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皇帝有多重视人才?七岁神童就当官​

 隋唐论丛 2022-02-18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这首经典的古诗《咏鹅》,是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在七岁时所作,骆宾王也由此赢得了“神童”的称号。

其实只要仔细翻看史书便会发现,如骆宾王这般的神童在唐朝绝非个例。小小年纪就能诵文赋诗者,史书上记载了不下数十人,“神童”这个称号更不是得到邻里乡亲随口一句夸奖就能自诩的,而是必须通过童子科的考核,方能誉为“神童”

毕竟唐朝统治者历来重视人才的选拔,早在武德七年时,唐高祖李渊就下诏褒奖了史孝谦的两个儿子,认为他们虽然还很年幼,但已经认真学习了《孝经》。虽然诏书中并没有明确说出唐高祖的奖赏是什么,不过光是这一份广而告之的诏书,就足以体现统治者对人才培养的重视,有心人自然心领神会,更加尽心尽力地教习子弟,争取光宗耀祖、为朝廷输送人才的机会。

尔后专门负责选拔“神童”的童子科,便在唐朝正式成为科举常设科目之一:

凡童子科,十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卷诵文十,通者予官;通七,予出身。(《新唐书·选举志》)

中了童子科,不仅可以得到“神童”的美誉,还能出仕当官,这对于“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士子们而言,无疑是一则天大的喜讯。只不过童子科对年龄有严格的要求,通常限制在十岁以下,偶有年纪稍大一些的儿童,也不会超过十二岁。

那么,唐朝历史上到底出现过哪些货真价实的神童呢?

刘日新:七岁举童子擢第,释褐授京兆府文学。

贾嘉隐:年七岁,以神童召见,年十一二,贞观年被举。

张士陵:年八岁,登春官上第,补郑州荥阳县尉。

杨炯:举神童,授校书郎。

吴通玄:举神童,补秘书正字。

刘晏:八岁,献颂行在,即授太子正字。

裴耀卿:八岁神童举,补秘书省校书郎。

陈诸:年八岁,弘文馆明经擢第。

韦陟:十岁,拜温王府东阁祭酒,加朝散大夫。

韦温:十一,举两经及第,以拔萃高等补咸阳尉。

牛丹:神童登科,选授宁州参军。

李景由:在总丱,应神童举,拜太子通事舍人。

李慈:十一,明试擢第。太宗嘉之,特下明旨,授将仕郎,仍赐物卅段。

王丘:十一擢童子科,它童皆专经,而独属文,由是知名。

巩玄敏:十二神童登科,十四拜韩王府祭酒

由以上事例可知,唐朝统治者对这些早慧的童子们向来手笔大方,绝不会像对待什么稀奇玩物一样,品头论足一番或随手赏点东西就打发了,而是及时将其放在合适的职位上,让他们能够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这才是对人才最大的尊重。

也正是统治者拥有这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开阔胸襟,方能缔造出大唐三百年的盛世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