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永康:周信芳、黄桂秋的旷世杰作《三堂会审》之演出细节

 明日大雪飘 2022-02-18

1998年袁世海先生在《中国京剧》上发表了《怡人丹桂历久弥香》一文以纪念黄桂秋先生逝世20周年。他说:“黄先生的艺术也不亚于四大名旦,尤其是他与周信芳先生挂并牌时,珠联璧合演出许多旷世杰作。”袁曾多次与周、黄合作,所以其言由衷。我有幸亲睹周、黄舞台风采,真是一种异乎寻常的艺术享受。60余年过去,那美好的回忆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回味无穷。

图片

1942年春节,周、黄首次合作于上海黄金大戏院, 海报在二人名字中间加一横以示并牌,并以“南北名伶合作,比看会戏还过瘾”为号召。年初二《三堂会审》由黄桂秋饰苏三,俞振飞饰王金龙,周信芳饰刘秉义, 苗胜春饰潘必正,搭配完美真叫绝唱。俞振飞甫一出场就获彩声;接着周的蓝袍在胡琴过门中亮相,又是碰头彩;与巡按拜别时的行礼边式漂亮,礼还未毕彩声已起。这时苏三尚未出场,园子已经热活起来。

图片

周信芳先生 刘秉义

待三位官员入座后,听黄桂秋在幕内一声娇嫩无比的“苦哇”,台下更是掌声雷动。黄派的叫头很有特色,《会审》的“苦哇”都用高音,而《起解》的“哇”字则走低音,因是苏三在狱中自叹感觉,今来到公堂则是叫给众人听的,但因心怀恐惧,叫出后又觉害怕,所以“哇”字出口高而收音则转平,更带有哀怨之气。亮相后步子要比《起解》的节奏要快些,因被押去传审,不能慢腾腾地。而后起唱[西皮散板]“来至在都察院”,黄先生加了个“至”字,“来”字平唱不翻高,等“察”字稍顿收足音后,再用力发出极挺拔的“院”字很易讨好。“举目朝里观”不唱“往上观”比较合理,“观”字走低音,能从声调中表现出惶恐之方显佳妙。“两旁的刀斧手”,改“刽子手”为“刀斧手”,因刽子手乃执行死刑的人。“心又寒”的“心”字,一般都高唱,黄不翻高与“又”字连唱略微一顿,“寒”字顺势回落下来,既唱出恐惧与冤怨复杂心情,腔又耍得极为动听,最后“崇爹爹呀!”“爹”字翻高后一顿,眼睛朝崇公道一瞥,以示心有顾虑想叫又怕,而后唱出“呀”来,犹如哀猿啼峡悲怆凄凉,唱得妙表情也妙。这段[散板]的确不同凡响,能获四个彩。

图片

苏三病倒后,刘秉义脸上露出一丝惊异之状, 像在说“怎么病得这么突然?!”二次升堂审讯, 苏三一句“都天大人容禀”的“禀”字,叫得满而不平文而有质, 利用字腹字尾的自然伸展,引出声调的小反复,随字尾而消失,观众很自然地报以彩声。接唱[西皮导板]“玉堂春跪察院一言告禀”,按老路子是“玉堂春跪至在都察院”, 黄先生认为“院”是“言前”辙,而后接[慢板]则是“人辰”辙,虽说首句无大碍,但还是一致较好。请用刑时蓝袍说:“来,看拶!”周信芳一面用右手抽出火签, 一面用左手搭官衣,弹胡子,捋髯口,他一系列动作远比一般人演蓝袍来得边式而瓷实。这时台上四人表情各异, 王急遽转身注视刘,潘目视王、刘二人,苏三则一个漂亮的卧身吓得手足无措边唱[回龙],在“啊啊啊……大人啊……”的唱腔中,周最初也是安静而坐,侧目窥视王的表情,并不搅旦角的“疙瘩腔”,及至腔近结尾时, 周执签的右手才伴随腔旋律,来了个“三点”。

图片

一是点向苏三,吓得她跌身闪身子,二点是用眼角一扫王金龙,使王大觉尴尬,三点时眼光完全凝聚在自己执签的右手,把右手高高举起,苏、王二人的眼光也随之恐惧地高扬。谁知蓝袍高扬的右手在空中顿住,随之手一抖,这时王表现欲阻不能,干着急,苏三边唱边退缩惊吓已极,潘则表现不知其所以然,直到蓝袍轻轻喘了口气,把火签慢慢放进签筒中, 此时苏三的唱刚好结束,王金龙的心理活动也恰在此时告一段落,这时台下才松了口气,观众给旦角唱腔的彩声和对四个人微妙表情的会意笑声,完全融为一体,真叫台上台下打成一片,这才是真正“捧而不搅”。蓝袍在此瞬间表现已看出了苗头打个背躬,意即:“这里有文章。”这些内心活动,其他演蓝袍者是没有的。

