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0岁贾玲“不婚原因”曝光:因为她,我不敢幸福......

 张德芬空间 2022-02-18

最近,贾玲发文自嘲:爱情都是浮云,跑龙套才是正经事。评论区果然又是一波催婚。今年40岁的贾玲,是世人眼里的“剩斗士”。催婚,对她是家常便饭。

诚然,婚姻不是人生的必修课,但贾玲出道以来一心搞事业,别说没有男友,连绯闻都是零。仿佛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推着她远离亲密关系。贾玲曾说:我不是为了当导演才去拍电影,是为了拍李焕英(母亲名字)才去当的导演。对她来说,拍李焕英比谈恋爱更重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为了母亲”都是她生命的第一指标。母女两代人羁绊如此强烈,它来自过去,却在子女的未来掀起惊涛骇浪。这份影响,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一场变故,让母亲成为过去时

从小,贾玲就不是个省心孩子。她调皮又捣蛋,本该是母亲眼里的“熊娃”。可偏偏,母亲视她为珍宝。为了养活俩姐妹,她忙于工作,或许是自知愧疚,她无限包容贾玲的调皮。贾玲乐观开朗的性子,就是这时候养成的。母亲的付出,是她心中沉甸甸的温暖,出于爱意,她也很想让母亲开心。电影《你好李焕英》中,贾玲总爱问:“妈,你开心吗?”“我能让你更开心!”

“想让母亲开心”,是一种乌鸦反哺的回馈心理。每一个关系融洽的母女,都乐于将感受投到“因果”中:因为母亲很温柔,我对她也要很温柔;因为我曾被母亲包容过,我也要用包容来回馈。得到的越多,回馈的渴望越多。这是我们表达爱的方式,也是刻在骨子里的代际传承。“多想让母亲过上好日子啊”,贾玲抱着这样的愿望,铆足干劲,考上中戏。然而此时,一个噩耗传来:母亲从拉草的车上不慎跌落下来,去世了。母亲去世那天,贾玲刚到中戏宿舍,得到消息匆匆赶回,也来不及见母亲最后一面。看着母亲被推入焚化炉,贾玲的心好像也开了一道缺口。从这一刻起,母女之爱天人相隔,一切努力只能回馈给虚空。

巨大的遗憾和哀伤,需要用漫长的时间来平复。可比起去世本身,母女之间断裂的链接更让人痛苦。

为了填补内心的缺口,贾玲一心投入事业,她像个“没感情的拼事业机器”,对自己相当苛刻。图省钱,她住潮湿地下室,每年寄回家的衣服里,都有一股霉味;为了节目效果,她吃辣椒、暴饮暴食,不顾身体健康增肥几十斤。父母早亡,会给孩子留下巨大的创伤,她为无法再回报的巨大恩情愧疚不已,默认母亲带走了温柔、包容和爱。母亲死了,她所创造的多彩斑斓的世界也死了。

一份愧疚,让子女不敢活在当下尽管内心充满伤痛,随着积累增加,贾玲的事业慢慢有了起色:20003年,她在相声比赛中得了第一名;2005年,她拜著名相声演员冯巩为师;2010年,她登上北京春晚。名气和钱财纷至沓来,贾玲第一时间为姐姐和父亲买了新房、新车,随后,又投入到更紧张的事业奔波中。

努力开花结果后,贾玲多了一丝念想:想尽办法让母亲“复活”,然后回报她。

她在小品中演女儿,对母亲说:妈,我给你买了个冰箱,双开门的;妈,我现在是一名喜剧演员,好多好人喜欢我……饰演母亲的女演员,是她的闺蜜张小斐。电影版《你好李焕英》中,她也饰演贾玲的母亲。张小斐曾是贾玲的助理,不但像母亲一样关心她,还会因为操心“吼”她。或许是这些母爱表现,让她情不自禁对张小斐有所寄托。她让张小斐扮演“美”,自己扮演“丑”,全力托举她好的一面,助力她成为影后。

我有一位来访者,早年丧母,结婚后对妻子格外宠爱,因此妻子出轨让他痛苦不已。当我探究他对妻子的感情时,发现里面夹杂了太多对母亲的爱。母亲在他最苦的时候去世,妻子和母亲有很多相似之处,她便渴望通过让妻子过上好日子,来补偿“让母亲开心”的未竟愿望。“亲人缺位后,用替身来补偿TA在自己内心的位置”,是一种人之常情。在贾玲记忆中,已经去世的母亲也还活在苦难里。她曾说;如果我现在过得很苦,我没觉得有什么。但我现在很幸福,就会特别愧疚没法让母亲过上好日子。每当在节目中谈到母亲,笑容满面的贾玲都会目露哀伤:母亲去世带走了我所有的快乐,哪怕我给她买过一件大衣呢?

