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厥热胜复之特点

 一得斋主人 2022-02-18
第336条  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厥终不过五日,以热五日,故知自愈。
上一条刚讲完热厥,本条又讲寒厥,以示二者之不同。
“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这个很重要,这个伤寒肯定不是广义伤寒,而是狭义伤寒,“厥五日,热亦五日”,手足厥冷了五天,也发热了五天,但这是不是厥阴病?个人认为不是,而是337条定义的“厥”病!这是伤寒造成了阴阳气不相顺接的厥热往来。五天来的厥热胜复,反应人体内阴阳消长的过程。
“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设是假设,根据五天来的规律,第六天又应该出现手足厥冷时,患者却不厥冷了,说明阳气来复,阳气胜!这就算自愈了。
“厥终不过五日,以热五日,故知自愈”,这是仲师自解,厥证一般都是发作五天,也已经发热了五天,所以推断出人体阳气已复,病会自愈。那为什么是五日,而不是六日七日呢?仲师之所以强调“五日”,是因为古人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六气为一时,四时为一年。每一候都会有物候现象相应,比如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一候时寒冬使蚯蚓蜷缩在土壤中,但冬至一阳生,二候时糜鹿解角,三候时山泉流动,每一候都会有截然不同的变化。根据天人相应,人体的气机也会依五日节律而变化。
张璐曰:“此云厥终不过五日,言厥之常;后云厥反九日而利,言厥之变,盖常则易治,变则难复也”。首先,个人认为这是张璐将厥与厥利混为一谈,厥只是阴阳气不相顺接而已,其病在外。而厥利则不然,厥是表阳虚,利是里阳虚,且厥利之证,虽“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但并没有说厥可自愈,所以不能将厥证与厥利证混淆。其次,在内经中,伤寒也好,中风也罢,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太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到六日之时正是厥阴气旺之时,病无非太过与不及,如果太过,为热气有余,“必发痈脓也”,如果不及,还会出现手足厥冷,此时手足不厥冷为阴阳相持,符合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原则,故自愈。
 
第337条  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课前思考:
1.厥与厥阴病是什么关系?
2.阴阳气在何处顺接?为什么阴阳气不相顺接就用手足逆冷?
3.如果厥就是手足逆冷,那少阴病的四逆是不是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