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足发热是少阴病阳复之象

 一得斋主人 2022-02-18
第292条  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少阴病,吐利”,柯琴曰:“上吐下利,胃脘之阳将脱;手足不逆冷,诸阳之本犹在;反发热,卫外之阳尚存。急灸少阴,则脉可复而吐利可止也”。读完有种治太阴病的感觉,胡希恕胡老的观点与柯琴很相似:“少阴病转属太阴,呕吐、下利、手足不逆冷而反发热者,为胃气不衰,故不死”。个人认为这种解读虽然不影响治疗,但对少阴病病机的理解会出现偏差,值得商榷。
少阴病与太阴病都可以出现上吐下泻,但病机却大为不同。太阴本湿而标阴,在脏为脾,在气为湿,太阴主升清,清气因湿气阻遏而不升则吐,“清气在下则生飧泄”。这种下利表现为稀溏便,古人称为溏泄。少阴本热而标阴,从标则寒化,阴寒内盛则下利,寒饮上逆则吐,这种下利是因为肾阳不能温脾土,表现为水样便,古人称为洞泄。
“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人体十二经交接都在手足指端末梢,手足逆冷就有可能从少阴转入厥阴,阴阳离绝则死。如果手足不逆冷,手足温,说明阴阳气仍能贯通。如果反发热,说明阴阳没有离绝,阳气仍在,不是死证。
刘渡舟刘老特意指出:“少阴病此时发热应该具体分析:有的为阳气未亡,也有的为寒盛格阳。若为后者的发热则不是好事情,这是阴盛亡阳。现在为手足不逆冷、反发热,此为有根之热,区别于阴盛格阳、阳气浮越的发热”。非常重要,在临床中应予以鉴别。
“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脉不至”也需鉴别,若是298条伴随“不烦而躁”,此为无阳,死不治。若是伴随“手足不逆冷,反发热”,可能是因下利伤津液而致,为了防止脱阳,需急灸少阴七壮。之所以特意指出灸七壮,主要是因为“阳数七,阴数六”,古人认为单数为阳数,双数为阴数,故有灸单不灸双之原则。此处的少阴,也是特指足少阴之原穴太溪穴,当然,复溜穴、涌泉穴也可以胜任,后世医家从少阴主少腹的角度,取关元穴、气海穴,效果较远端取穴更好。但古人灸七壮是直接灸,放在皮肤上直接烧,现在为了不留灸疤,不打医疗官司,也可以采取隔附子灸或悬灸,时间长一点即可。艾灸期间急煎通脉四逆汤,对治“脉不至”之四逆证。
 
第293条  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1.胡希恕胡老说:“一身手足尽热,知此传阳明也,为热盛于里。少阴病本虚,虚热相搏,扰动下焦的血脉,因而便血。热在膀胱,指在膀胱的部位,不是膀胱之内”。一身手足尽热是阳明病、太阴病还是少阴病?为什么?
2.方有执与喻嘉言认为是小便便血,但有的注家认为热在膀胱,便血可从大便便血。丹波元简说:恐未必从小便出。关于便血就有了两方面意见:小便便血或大便便血。那么,在临床上,如何认定必便血?
3.多数注家认为用猪苓汤治疗此热在膀胱之便血,那么,如果大便便血,如何用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