家族排列系统认为:我们对至亲的爱,有一种不容背叛的忠诚。这种忠诚感的表现不是“同甘”,而是“共苦”。“母亲的衣服全是补丁,我怎么好意思买新衣服”?“母亲过得那么差,我怎么能一个人潇洒快活”?

“哪怕有一点成果,都必须回馈给父母,否则我就太自私了”;“共苦”,驱使我们用和亲人一样的方式复制忠诚。除非先让亲人过上好日子,否则我们内心不会允许自己快乐。

即使知道这种忠诚对生命有害,也无法与之划清界限,因为我们难以忍受“背叛”的愧疚感。所以,贾玲成名后做的第一件事,不是享福,而是拍一部以母亲为命的自传式电影。这是贾玲绞尽脑汁想到的,最可能让母亲快乐的事。她用这种方式实现自己最大的心愿:让母亲和自己一起开心。

不再共苦,而是同甘。有意识地把痛苦模式,转变为对生命有益的爱,原本盲目的爱才能升华成为幸福最终,电影大获成功,贾玲从默默无闻的喜剧演员,变成新晋女导演,人生和事业都走向了新的高度。结束“共苦”,人生就迎来新的转机。当我们不再允许自己不快乐,苦难才会过去,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同甘共苦”。

破除“共苦”魔咒,看见自身的幸福在海灵格看来,“共苦”是一种盲目的爱。它是合理的,却不一定对家族有积极价值。一个执着于“与母亲一起受苦”的人,也无法给予他人和自己幸福。所有过去的遗憾,都会变成现在的缺失。就像被困在套子里的人,抱怨自己不快乐,却也甘于被套,对外无力争取幸福,对内不允许自己幸福。其实,时代在变化,“爱”也需要更新换代。真正对得起自己和他人的做法,是让自己快乐,然后用这份快乐去点亮整个世界。所以,为了走出苦难的轮回,我们需要自我升华。

想做到这点:01:首先,要洞察负面的链接。去世的亲人、糟糕的父母、暴力和虐待……这些家族中固有(甚至代代相传)的东西,都会带来负面痛苦感受。它让人活在过去,更多为“苦难”而活。因为比起快乐,我们和苦难有更多更深的链接。请在内心做一个梳理,问自己:是什么让我不敢幸福?这些阻碍来自什么?我内心最大的痛苦是什么?洞察内心的负面链接之后,拨开混乱浑浊的负面能量,找到生命中更接近爱的本源的东西,与之链接上。比如:高质量婚姻、恋爱等新的关系,或者正能量的亲人等过去的温暖。02:然后,看清自己的模式。父母需要为我们的部分痛苦负责,但我们已经成年,已经有能力和过去划清界限。离开“儿子”“孙子”等角色,回到自己原本的位置上来,呼唤自己的名字并说:这一刻我只属于自己。当你回归自我,你会发现:其实父母也是“家族因果论”的受害者,他们身上的不幸、悲剧和残酷,某种程度上也在和他们的父母共苦。意识到这点,并且更加关注积极正面的链接。比起无法改变的过去,此时此刻的爱与幸福,才是你更应该重视的。

03:最后,接受分离。请你想象:父母是如何祝福你,祈祷你即将到来的幸福,鼓励你展开属于自己的新人生。无论真实的父母是什么态度,都不妨大胆地想象,因为现实无法被改变,而你脑海中的父母,却可以变成你期待的样子。当你脑海中的父母足够积极、温暖、正面,你就与真实的父母实现了分离。因为这一刻你会发现:你没有遵从父母的活法,而是活成了自己的模样;你不被家族传承所禁锢,而是制定了自己的标准。如同从家族的大树上掉落,另外长出一棵新的树苗,即使还保留着部分家族痕迹,但更加健康、茁壮、强大。这是属于你的树苗,你的人生因此焕然一新。从这一刻起,你拥有过去的爱,也拥有新的关系。你不再是一棵家族的枝桠,而是一座新的森林体系,一切积极温暖都在向你靠拢,使你放心书写新的历史。

策划 | 思洋

编辑 | 六记

主播 | 雪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