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霍乱

 一得斋主人 2022-02-18
第382条问曰:病有霍乱者,何?答曰:呕吐而利,此名霍乱。
《灵枢·五乱》:“清气在阴,浊气在阳……清浊相干,乱于胸中,是谓大悗……乱于肠胃,则为霍乱”。但是,内经只谈了病名与病机,讲了用针灸治疗的思路,但没有方药的治法,仲师在伤寒中应该是首创治法与方药。
霍者霍然,突然也。乱者撩乱、变乱也。邪气霍然而至,正气措手不及,为之错乱,不及防备。概以“霍乱”二字言其起病突然,发病剧烈。患者暴吐暴泻,短时间内就会造成脱水,全身畏寒怕冷、抽筋、烦躁、数天内可以发展至昏迷乃至死亡。霍乱必有呕吐和下利,但吐利未必全属霍乱。如厥阴篇虽有吐利,但伴随四肢厥冷,也不存在突然发病的问题。
伤寒中的霍乱既包括现代医学中霍乱弧菌所引起的急性腹泻性传染病,又包括具备呕吐、下利特点的其他急性胃肠炎,二者名同意不同。但必须是吐利交作才可以称为霍乱。后世医家将霍乱分为干霍乱与湿霍乱,值得商榷。欲吐不吐,欲泻不泻的干霍乱,既没有吐,又没有泻,怎么能叫霍乱呢?
《灵枢·经脉篇》:“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之后一寸,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肠中切痛;虚则鼓胀。取之所别也”。说明古人认为霍乱与太阴有关系,《素问》中也有类似的论述:“土郁之发,民病呕吐霍乱。太阴所至,为中满霍乱吐下”。由此可见,古人认为的霍乱,并不仅指现代医学的霍乱,也包括急性肠胃炎,邪气犯里,进入胃肠,脾气内虚,不能转输津液,以至于上吐下泻,津液不能至表驱邪,而发热、恶寒、全身疼痛。至今老百姓也将突然发作的上吐下泻称为发霍乱,或扎十宣放血,或在肘窝刮痧,或喝藿香正气水治疗。
清代医家对霍乱的认识比较混乱,钱天来将霍乱篇移于太阴篇后,柯琴将霍乱篇分属太阴篇与少阴篇,尤怡将霍乱篇列于太阳篇之后的类病,值得商榷。霍乱不分体质强弱,没有前期症状,突然发病,很难归入六经,仲师将其单列与厥阴篇之后,是与六经病作对比,虽然治疗的方法有相似之处,但病因病机大有不同。太阴病、厥阴病之吐利腹痛有虚的特点,病情也是逐渐发展,不是突然发病。
 
第383条  问曰: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属何病?答曰:此名霍乱。霍乱自吐下,又利止,复更发热也。
课前思考:
1.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是不是太阳伤寒证?加上吐利是不是太阳阳明合病或太阳太阴合病?能不能用葛根汤或葛根加半夏汤治之?
2.有注家认为这不是霍乱,而是五苓散证,对不对?为什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