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剧《三堂会审》程派与张派演唱版本比较

 cxag 2020-07-05

(来源:笑中人的博客)

《三堂会审》是剧目《玉堂春》中一折,记述已升任巡按的王金龙,复审曾被判杀人的苏三冤案,发现苏三即是当年自己未中举时与其一往情深的名妓玉堂春,深为所动,欲开脱苏三之死罪,与其同审的刘秉义、潘必正二位大人,在审问过程时察觉巡按王金龙同犯妇苏三的亲密关系,言语中旁敲侧击,堂上堂下四个人三种心思,各种矛盾交杂在一起,将整个剧目推向高潮。这一出戏并没有精彩的对唱,也没有酣畅地武打表演,只是苏三一人跪至堂前,从头唱到尾。但是就是这么一个折子戏,至今仍盛演不衰,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苏三唱腔音乐的魅力。

(程砚秋《三堂会审》)

从唱念安排上看,程派演唱传本中主角开始唱之前,旁人念白辅以曲牌做为唱时铺垫,使观众不知不觉中进入主角演唱时的情境和状态,称之为“垫头”,张派传本与之比较,他是直接由过门进入唱段。

从演唱音乐结构来看,依据李世济与叶少兰演出录像与赵荣琛演出本记录,《三堂会审》全出共有十一个唱段,分别是〔西皮散板〕-〔哭头〕-〔西皮导板〕-〔回龙〕-〔西皮慢板〕-〔西皮原板〕-〔西皮二六〕-〔西皮散板〕-〔西皮二六〕-〔西皮快板〕-〔西皮散板〕,其中〔西皮原板〕中插入刘秉义、潘必正二位大人对话若干,又分为六个唱段。依据中国京剧音配像 张君秋、姜妙香、雷喜福演出录像和1979年3月出版的中国戏曲学院内部京剧教材的记录,《三堂会审》全出共有十一个唱段,分别是〔西皮散板〕-〔哭头〕-〔西皮导板〕-〔回龙〕-〔西皮慢板〕-〔西皮原板〕-〔西皮二六〕-〔西皮散板〕-〔西皮二六〕-〔西皮快板〕-〔西皮摇板〕,与程派传本相同,其〔西皮原板〕也包含六个小的唱段。程派传本与张派传本在最后一个唱段运用不同的板式,前者为西皮散板,后者为西皮摇板。散板可以用于唱段之始,具有〔导板〕的作用,用于唱段结束具有完满的终止感。散板与摇板都是在〔原板〕的基础上,经过整板到散板的节奏而形成的,两者的区别在于伴奏音乐。〔散板〕的伴奏与唱腔是一体的,所谓“散拉散唱”,而〔摇板〕是跨板击鼓,唱腔自由,伴奏有板无眼。

(张君秋《三堂会审》)

我这里选取程砚秋先生的程派传本与张君秋先生的张派传本为例,说明在一定板式变化的基础上,这两个唱腔流派在行腔方面的特色之处。从行腔特点看,程派传本与张派传本中大部分板式的头一句相同,其后在音乐主旋律不变地情况下,再进行自我发挥。

从散板到慢板,再到快板,这样板式排列顺序,反映了苏三从平静到激动的心理变化过程。除却王金龙唱段,苏三叫板之后,唱〔西皮散板〕,头一句“来至督察院”,“来至”二字程、张两派所对应曲谱旋律不同,程派为:5 6 36 5;张派为:2 1-。散板唱完后接入〔哭头〕,张派在唱“亲爹爹呀”之前有垫腔。其后为〔西皮导板〕两个版本的主旋律一致。在唱〔回龙〕腔之前,有过门和垫腔。〔西皮慢板〕是苏三自述成长经历及与王(金龙)公子相识的过程,程本与张本同是分为五段进行演唱,在唱到“玉堂春本是公子取名”中“本”字所对应唱腔两派音乐旋律不同,程派为:111 353 55 6765 ;张派为:55 31 5 665,二者旋律走向相反。〔西皮原板〕两个版本以刘秉义、潘必正二位大人的审问念白为准则,将整个苏三所唱〔西皮原板〕分为十四段,是以21 61  6 7 65 0 和 0 0 5 61  7 7 6 65 两个乐句做为旋律开端,此段借苏三之口叙述王金龙初为苏三一掷千金,后落魄街头的过程。在程本〔西皮慢板〕和〔西皮原板〕中,刘秉义、潘必正二位大人的念白都有繁复的伴奏音乐跟腔伴奏,张派则没有。〔西皮二六〕共有八段,苏三自述在王金龙应试走后被骗嫁至洪桐县,后被沈燕林妻子皮氏诬陷毒死官人入狱的遭遇。〔西皮二六〕与〔西皮摇板〕、〔西皮快板〕相杂出现,板式变化较多,突出苏三此时心绪紊乱,唱腔节奏越来越快,将整出戏推向高潮。最后一段唱腔“悲悲切切出察院,我看他把我是怎样的施行。”这句唱词不仅是《三堂会审》这一折,还是整个《玉堂春》剧目的最关键的唱词,它为苏三命运留下一个悬念,怎样处理好这句唱词的唱腔音乐成为各流派特点的集中反映。程派传本与张派传本将这句唱词分为四部分,为“悲悲切切出察院-我看他-把我-是怎样的施行。” “悲悲切切出察院-我看他”两派传本的音乐唱腔相同,落音为1。过门后,程本以1音开始,行腔直落,低回曲折,至“是”字以6音起,在3 4 5 6四音之间徘徊,突出表现了苏三内心时起时伏、心潮暗涌的心理状态,程派唱腔讲究行腔婉转、似断似续,以〔散板〕作为行腔载体非常合适;张本在过门后,以5音开始,后接3音延续,“把”字为51,“怎”字为31,唱腔直起直落、有丈夫之气概,表现苏三此时内心悲喜交杂的复杂心境,张派唱腔,大跳音阶较多、有张力,较适合“紧拉慢唱”,选取〔摇板〕作为此段行腔载体,我也觉得十分恰当。

以上是从唱腔音乐方面对京剧《三堂会审》两个不同唱腔流派的版本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戏曲唱腔的演唱谱例版本和一般文字版本不同之处在于其具有可变性,即是在传统戏曲演出中,演员的行腔具有不确定性。它是受到演员自身嗓音条件、演员当天演出嗓音条件、师承腔调、自身习惯腔调和一些外在因素,例如观众审美趣味、演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京剧《三堂会审》一出戏,至今盛演不衰,它优美动听的主体唱腔音乐是我们欣赏其美之所在。像这样好的唱腔会一代代承袭下去,我相信每个戏曲演员会依据自身及外在条件更好地向观众诠释这出戏内在的精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