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焦病不等于少阳病,小柴胡汤也不是少阳病专方

 一得斋主人 2022-02-18
中医史上经常有一张方子打天下的神话,其中又以小柴胡汤最多,各地都有“张柴胡”、“李柴胡”等等以柴胡冠名的“小柴胡医生”。这些医家终身以小柴胡汤为主方,加加减减,名闻天下,留下了很多动人的故事。
那么,小柴胡汤真的无所不治吗?
伤寒论中涉及小柴胡汤的条文一共17条,太阳篇11条,阳明篇3条,少阳篇1条,厥阴篇1条,阴阳易瘥后劳复篇1条。从条文治证来看,范围十分广泛,是一张好方子。但是,从条文分布情况也可看出,其强于治三阳病,弱于治三阴病,三阴篇仅有一条有争议的条文,379条:“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很多注家不承认这条属于厥阴篇。
从药物的角度看,小柴胡汤一共七味药,补津液的就占了四味,参、草、姜、枣,居然不治太阴病,太阴篇没有一条条文。而《神农本草经》中有推陈致新功效的药物一共三个,柴胡、大黄、芒硝,居然全部与少阳病有关。少阳三焦为水火之道路,水为津液,火为阳气,三焦管道中出现了代谢产物,柴胡就可以清理出去,但柴胡只能将这些代谢产物推出三焦,进入胃家的小肠、大肠,大黄、芒硝接续柴胡的工作,将这些代谢产物清理出体外,于是就有了含大黄、枳实的大柴胡汤与含芒硝的柴胡加芒硝汤。
但是,三焦出现问题不等于就是少阳病,很多时候,三焦只是受害者,比如《金匮要略》篇的“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有痰饮,有胸胁,有目眩,但不是少阳病!即使是67条的“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也是太阳病而非少阳病。再如有“渴、小便不利、水逆”等等概念与三焦相关的五苓散证,也是太阳病而非少阳病。它如邪陷上焦的栀子豉汤证是太阳病,燥结中焦的承气汤证是阳明病等等,都说明三焦作为人体最大通道,在六经病中,关系重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