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翕园:梅派《起解》、《会审》的表演特色

 老茶树ieh6s3ds 2019-01-21

梅兰芳《女起解》


梅派《起解》、《会审》的表演特色

周翕园


《女起解》这一出常见的剧目, 是梅先生从前常列为打泡戏之一的。梅先生这出戏是跟他伯父梅雨田学的, 是王瑶卿先生的路子再加上他自己的创造。梅先生饰苏三, 化妆与别人不同, 在头上多个“顶花”。因为头上包了蓝绸显得扁塌, 加上“顶花”就好看得多。这是梅先生不墨守成规,勇于改革、创造的一例。


苏三在出场前一声“苦哇”的〔叫板〕, 梅先生是只用〔丝鞭〕而不用“崩登仓”开口的。这个“苦哇”要叫得低沉苍郁, 不仅为了底下是〔二黄〕调门的缘故, 主要是这戏里的特定环境是苏三在狱房里听到禁卒呼唤, 她心中虽然紧张,但不同于在《三堂会审》上公堂时面临着就要判断生死的那样恐慌。《会审》的“苦哇”, 在音阶上要合〔西皮〕调门, 与《起解》完全不同, 它是一种近于绝望的悲呼, 要激越凄厉,两者是显然有别的。


梅先生的苏三上场时, 手持链条, 缓步而出, 满腹含冤, 带着犹豫不前的神态。在这里有些演员来个精神十足的“出场亮相”, 那是不对头的。苏三出场后所唱〔二黄散板〕第三句, 梅先生的唱词是: “无奈何我只得来把礼见” , 其不同一般的“…… 把礼来见”, 就是将“来”字放在前头, 用高音阳平高唱, 具有凄凉的味道。


梅兰芳《女起解》,梅葆玖配像


苏三在行路时唱〔倒板〕“玉堂春含悲泪忙往前进”中的“往”字应一顿, 再出“前进”两字。有人把“忙往前”三宇连着唱,“往”字下又多一个转折音, 这就偏于柔和, 不似梅先生原来唱法合于剧情。


苏三在路上向崇公道倾诉胸中的积愤, 唱“八可恨”〔原板〕, 越想越恨, 不觉激动起来, 口中冲出“洪洞县内就无好人” 的愤慨话来, 同时将手中棍儿扔于地上。梅先生的动作是在唱到“就”字时, 用右手向下握住左手所拄的棍子, 在唱出“无好人”时, 双手持棍略向左一划就向右前方扔出去, 这是因为任何一个动作“起番”, 总得先从相反的方向作势做起的椽故。但一般的演法, 苏三在这儿总要把棍儿跟着口里“无好人”三个字的唱腔, 向左右摆动三次再扔出去, 这样一个舞蹈动作根本与剧情无关, 似乎苏三在气愤时还要象小孩耍棍子一般, 既不合情理, 也不美; 梅先生的演法合情合理, 值得效法。

梅兰芳、姜妙香、王凤卿等《三堂会审》

谈到《三堂会审》, 梅先生差不多有二十年没演了。这出戏也是由王派变化而来的, 和一般演出也有些不同的地方。


梅先生在上场后头一句〔散板〕“ 来在都察院……”这前面五个字好象一口气唱出, “来”字又是用元音阳平高唱(与唱片不同), 高亢激越, 充分表露了苏三此时冤苦之情。梅先生运用充沛的嗓子, 唱此五个字, “来在……”不用小腔, 仅略换气, 有穿云裂帛之概, 博得满堂如雷的采声,和未出场之前的〔叫板〕“苦哇”

有同样的效果。这是梅先生能以声调结合内容而感染了观众, 决不是单纯卖弄嗓子。


当王金龙一见旧情人苏三而晕去之后, 苏三被带下堂,梅先生表演在这下堂回顾之间, 通过眼神和面部肌肉的功夫, 充分表现出苏三这时惊疑不定的心情。


刘秉义提签作势, 唤“看拶”, 场面打“空仓”之际, 苏三有跌坐向刘秉义作战栗状的动作, 梅先生是张双手向前摇颤, 左腿盘坐, 右足伸出平放地上, 并不跷起。这和一般一手据地, 一手持蓝绸高举, 或双手分持蓝绸与小甩发举起, 一脚跷起的身段演法全不同, 后者名“元宝式”,是当初秦腔梆子的身段, 那时旦角装跷, 这样的身段, 很合适,换了大脚片就很不适宜了。


梅兰芳《三堂会审》

律佩芳饰王金龙

徐兰沅京胡 、任莘寿京二胡 

杭子和司鼓

1935年百代唱片】


梅兰芳三堂会审 来自京剧道场 03:26

苏 三:[西皮二六]这堂官司未动刑,

        玉堂春这里我就放了宽心。

        出得察院回头看,

    [西皮快板]这大人好似王金龙。

    [西皮摇板]是公子就该将奴来认,

    [西皮快板]王法条条不容情。

        上前去说句知心的话,

        看他知情就不知情?

    [西皮摇板]玉堂春好比花中蕊!

王金龙:(白)你把王公子他比作何来?

苏 三:(白)大人呐!

    [西皮快板]王公子好比采花蜂。

         想当初花开多茂盛,

         他好比那蜜蜂儿飞来飞去采花心。

         如今不见公子面,我那三……

王金龙:(白)三什么?

苏 三:(白)郎啊!

    [西皮摇板]花谢时怎不见那蜜蜂儿行。

王金龙:(白)出院去吧。

苏 三:[西皮散板]悲悲切切出察院,

         我看他把我怎样施行。


《会审》的〔原板〕当中, “不顾腌脏怀中抱, 在那神案底下叙叙旧情”两句的末尾“…… 叙叙旧情”, 梅先生有两种唱法。现在通行的是低腔, 但当年梅先生是常甩高腔的,形容苏三在被问供的逼迫下, 忍羞讲出与王金龙的私会之情, 由吞吐其词到罄怀坦白, 在唱腔中形容出角色感情变化的过程, 曲折如绘。


当唱到“出得察院回头看”这句时, 一般演出向小边走去, 那样就要重复两次由上场台口走向台中。他是向大边走, 合于“出得察院”应走向下场门的舞台习惯。等唱到“…… 回头看”时走至中台口往里一看, 大锣一击, 由“呀”字叫起“闪锤”,向大边略退两步再横走向小边, 接唱“这大人好似王金龙, 是公子就该将奴来认…… ”由小边再走向中台口, 欲进还退。这样前后两次不同方向的走法, 使角色的活动, 在舞台地位上, 两边对称, 既美观, 也比较合理。


上海戏剧     1961-0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