即使非常如法,也会大汗不止,因为他的玄府不闭合。如果我们遇到了这样的患者,怎么办?在桂枝汤基础上加葛根、黄芩,敛其相火,生其阴津,就不会出现大汗出的情况。
同样是服桂枝汤,本条比上一条“大汗出”多了一个“后”字,反映的就不仅仅是大汗出了,就加了一条时间线,在病程上,比上一条要久一些,程度要重一些。但真正使太阳病性质大变的不是“脉洪大”,而是多了“大烦渴不解”,大汗出伤津液,人会自发的饮水自救。如果是上一条,津液未伤,喝点水就好了。本条则不然,怎么喝水也不解渴,而且还心烦。从“烦”和“渴”中,可以看出阳明内热炽盛,从太阳桂枝证变成了阳明白虎加参汤证。
“大汗出”伤津液,就会化燥。根据阴阳互根理论,阳气靠营阴滋养,津液的丢失,导致阳无所养就会化燥。阳明燥气内盛,心阴被灼就会大烦,胃液干涸就会大渴,如果仅此而已,白虎汤足亦。但后面还有俩字,“不解”,为什么大烦渴不解?这不是个单纯的津伤证,而是气津两伤,气不化津!所以喝多少水也不解渴!诊断阳明病,必须抓住一个“燥”字,经证有燥热,腑证有燥实。从白虎加人参汤的组成结构上,可以看出主要是在润“燥”。石膏是清热的,知母既能清热又能生津,肺金为肾水之母,金水相生,所以知母清的是上焦在肺之热,肺是水之上源,源头清了,热去了,津液就不消耗了。但是,石膏、知母都是寒凉之品,胃喜热恶寒,所以,用粳米和甘草,甘以养之,既能补脾胃水谷之源,又能克制石膏知母的寒性。人参微寒,是补气津的。从“渴不解”上可以看出,这不单纯是伤津液的问题。我们前面学的漏汗不止的桂枝加附子汤证,漏汗也非常伤津液,为什么没有出现渴不解?就在于他伤了阴、伤了阳,但没有伤气,气化没有出现问题。现在不但伤了津液,而且伤了气,气津两伤,所以加人参确实有补气的意思。《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现在脾气不散精了,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所以渴而不解,加人参治渴。
最后,聊一下术数在中医制方中的应用,中医的方子不是某些专家所说“在劳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而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推导出来的,白虎汤就是典型的例子。大汗出伤了津液,补津液就是补水,“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石膏一斤,知母六两,粳米六合,都是用的水数。但是,水必须用火气化一下,甘草用火数二两,白虎汤就出来了。由于脾不升清,烦渴不解,木是主升发的,所以人参用木数三两,水生木,木生火,气机就转起来了。

第27条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课前思考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为什么23条脉微缓为欲愈,本条脉微弱为无阳?既然不可发汗,为什么又用桂枝二越婢一汤小发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