图片

这句[回龙]“人”字一开口就运用尚小云口劲翻高,中间引用梅派唱腔,收尾则高而低由低而高,千回百转行腔神妙,配以优美身段,美极了,真是令人叫绝。接下去四句[慢板]各有特色,尤其是“整九春”的“春”字落腔极为别致,婉转细腻不循窠臼,是此剧最讨好的唱腔,也是黄派独有的佳腔。刘逼苏三说出王公子后,已把王金龙、苏三推到面对面的尴尬情景中,而潘似尚未领悟, 故当王阻止审问院中苟且之事时,他还帮刘说:“树从根上起”呢!唱到“把公子赶出了院门”时,王借口“狠心的王八”,将扇指刘以泄气,不想刘以“倒霉的嫖客”回敬,二人同时举起惊堂本想狠狠一拍出气,潘也跟着举起,然而在相互一瞥之后,王在刘炯炯目光凝视下,无力地放下惊堂木。潘见王放下,也同时往下放,刘在放下惊堂木同时冷笑一声:“讲!”三个人谁也没拍,那种表情引得台下哄堂大笑。这时潘也有所觉察, 想当和事佬,就把王公子比做郑元和,王接口说“倒也比得”,可刘偏不买账说“王公子是怎等样人,焉能比得”,潘忙打圆场,刘才说:“王大人说比得就比得,比得——比得。”王正显得意时,刘猛拍惊堂木,王一副无可奈何的表情木然正坐,观众也哄笑起来。

图片

后面王金龙说:“本院的旧病复发了”时, 周演的也很绝妙,他扮演的蓝袍在静场中完全愣住, 红袍在对面悄声呼唤,蓝袍全然没有发觉,好像愣得那么深沉啊!他似乎还琢磨:“怎么好端端的一位王大人,一时间又病了?”周演得越是认真,观众就觉得越发可笑;观众越觉得可笑,周演得就越发认真。等到红袍终于把蓝袍哨到台口之后,周并不急于与红袍对目光,而是自己先定住神,从而观众也就被拢住神。在蓝袍开始与红袍交流之后,周又是一点一点地用手势比画,意谓确实有问题:“莫非座中的'他’与跪着的'她’是一对儿?”红袍这时介入,用手势比画,意谓他俩有问题。蓝袍至此又重新思想一遍,觉得有道理,这才加以确认。这比一般习惯演法——红袍把蓝袍哨出来之后,两人一照面,就掩口相视而笑——要强得太多了。

图片

接审后的[二六]转[流水]高低中肯急缓咸宜收尾转散时, “也甘心”的“心”字直上云霄余音绕耳,好像舒了心中的一口怨气,又获满堂彩。苏三下堂回头与王金龙对话也很精彩, 苏三视王王回避;上前说几句知心语,一句“我那三”惊得王以目示意,唯恐被人看出破绽。“三”字特别翻高,同时右手伸出三指直视金龙。待衙役一叫,才把手放到左裙边,但仍伸三指以示金龙,而后发出“郎”字,唱得那么语涩声咽令人同情。王只好打发她“出院去吧!”最后一句“我看他把我怎样施行”的“他”字翻高声震楼宇,“行”字收音平稳缓慢,若断若续韵味浓郁,紧接着下堂彩后,雷声般掌声不断,演员不得不一再谢幕。

图片

此剧四人配合得严丝合缝滴水不漏,不仅是唱脍炙人口,简直一举一动都有戏,两位不同性格的陪审官,推动黄、俞大有戏做,构成了同台四个人物错综复杂的矛盾心理,戏剧冲突达到高度集中。特别是蓝袍自始至终冷眼旁观八府巡按动静,抓住他破绽,毫不留情地冷嘲热讽,有一股咄咄逼人之势,把戏演绝了。俞振飞的小生自是第一流,苗胜春的红袍配合得很得体,可谓空前绝后,所以观众都说:“看了这场《会审》,其他人的《会审》都弹脱了。”我藏有1950年6月9日黄先生与姜妙香、李宝魁、刘顺魁在上海天蟾舞台演出的《会审》实况录音,可谓是珍品,然而和1942年那出《会审》比,总觉美中不足,特别是想念周先生蓝袍,他不是配角,同样是一位主角。称此剧为周、黄的演出杰作之一,袁先生所言极是。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